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20 23:51 原文鏈接: 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的臨床意義分析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白細胞與紅細胞和血小板一樣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細胞發育過程中又都是經歷定向祖細胞、前體細胞,而后成為具有各種細胞功能的成熟白細胞。
           1 白細胞計數
           1.1 檢驗  標本的正確采集  嚴格使用EDTA-K2抗凝靜脈血,抽血后立即輕輕顛倒混勻,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搖晃切勿用力,防止產生氣泡及造成溶血;取樣后2小時內及時送檢進行測定,室溫貯存不得超過6小時。
    白細胞計數有目視計數法和儀器計數法,目視法是血液經稀酸稀釋后,成熟紅細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計數池后,在顯微鏡下計數白細胞。數計操作時應注意因第1滴血混有組織液,應擦去。不能過度擠壓,以免組織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計數結果不準確,并保證計數板和蓋玻片清潔。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過少、過多或有氣泡,拭凈計數板及蓋玻片后重新操作。計數池內如細胞分布嚴重不均,應重新充池。計數紅細胞用高倍鏡,計數白細胞用低倍鏡。
           1.2 臨床意義  白細胞總數具有明顯的生理波動性,一日之間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可以相差1倍。如下午較上午偏高;用餐后較用餐前偏高;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時較安靜狀態下偏高;月經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兒及嬰兒明顯高于成人。
    正常成年人白細胞總數是(4.0~10.0)×109/L,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升超過10.0×109個白細胞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升少于4.0×109個白細胞時,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癥時常出現白細胞增多。
    有急性感染,組織損傷、壞死、惡性腫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類白血病反應等,白細數計數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如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損傷及藥物反應;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出現病理性減少。抗癲癇類藥物、某些抗生素、麻醉藥、激素類藥物可引起一過性白細胞增多。磺胺類藥物、解熱鎮痛藥、抗腫瘤藥物等,會使白細胞降低。
           2 白細胞分類計數
           2.1 檢驗  把血液制成薄血涂片,用復合染料染色,按照形態特征分類計數白細胞,得出相對比值(百分率),以觀察數量、形態和質量的變化,對疾病有輔助診斷意義。玻片需清潔,蠟筆劃線應注意保存血膜尾部,一些體積較大的特殊細胞常在尾部出現。血膜必須充分干燥,否則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白細胞總數在(3.0~15.0)×109/L之間者,分類計數100個白細胞;總數在15.0×109/L以上時,應計數200個白細胞;而總數低于3.0×109/L,則應選用2張涂片計數50-100個白細胞。分類中如見血涂片上有幼紅細胞,應逐個計數但不計入100個白細胞內,以分類100個白細胞見到幼紅細胞多少個來報告,并應注明其所屬階段。分類中還應注意觀察成熟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染色及其分布情況,注意有無寄生蟲(如瘧原蟲)及其他異常所見。
    參考值: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5%,(0.04~0.50)×109/L;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細胞0.5%~5%,(0.02~0.50)×109/L;嗜堿性粒細胞0%~1%,(0~0.10)×109/L;淋巴細胞20%~40%,(0.80~4.00)×109/L;單核細胞3%~8%,(0.12~0.70)×109/L

       2.2 臨床意義 
           2.2.1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和調節作用、變形性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由于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其增高和減低直接影響白細胞總數的變化。在臨床的具體應用中單純的白細胞總數檢測意義不大,其數量變化必須參考白細胞分類的變化值。
           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膿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增高程度取決于感染微生物的種類、感染灶的范圍、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反應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輕微,白細胞總數仍可正常,但分類檢查時可見分葉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輕度核象左移;嚴重 感染時總數常明顯增高,可達20×109/L以上,且伴有明顯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宮外孕輸卵管破裂后,白細胞迅速增高,常達(20~30)×109/L。其增多的細胞主要是中性分葉核粒細胞。這可能與應激狀態、內出血而一過性缺氧等有關;化學藥物如安眠藥、敵敵畏等中毒時,常見白細胞數增高,甚至可達20×109/L或更高。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慢性腎炎尿毒癥時,也常見白細胞增多。均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白細胞呈長期持續性增多,最常見于粒細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見于各種惡性腫瘤的晚期,此時不但總數常達(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較明顯的核象左移現象,而呈所謂類白血病反應。
           中性粒細胞減少  某些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呈“三少”表現;電離輻射(如X線等)、長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細胞的有絲分裂而致白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體導致白細胞破壞而減少;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腫大均可見白細胞減少。
           2.2.2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參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細胞增多見于見于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細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結核感染恢復期等。腎移植術后如發生排異反應時,于排異前期,淋巴細胞的絕對值即增高。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細胞為主,如系急性型則以原幼淋巴細胞為主,均可致白細胞總數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細胞為主。初生嬰兒、兒童屬生理性增多。
           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于長期接觸放射線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人群。嚴重化膿性感染時,由于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低。

    相關文章

    骨髓轉化白細胞能促進神經纖維再生

    在一項新研究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家培育出一種特殊類型的人類白血細胞,能促進神經纖維再生。這一發現標志著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望為脊髓、視神經或腦損傷相關疾病帶來更安全有效的新療法。相關論文發......

    間歇性禁食“跌落神壇”?禁食越久,抗感染能力大幅下降!

    飲食對生理有深刻的影響。過度營養會通過影響免疫和代謝而增加患病風險,但熱量限制和禁食似乎是有益健康的。盡管飲食和健康之間存在多種關聯,但其背后的生物學原理仍不清楚。2023年2月23日,美國西奈山伊坎......

    皮膚的秘密武器:一種古老的傷口修復機制

    世界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我們周圍潛伏著各種危險,如細菌、病毒、事故和傷害。我們的皮膚就像最終的盾牌,提供了一個堅定的防御,以抵御這些威脅。它作為內部和外部環境的邊界,是身體中最大的器官,幾乎無縫地保......

    國際首例他們用光指揮斑馬魚的白細胞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

    國際首例他們用光指揮斑馬魚的白細胞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

    調控哮喘?新發現或能緩解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課題組及瑞金醫院時國朝課題組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以Letter格式發表了題為“MG149inhibi......

    血小板在應對機體肺部炎癥上起到的作用

    除了止血外,血小板還能積極參與到機體免疫細胞的招募和宿主機體的防御過程中去,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其在解決機體炎性過程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是重癥監護過程所面臨的一種持續性挑戰,在大......

    一般輸血去除白細胞嗎?

    在臨床輸血治療中,經常發現有些患者在輸注中或輸注后體溫上升、輸注后感染病毒、或者發生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供者的白細胞在作怪。盡管成分輸血明顯提高了輸血療效,但并未改變異體輸血的本質屬性。......

    生物物理雜志:人類白細胞用分子“槳”游泳

    研究人員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雜志》上報告說,人類白細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劃動”的新機制游泳。這種微小的游動機制可以解釋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是如何在體內各種充滿液體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遷......

    GrowthFactors:人類的適應性免疫取決于白細胞形成的因素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根據機體對白細胞的需要引起骨髓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不僅對先天免疫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對適應性免疫也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這是來自IKBFU和基礎與臨床免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