吉林省圖們市石峴醫院(133101) 郭淑娟
血尿是許多疾病所伴隨的臨床癥狀之一,由于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與泌尿系統疾病的種類密切相關,因而觀察尿中紅細胞形態的變化可判定血尿的來源,可作為區別腎小球性疾患和非腎小球性疾患及了解腎組織損害程度的參考,因此對尿中紅細胞的分類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文獻時有報道,但此類報道多是采用相差顯微鏡觀察所得結果。此種方法在基層醫院因缺乏設備難以開展,為摸索出一個實用于廣大基層醫療單位的方法,筆者對尿中紅細胞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進行了形態學分類觀察,通過對266例不同類型血尿中紅細胞形態分類,與臨床診斷相符達94%以上,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1 材料與方法 取新鮮中段尿液5毫升置中試管中,以每分鐘1500轉離心沉淀5分鐘,用刻度吸管吸取上清液4.9毫升棄去(此上清尿液可按常規法作尿蛋白定性或定量用),用手指輕彈試管底部,使沉渣混勻,取1滴(約0.05毫升)置載玻片上,用蓋玻片覆蓋后鏡檢,用高倍鏡觀察計數,數少200個紅細胞,同時記錄這些紅細胞中形態正常和異形紅細胞的數量,計算出百分比,并根據此百分比數值將血尿加以定型。
2 異型紅細胞分型標準 根據尿中異型紅細胞的形態,大致分為3型。
2.1 大異型紅細胞,紅細胞體積較大,直徑大于9微米,可不用測微尺測量,在鏡下將紅細胞與同一標本中的白細胞作目測比較,凡相等于或大于白細胞體積者,均可定為此型。此大異型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多有丟失現象,而呈一圈形結構,有時胞膜有缺損,但體積增大是該型紅細胞的最主要型依據。
2.2 小異型紅細胞,紅細胞體積較小,直徑約5微米以下,此種紅細胞多有血紅蛋白凝集現象。胞內似有顆粒,但仍能看出中心稍薄的典型紅細胞形象,體積小是本型的主要特征。
2.3 不規則型異型紅細胞,此型紅細胞體積中等,細胞形態嚴重不規則,可呈星形,半月形,殘月形,月蝕樣及阿托米巴樣等等,凡鏡下確認為紅細胞,而形態呈不規則改變者均歸入此型。
以上3型異型紅細胞在分類時不加區別,全部計入“異型紅細胞”的數量內。
3 血尿分型的標準 應用本法將血尿分為3型。
3.1 均一紅細胞血尿,尿紅細胞分類,正常形態紅細胞的數量大于或等于60%異型紅細胞的數量小于或等于40%。
3.2 多型性紅細胞血尿,尿紅細胞分類,異型紅細胞大于或等于60%,正常形態紅細胞小于或等于40%。
3.3 混合型紅細胞血尿此型尿中異型紅細胞和正常形態的紅細胞各占一定比例(各50%左右),沒有一方紅細胞數量的增高占絕對優勢。
4 結果 應用本法對門診及院部266例已確診的血尿患者進行了尿紅細胞分類其結果見表。
266例不同類型血尿與臨床診斷相符情況表
血尿類型 | 例數 | 臨床確診:為腎 | 臨床確診為非腎 | 診斷符合 |
均一型紅細胞血尿 | 117 | 5 | 112 | 96.15 |
多型性紅細胞血尿 | 125 | 118 | 7 | 94.19 |
混合性紅細胞血尿 | 24 | 9 | 15 | |
總例數 | 266 |
5 討論
5.1 應用本法通過對已明確診斷的兩種類型腎臟疾病沉渣中紅細胞的觀察,我們發現絕大多數腎小球疾患的血尿為多形,紅細胞血尿,即使有極少數為混合形血尿,但也以多形紅細胞為主,一般說來均一型紅細胞血尿見于一切非腎小球性泌尿系統疾患如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炎癥,結石,腫瘤及機械性損傷等,多形性紅細胞血尿見于各種腎小球發生病理改變的疾患,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尿毒癥,紅斑狼瘡,腎炎及流行性出血熱少尿期等,混合型紅細胞血尿的情況比較復雜,參考價值較小。
5.2 在所見的132例腎小球疾病的尿中有1例出現了均一型紅細胞為主血尿1例混合型紅細胞血尿,(各種類型紅細胞占50%),我們分析是否與病程長短及腎組織損害程度有關,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程越長變形紅細胞出現的越多,而混合型紅細胞的出現是病程長短的一個交叉點,這一切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探討。
5.3 文獻報道用相差顯微鏡觀察的均一性紅細胞血尿和多型性紅細胞血尿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分別是96.30%,和94.8%,與本法做出的符合率96.15%和94.19%相比較結果非常接近,做對比顯著性檢查結果P>0.05,說明兩種方法差異不顯著。
小結:目前在沒有掃描電鏡及相差顯微鏡的基礎醫院,我們認為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對血尿的紅細胞類型做一定性分類不失為一較好的方法,此法操作簡便,不需要特殊儀器就可將血尿分為腎小球性及非腎小球性兩類,且診斷符合率達90%以上,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應用本法可大大提高臨床的診斷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微流控設備“脾臟芯片”,可模擬急性脾隔離現象。這種設備采用模擬內皮間縫隙的S芯片和模擬巨噬細胞的M芯片兩個模塊來模擬脾的過濾功......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報道,研究人員首次將在實驗室培養的紅細胞作為輸血試驗的一部分,輸注給另一個人。如果試驗被證明安全有效,人造血細胞或將徹底改變鐮狀細胞和稀有血型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療。對于某些患有這些疾......
中新網上海8月24日電(記者陳靜)先天性心臟病(下稱:先心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是5歲以下兒童重要死因之一。記者24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教授和嚴衛麗教授團隊建立了一個從孕前開始的大型的......
人體中,部分非免疫細胞也可以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促進個體的健康發育。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紅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所依據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仍有待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發現......
健康的成年人每秒產生大約200萬個血細胞,其中99%是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另外1%是血小板和免疫系統中的各種白細胞。關于所有不同種類的成熟血細胞是如何從骨髓中同一種“造血”干細胞中提分化出來的這個問題一......
日前,Acceleron公司在《血液學》雜志上公布了Luspatercept臨床二期研究積極結果,試驗評估了該藥物對于紅細胞(RBC)輸血依賴和非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治療效果。Acceleron......
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或許都并不了解抗瘧疾藥物、蚊帳,甚至對瘧疾的基本知識都并不太了解,但我們的機體仍然能夠有效抵御瘧疾的感染,在人類與瘧疾激烈的斗爭中,人類生存的一種方式就是使我們對病原體變得并......
自從人類最初從我們的原始祖先進化以來,我們就陷入了與人類遭遇的最大傳染病—瘧疾的斗爭之中,瘧疾是一種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來傳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兩分鐘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瘧疾而死亡。20......
在鐮刀形紅細胞病發病過程中,變形的紅細胞聚集在一起,阻塞微小血管并在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引起劇烈疼痛和腫脹,這也是鐮狀細胞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這一癥狀是如何產生的。這些發現......
瘧疾是一種傳染病,通過被瘧原蟲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們。它每年影響2億多人,而且每年導致近50萬人死亡。當被蚊子叮咬時,瘧原蟲入侵人紅細胞,獲取紅細胞膜的一部分,并在它的自身周圍形成一種保護性的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