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遼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意見》。通知全文如下:
各市、州黨委和人民政府,長白山開發區、長春新區,擴權強縣試點市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廳、委和各直屬機構,各人民團體:
《關于深入推進遼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8月9日
關于深入推進遼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意見
為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遼河生態環境治理專項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深入落實《吉林省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聯合行動方案》《關于中央辦公廳作風建設督查組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方案》《吉林省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綜合規劃(2018-2035)》(以下簡稱“兩方案一規劃”),盡快還遼河碧水清波,打造北方季節性缺水流域治理的典范,提出如下意見。
一、正確判斷遼河流域治理的形勢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遼河流域水污染問題做出重要批示后,省委、省政府把遼河治理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制定了“兩方案一規劃”,系統謀劃,加大投入,強力推進。流域內各市縣積極行動,加快治遼項目建設,初步遏制了水環境質量惡化趨勢。但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精神,對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對照“兩方案一規劃”具體部署,遼河流域治理各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實現水質改善目標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一)治理任務進展較慢。對照水污染治理的要求,“溯源”工作起步較晚,排污口排查不夠徹底,溯源分析剛剛啟動;“整治”工作艱巨復雜,雨污分流推進遲緩,污水收集納管率較低,鄉鎮污水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進展緩慢,污水直排問題仍然突出,影響治理效果的穩定性、持續性。
(二)治本措施相對滯后。生態空間萎縮、生態系統功能下降、水資源嚴重短缺是遼河水污染問題的重要原因。確定生態空間,推進生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增強水源涵養能力等重大舉措進展緩慢;水資源合理分配和節約利用工作尚需加強。
(三)治理責任落實不夠。一些同志對遼河流域治理的重大政治責任認識不到位,對治理項目建設的緊迫性認識不到位,工作不嚴不實不深不細。有的地方對遼河流域治理的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對治理工作的系統性、治理措施的耦合性理解不深,對創新運行管理機制、加強治理體系建設重視不夠。
二、堅決扛起遼河流域治理的政治責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遼河水污染治理事關流域綠色發展,事關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推進,是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高標準推進遼河流域治理是對各級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檢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任務、底線任務。各級干部務必提高政治站位,結合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增強使命感、緊迫感,深入查找問題,強力推進整改,突出“快”“嚴”“實”,全力以赴、爬坡過坎,精心組織、攻堅克難,堅決扛起遼河流域治理的政治責任。
(二)勇于擔當作為。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導遼河流域治理實踐。對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遼河專項督察指出的突出環境問題,舉一反三、健全機制、標本兼治,高質量完成問題整改。對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兩方案一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242個治理項目,特別是近期需要完成的130個治理項目,拉條掛賬、列出清單,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擔當作為,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高標準推進治理項目建設,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實現治理目標。
(三)嚴格考核問責。實行雙周一調度、一月一核查、一季一通報、適時預警約談督辦,強化遼河流域治理工作的管理。定期對兩市五縣水環境質量目標和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年度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對年度目標任務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市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領導班子成員不得評優評先。對在生態環境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對造成生態環境質量惡化、生態嚴重破壞的,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沒有落實、推諉扯皮、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依紀依法嚴格問責、終身追責。
三、加快推進遼河流域綠色發展
(一)統籌安排“三區三線”。加快編制遼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形成遼河治理一張藍圖,堅持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得益彰。根據遼河流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開發的適宜性,科學界定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嚴格管控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大力推動城市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著力推進生態空間保護、生態系統修復。加快劃定生態保護區域和兩岸生態保護帶,堅定不移退耕還林還河還濕,積極爭取國家各類生態修復試點,增強遼河流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形成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
(二)系統實施“三水共治”。把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堅持“減排”“增容”兩手發力、同步施治。針對遼河流域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嚴峻形勢,把水資源管理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做好“增量”,高質量推進引松濟遼工程,大力推進水源涵養林建設,提高流域水資源供給能力。要做到“節流”,充分運用法律、行政手段,建立與水資源短缺相適應的用水價格機制,推進節水型城市(縣城)建設,合理分配水資源,嚴格保護地下水資源。要做實“循環”,落實中水回用的各項支持政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雨水回收利用,努力緩解水資源緊張。
(三)深入落實“三線一單”。深入開展遼河流域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確定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科學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制定環境準入清單。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推進產業改造升級,真正把生態環境約束作為開發利用的底線和不可逾越的紅線,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項事業發展。
四、著力形成可持續的遼河流域治理機制
(一)改革環境治理項目投資運行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推進機制,深入分析項目收益對項目投資覆蓋能力,采取政府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等合法合規方式,引導建立以社會投資為主的投融資機制。適時研究設立遼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專項基金。建立以第三方服務為主的項目運行管理機制,積極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PPP改造等手段,嚴格合同管理,確保項目高效運行,持續發揮治理效益。
(二)完善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環境責任協議制度,使各市縣自覺融入遼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流域內重點行業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季節性提高污水排放標準。建立流域重要生態系統共同保護機制,同步推進流域內水源地、重要濕地、森林、河道兩岸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對接。
(三)建立遼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監管機制。持續開展遼河流域生態環境聯動執法,統一執法標準,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共享市場主體違法行為懲戒信息。建立遼河流域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協調機制、水資源分配調配協調機制、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聯動機制。建立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信息平臺、重點污染源實時監控信息平臺,推進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實現遼河流域環境監管全覆蓋。
新信息時代的國家體系,已經不能簡單地被看作是一種龐大地域范圍的極具多樣性的松散結構。至少在數據層面,新信息技術已經極大地增加了國家宏觀數據治理能力。在主權范圍內的一切數據都變成可以訪問和管理的東西。甚......
有關部門應該立即制止孫國友在荒漠種樹。”在寧夏靈武荒漠植樹治沙20年的孫國友一跪求水引發的爭議仍在發酵,不過,相較于此前網絡上一片共情,這一次則是更多專業組織公開發聲,要求當地制止孫國友在荒漠種樹的行......
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編制結合浙江省實際,著重在試點示范、數字化改革和能力建設上謀劃創新、體現浙江特色,方案......
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編制結合浙江省實際,著重在試點示范、數字化改革和能力建設上謀劃創新、體現浙江特色,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我國新污染物治理起步較晚,工作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面臨法律法規、管理體制、科技支撐、資源配置等諸多不足和......
摘要:人工合成化學品的廣泛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問題,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世界化學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導致的污染物特別是一些尚未引起國際學界和環境管理者關注的,但在我......
近年來,國家大力整治空氣污染問題,通過十余年的努力,大氣污染物實現了協同控制,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北京為例,這幾年空氣質量的提升有目共睹。2021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
日前,國辦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新污染......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加強科技倫理治理是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堅持依法依規開展科技倫理治理工作,加快推進科技倫理治理法律制度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治理上難在哪?如何發力?在生態環境部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對新污染物治理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