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英 陽彥芹 陳宇 黃巧莉 唐玉杰 王錦恒 粟明麗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輸血科, 541001)
摘要:目的 探討輸血前和手術前患者相關血液檢測的重要性。 方法 對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6851名患者在輸血前或手術前檢測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體(抗-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和梅毒抗體,及結果分析。 結果 HBsAg陽性率12.14%,抗-HCV陽性率1.33%,抗-HIV陽性率0.38%,梅毒抗體陽性率0.39%。 結論 檢測輸血前和手術前患者血液傳染性疾病標志物,對避免輸血醫療糾紛,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預防醫務人員的職業感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血液傳播性疾病 檢測 醫療糾紛
當今安全輸血已成為人們的普遍關注的焦點,供血方嚴格篩選供血者和血液的檢測有利于提高血制品的質量和輸血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經輸血傳播傳染性疾病,為安全輸血提供可靠的血源。而對于安全輸血工作的另一組成部份,醫院在患者輸血前和手術前進行相關的血液檢測也必不可少,建立患者在輸血前和手術前的血液檢測資料對避免由輸血感染傳染性疾病所導致的醫療糾紛發生,預防醫務人員的職業感染有著重要意義。
⒈材料與方法
1.1血液標本 2004年1月~2005年6月,本院輸血前和手術前患者共計6851例,均于輸血前或手術前抽取靜脈血3ml(不抗凝)。
l.2檢測方法 HBsAg、抗-HAV和抗-HCV檢測: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試劑盒分別為英科新創(廈門)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美和資上海華泰生物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產品。HIV篩查試驗:初檢用(廈門新創)ELISA(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試劑,復檢用北京金豪制藥有限公司ELISA(雙抗原夾心酶聯免疫法)試劑。梅毒檢測:采用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試劑。
l.3儀器 美國寶特Bio-Tek ELX800型全自動酶標儀和ELX50全自動洗板機。
⒉結果
共檢測了6851份患者輸血前或手術前血清,檢出976份血清中帶有傳染性疾病標志物,總陽性率為14.25%,其各單項陽性數(率)分別為:HBsAg 832份(12.14%)、抗-HCV 91份(1.33%)、梅毒抗體 27份(0.39%)和抗-HIV 26份(0.38%)。HBsAg與抗-HCV同時陽性者15份,占0.21%,與梅毒抗體同時陽性者9份,占0.13%,與梅毒抗體、抗-HCV同時陽性者2份,占0.02%,抗-HCV與梅毒抗體同時陽性者4份,占0.05%。
表1 各臨床科室HBsAg、抗-HCV、梅毒抗體和抗-HIV檢測結果(略)
⒊ 討論
由表1可見,我院患者在手術前和輸血前檢測的傳染性疾病標志物陽性率達14.25%,與參考文獻〔1〕大致相同。 說明有相當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就已感染了傳染性疾病,其中以乙肝感染居首,陽性率為12.14%,HBsAg檢測陽性比較集中的出現在腫瘤科、消化內科和肝膽外科,這些病人的感染率分別為35.71%、30.46%和25.05%,明顯高于我國自然人群中的10%~20%乙肝感染率,這可能與患者的入院病因以及患病人群和普通人群之間存在的差異有關。其次是丙肝感染,陽性率為1.33%,從檢測情況看,內科系統患者的血清中丙肝病毒感染率普遍高于外科系統患者,HCV主要通過輸血或血制品而傳播,但近年來發現HCV越來越多見于非輸血人群,如血液透析患者,其感染可能與透析機及管路等消毒不嚴引起交叉感染有關〔2〕。在泌尿內科的201份標本中就檢出9例HCV(+),其陽性率為4.48%,其中包括了血液透析患者。本科室采用TRUST法作為梅毒的初篩試驗,從6851份血清標本中檢出27例梅毒抗體(+),陽性率為0.39%,雖然TRUST法檢測的是非特異性抗體,與TPPA法和ELISA法相比檢出率較低〔3〕,但其檢測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也可反映出人群中感染梅毒的數量在增多,有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梅毒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4〕。目前艾滋病正逐漸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開展HIV抗體初篩檢測尤為重要,本院在 6851份患者的血清標本中初篩檢出26例 HIV(+),陽性率為0.38%,幾乎近二分之一的臨床科室都有陽性檢出,其中普外科、泌尿外科、產科、婦科、血液內科和呼吸內科的患者HIV(+)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此26例 HIV(+)血清標本均送區疾控中心HIV確認實驗室,確認其中的 16例為 HIV陽性。
檢測結果顯示,患者在輸血前或手術前HBV、HCV、HIV和梅毒等經血傳播疾病病原體均有較高的陽性檢出率,如果事前醫務人員對患者的血液狀況不了解,缺少輸血前或手術前的血液檢測資料,這使得在日后生發輸血醫療糾紛存在著極大的可能性。在臨床的診療過程中,如手術、穿刺、抽血、接生等,醫護人員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各種疾病患者的分泌物、體液和血液等,如果醫務人員對傳染性疾病感染者不知曉,在操作時未采取隔離保護措施,完全可能被感染。醫務人員因長期、經常性接觸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治療操作中的接觸導致感染機率高〔5〕。因此,檢測患者輸血前或手術前的血液傳播性疾病標志物,對避免輸血醫療糾紛的發生,減少院內交叉感染,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保護以及對陽性血液污染的器械進行分類滅菌消毒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由于感染血液傳染性疾病“窗口期”的存在,常規檢測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試劑靈敏度的差異,易造成陽性標本的漏檢,所以,選擇使用質量優良的試劑,縮短檢測的“窗口期”,提高檢出率是做好輸血前或手術前患者HBV、HCV、HIV和梅毒等檢測工作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⒈ 陶傳敏, 嚴可寧, 陳宏斌,等. 受血者輸血前血液傳播性疾病檢測意義的探討.
中國輸血雜志,2005,18(2):134-135
⒉ 逯愛平, 王愛霞, 盛瑞媛.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中華內科雜志,1997,36(6):402
⒊ 杜蘭英, 莊輝, 何軍, 等. 梅毒螺旋體TPN17重組抗原的表達及其在獻血篩查中的應用〔J〕. 中國輸血雜志,2004,14(1):11.
⒋ 劉明, 張小華.ELISA法與TPUST法檢測梅毒結果的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2002,15(2):122-123.
⒌ 高曉玲. 醫院工作人員HBV感染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8,8(3):165
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血液檢測新方法可分析人體器官的老化,或能更好地預測疾病風險和老齡化影響。研究者對逾5000人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其中近20%的人表現出某一器官明顯加速老化或器官特異性疾病,這可能會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Alzheimer's&Dementia上題為“Examiningtheassociationbetweenblood-basedbiomarkersandhu......
以色列科學家日前提出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技術,該技術或可部分代替痛苦的組織活檢和昂貴的PET—CT等檢測手段,監測人體骨髓、淋巴結等遠端器官的免疫反應情況,從而診斷癌癥等疾病。免疫系統可保護人體抵擋病毒、......
當我們看一些刑偵類的電視劇時,檢測者需要找到血跡證據時,一般會向相關區域噴灑魯米諾并關燈。這為影視劇增添了一定的喜劇效果,但對需要在不太理想情形下找到具體血跡證據的現實檢測者來說并不是最佳方案。現實中......
檢測組織活檢中的細胞改變一直是癌癥診斷的基礎,然而,組織活檢具有侵入性,且由于取樣位置、取樣頻率的限制和對組織異質性的代表性差,常常會受到不準確的限制。20世紀40年代末,研究人員在機體血液中發現了無......
在臨床癥狀不明確的情況下,血液中一種名為神經絲輕鏈(NfL)的蛋白質水平可以識別出那些可能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如唐氏綜合征癡呆、運動神經元疾病(ALS)和額顳葉癡呆。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莫茲......
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范圍內傳播變得越來越廣泛,科學家們開始使用一種強大的新工具:一種血液測試,它可以識別出以前接觸過這種病毒的人。這種測試在美國仍處于研發階段,但已在新加坡和中國推廣使用。目前在美國使用......
5日,羅氏(Roche)公司宣布,美國FDA授予其Elecsys系列GALAD評分檢測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以支持肝細胞癌(HCC)患者的早期診斷。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一種原發性肝癌,通常發生于慢性肝病患......
根據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的一項研究,一種新型的血液檢測技術可有助于檢測早期的阿爾茲海默癥裝。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了磷酸化的tau181(pTau181)的血液水平,tau181是一種腦蛋白......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最近一項研究證實了人們對咖啡,茶,巧克力,蘇打水和能量飲料的喜愛程度,因為他們驗證了研究不同藥物如何在體內相互作用的新方法。RichardvanBreemen和Luying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