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宇 劉 輝 佟鳳芝1 作者單位:(大連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目的 通過分析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體重指數(BMI)對血脂以及其它檢驗指標的影響,綜合評估超重在導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某社區體檢者,<70歲38人,≥70歲32人,檢測BMI與血糖、血脂、血常規等項目。結果 70歲以上組BMI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P<0.05),與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呈正相關(P<0.01),與血糖等其他指標不相關(P>0.05)。<70歲組BMI與血糖、血脂、血常規等均無相關性(P>0.05)。結論 超重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威脅較大。
【關鍵詞】 老年疾病;超重;臨床生化;血常規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體重指數(BMI)與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1〕。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中風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調查數據顯示:BMI每增加2,冠心病、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2〕。筆者注意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仍以中老年階段為主,超重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顯然在中老年階段起重要作用,但其在青年階段是否對心血管系統發病也有影響尚未見專門的研究文獻報道。由于超重主要影響血脂代謝間接引發心血管疾病,而年輕階段和老年階段對血脂的調節代償能力有很大的區別,再考慮伴隨增齡的體重增加也可能是衰老的結果。因此,將超重簡單與心腦血管疾病聯系可能并不全面。為此,本文將年齡因素與超重因素共同考慮探討其對血脂以及其他化驗指標的影響,綜合評估超重在導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分組 隨機抽取大連市某社區2008年度體檢者,體檢時無重大需住院治療的各類軀體疾患,近2個月無服藥史,近2 w無急性感染發生。共收集樣本70人,其中70歲以下組〔平均年齡(54.00±10.365)歲,女∶男=1∶1〕共38人。70歲以上組〔平均年齡(80.50±6.325)歲,女∶男=1∶1〕共32人。研究對象對本項研究知性同意。
1.2 身高、體重的測量方法 受檢者脫鞋著輕裝,采用專用身高、體重測量尺、秤,計量身高、體重精密度分別為0.1 cm和0.1 kg〔3〕。
1.3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 體檢人員空腹至少 10 h,體檢當日早晨抽取靜脈血2管,其中EDTA抗凝血一管,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白細胞(WBC,個/mm3 )、紅細胞(RBC,個/mm3)、血紅蛋白(Hb,g/dl)、血小板(PLT,萬個/mm3)、淋巴細胞計數(Lym)和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另一管不抗凝,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Glu,mmol/L)、甘油三酯(TG,mmol/L)、膽固醇(Ch,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mmol/L)、 載脂蛋白A(ApoA,mg/L)和載脂蛋白B(ApoB,mg/L)等指標的測定。所有檢測項目均參加全國質控,檢測當日處于在控狀態。
1.4 統計學分析 BMI〔4〕與各檢驗指標的關系采用偏相關性分析,以性別為控制變量,分析不同年齡組之間與各項血清生化指標的相關性。以上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
2 結 果
見表1。70歲以上組MBI與HLDH呈負相關(P<0.05)表1 不同年齡組間各項生化指標與BMI的相關性和LDLC與HDLC比值(L/H)呈正相關(P<0.05);與WBC、Neut呈正相關(P<0.01),與Glu等其他指標不相關(P>0.05);70歲以下組與Glu、血脂、血常規等均無相關性(P>0.05)。
3 討 論
一般認為,BMI高與血脂關系密切〔5~7〕,但本文結果發現,在低年齡組BMI高時對血脂影響不大,70歲以下組BMI與血糖、血脂、血常規等均無相關性,這可能與年輕人血脂代謝代償能力強有關。相對高年齡組BMI增高與血脂關系密切,70歲以上組BMI與HDLC呈負相關、L/H比值呈正相關,由于HDL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抵抗因素,說明超重傾向對老年致病危險較大。
本研究還發現老年人BMI高與與WBC、Neut計數呈正相關,說明老年人伴隨BMI增高可能伴有系統炎癥,進一步說明老年人的超重傾向對健康影響較大。
本研究還顯示,BMI升高與血糖等其他指標不相關。顯然,簡單的將超重特別是一般程度的超重或肥胖與各種疾病直接聯系可能并不恰當,在闡述BMI對健康影響時應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評估,并且有必要對其影響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 娟,劉 軍,李建軍.脈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5;14(1):2931.
2 謝宗林,趙俐玲,陳衛玲.腹圍與血壓、血脂、血糖的關系探討〔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7;7(5):3434.
3 劉 輝,賈曉東,朱珊珊.中國人理想腹圍的推定及腹圍指數的建立〔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201.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15661.
5 湯曉斌,劉 兵,王玲玲,等.40~65歲干部肥胖與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雜志,2008;14(10):2724.
6 Ogden CL,Carroll MD,Curtin L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2006;295( 13):154955.
7 徐守清,鄭劍勇.中老年教職工身體成分調查〔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37(5):2315.
·“過去40年,中國的肥胖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所有慢性病的源頭都是肥胖,如果把肥胖控制住,下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一般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代謝手術一般可以減輕......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博瑞醫藥的董事長袁建棟因發布關于公司在研藥物BGM0504注射液的相關言論而被江蘇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具體來說,袁建棟在2023年10月12日下午召開的“大咖解讀GLP-1全產業鏈系列......
張玉虎 葉滿山/攝王猛 葉滿山/攝顏鑫亮 受訪者供圖周旭 受訪者供圖■本報見習記者葉滿山給原子核稱體重有多難?首先,要擁有一個原子核。在實驗里,在重離子加速器的......
5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基于13個省份的調查數據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數的青少年對于自己的體重不是很滿意,甚至9.2%青少年選擇節食減重......
銀河系的最新“體重”來了!4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基于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美國APOGEE巡天的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精確測量了距離銀河系中心1.6萬光年至8.1萬光年范......
過往的多項研究都曾關注過伴侶的氣味對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比如伴侶身上的氣味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睡眠質量。良好的親密關系在不知不覺中,為雙方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幫助和積極作用。有意思的是,留有伴侶獨特......
Science最新成果,為了“揪”出肥胖基因,研究人員通過對645626人的大規模DNA外顯子組測序,揭示了未知的人類肥胖生物學中影響BMI的“基因密碼”。DOI:10.1126/science.ab......
近日,一項針對蘇格蘭健康數據的研究顯示,由于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努力停滯不前。相關論文刊登于《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研究發現,1990年至2014年間,由于血壓、膽固醇水......
在減肥熱潮中,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Fasting)是人們熟知的飲食模式之一。間歇性禁食方案有多種,常見的有隔日禁食(簡單來說就是飽一天餓一天)、5:2禁食(每周有2天只吃一頓中等熱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