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怎么看?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病例吧。
患者女,17 歲,因不明原因發熱入院治療,后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給予頭孢美唑鈉(2 g,tid)和阿米卡星(0.4 g,qd)靜脈滴注。
經 7 天治療后體溫正常,其他檢查均正常,但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 2.5×109/L。
該患者為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抗菌藥物治療,白細胞仍然低下?正常感染的患者不應該是白細胞增高嗎?
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血常規,貴為三大常規之首,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血常規化驗單最常用到的項目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 4 項。
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WBC)正常成人(4.0-10.0)×109/L,新生兒(15.0-20.0)×109/L,6 個月-2 歲嬰幼兒(5.0-12.0)×109/L。
1、白細胞增多
白細胞增多最先想到的是出現感染,但你可能不知道,慢性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化學藥的急性中毒也都會引起白細胞增多。
白細胞增多需引起足夠重視,因其可能是慢性白血病的癥狀,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慢粒白血病的加速或急性病變。
除了這些病理性的原因,還有生理性原因如月經前后、妊娠、分娩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等也會引起白細胞增多。
因此在看到白細胞升高時,不要妄下診斷,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
2、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作為醫生,也許你首先想到的還是病理性疾病,但也要注意不要忽略生理性及藥物的原因。
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細胞缺乏癥、再障以及白血病等疾病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
當然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還有一些「假陽性」。
當患者正在服用磺胺類藥物、解熱鎮痛藥、部分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甲狀腺或者抗腫瘤藥物時,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這時停用即可恢復。
而對于化療的患者由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出現白細胞減少,可服用一些升白的藥物。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白細胞是一個「大家族」,分為中性、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其中中性粒細胞正常值為 50%-70%,嗜酸性粒細胞正常值 0.5%-5%,嗜堿性粒細胞正常值 0-1.0%,淋巴細胞百分率 20%-40%,單核細胞百分率 3%-8%。
1、增多
最常見的是中性粒細胞增多,由于其往往是由急性、化膿性感染引起,因此可與白細胞一起成為判定感染的指標。
而白細胞正常,中性粒偏高,則不一定為感染,因中性粒細胞生理性波動很大。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有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增多的患者中,冠心病的發生率增高且病情往往很嚴重,若為癌癥患者,其死亡率也較高。
除了病理性疾病會使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還有當應用咪達普利,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鈉等藥物時也會使其增多。
2、減少
當患者有傷寒、副傷寒等疾病時,可能會引起白細胞分類各細胞減少。
而患者在服用抗腫瘤藥物、苯二氮卓類鎮靜藥、抗癲癇藥等時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
而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坎地沙坦等藥物時,會出現嗜酸性或嗜堿性粒細胞減少。
紅細胞計數
紅細胞是血液中的重要「角色」,男性正常值 (4.09-5.74)×1012/L,女性(3.68-5.74)×1012/L。
1、紅細胞增多
除了不明原因的慢性骨髓功能亢進引起真性紅細胞增多,紅細胞最多可達(7-12)×1012/L。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理性原因可導致紅細胞增多,如在機體缺氧和高原生活時,骨髓釋放紅細胞速度加快。
還有一種紅細胞相對增多的情況,當大量失水如嘔吐、腹瀉、多汗、休克等時,血漿量減少,血液濃縮,則血液中各成分濃度相應增多。
但僅為一種暫時的現象,癥狀緩解后,紅細胞趨于正常。其中可通過測定紅細胞壓積以了解血液濃縮程度,作為臨床上補液量的依據。
2、紅細胞減少
不同原因的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都會引起紅細胞數減少。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Hb)——組成紅細胞的主要成分,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并能更好的反映貧血程度。
男性正常值 131-172 g/L,女性 113-151 g/L。
1、血紅蛋白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原病等病理性原因可引起血紅蛋白增多。
在大量失水、嚴重燒傷的情況下,血液濃縮也會引起血紅蛋白增多,但是這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掩蓋貧血的癥狀。
還有一些情況往往容易忽略,如患者在服用對氨基水楊酸鈉、伯氨喹、維生素 K、硝酸甘油等藥物時,也會使 Hb 增多,故診斷疾病時要排除服用這些藥物的影響。
2、血紅蛋白減少
(1)血紅蛋白減少的程度=紅細胞減少程度,多見于出血時。
而由于血紅蛋白可與某些物質作用形成多種血紅蛋白衍生物,因此也可用于診斷某些血液系統疾病。
(2)血紅蛋白減少程度>紅細胞減少程度,多見于缺鐵性貧血。
(3)血紅蛋白減少程度<紅細胞減少程度,多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
血紅蛋白測定也可作為貧血嚴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了依據,>90 g/L 為輕度,60-90 g/L 中度,30-59 g/L 為重度,<30 g/L 為極重度貧血。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可產生多種血小板因子,參與血液凝固,男性正常值(100-300)×109/L,女性(101-320)×109/L。
1、病理性原因
多種情況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會使血小板生成減少。
全球血小板富集血漿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5.35億美元,并預計將在2032年達到約18.4029億美元,從2023年到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3.2%。市場概述血小板富集血漿(簡稱PRP)是一種......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李素萍團隊,深入探討和系統總結了腫瘤進展過程中血小板的動態作用及治療意義。相關綜述文章以Thedynamicroleofplateletsincancer......
惡性腫瘤是當前全球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作為引發癌癥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腫瘤轉移成為一大研究重點。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張長青、高俊杰課題組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浙江大......
抗血小板治療是卒中二級預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作為可逆的血小板環加氧酶抑制劑,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較低的出血風險,并且如果發生出血可在停藥后迅速止血。......
基于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的免疫治療通過阻斷免疫細胞上檢查點受體及其在腫瘤細胞上配體的相互作用,恢復T細胞的功能以根除腫瘤,顯示出巨大的治療潛力。盡管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抗體(aPD-1)取得了令人鼓舞......
血小板是啟動傷口愈合和血栓形成的關鍵。成纖維細胞是結締組織細胞,在傷口愈合的后期至關重要。成纖維細胞侵入已經形成的血塊,產生包括纖維連接蛋白在內的蛋白質,然后形成一個結構框架,構建愈合所需的新組織。這......
近日,外國科學家在發表的“EffectofAntiplateletTherapyonSurvivalandOrganSupportFreeDaysin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腺病毒載體的COVID-19疫苗究竟如何引發一種罕見但有時是致命性的凝血反應,即疫苗誘導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vaccine-induced......
除了止血外,血小板還能積極參與到機體免疫細胞的招募和宿主機體的防御過程中去,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其在解決機體炎性過程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是重癥監護過程所面臨的一種持續性挑戰,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