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8-20 10:03 原文鏈接: 研究構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組水平的適應性遺傳變異圖譜

      8月7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徐書華團隊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omic data suggests multi-variant adaptation in Tibetan highlanders”。該研究通過分析深度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藏族表型數據,構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組水平的適應性遺傳變異圖譜,首次系統地將藏族人群基因組中與適應性進化相關的功能性變異呈現出來。

      經過國內外近十年的密集研究,人們對藏族高原適應的遺傳學基礎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其中EPAS1目前領域里普遍認為是藏族適應高原的關鍵基因,特別是由于在其他高原物種中也發現EPAS1的適應性進化的跡象,因而備受關注。但是迄今未能確定EPAS1基因中與藏族高原適應的功能性變異。這為理解人類在青藏高原上的適應性進化機制留下未解難題。由此也引發一些更根本性的關鍵問題:(1)有多少基因和遺傳變異驅動了人類適應青藏高原的演化?(2)EPAS1在人類高原適應性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是否并不在EPAS1本身而是否另有出處?(3)是否還有其他基因比EPAS1對人類適應高原起到更關鍵的作用?

      帶著這些問題,徐書華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溫州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全基因組水平對藏族人群的高原適應性變異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充分利用深度基因組測序數據的優勢,構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組尺度上的適應性遺傳變異圖譜,鑒定了有相對明確功能的關鍵遺傳變異,包括63個錯義突變、7個失活性變異、1298個進化保守性變異,以及509個基因表達數量性狀變異;這些分布在基因組范圍的功能性變異不一定都與藏族人群的高原適應直接相關,但是大多數都與藏族人群的適應性演化密切相關。高原適應涉及到一系列復雜性狀——涉及到的基因可能比醫學中研究的一些復雜疾病更為錯綜繁雜。研究團隊進一步發展了一個新統計量(FIS)對鑒定出的適應性遺傳變異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排序,發現排在首位的并不是通常認為的EPAS1,而是位于EPAS1下游的一個跨膜蛋白編碼基因TMEM247;尤其是發現藏族人群基因組中的TMEM247存在一個高頻關鍵錯義變異(rs116983452),可能對藏族人群高原適應具有重要貢獻和意義。論文新發現的TMEM247基因關鍵突變(rs116983452)導致平原人群中高頻存在的丙氨酸(Ala)(野生型)與青藏高原人群特有的纈氨酸(Val)(突變型)之間的顯著分化,其中94%的藏族人都攜帶突變型,而在世界其他現代人群體中的頻率非常低或者完全缺失,是迄今為止在青藏高原人群基因組中發現的最高頻的錯義突變。有趣的是,在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距今約5萬年的一個古人基因組也攜帶了這個變異,并且為純合狀態。該研究通過計算推斷藏族人群中攜帶TMEM247-rs116983452適應性變異的序列可追溯至距今約6萬年前,這意味著這個藏族特異的高頻突變可能繼承自早期進入高原的具有古人類血統的祖先并傳承至今。

      事實上,人類征服青藏高原的歷程悠久而曲折。徐書華團隊之前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人群的遺傳起源可追溯至距今4-6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早期進入青藏高原的人類族群間發生廣泛的基因交流,并與后期進入青藏高原的族群發生進一步遺傳混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包含現代智人和早期智人多個譜系(包括考古學已經發現的阿爾泰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以及其他未知古人類)的遺傳構成極其復雜的混合人群。這個過程中,一些曾經幫助人類適應高原環境的古人類基因片段得以保留下來,因高原極端環境的自然選擇作用,在現今高原人群中積累到較高的頻率。TMEM247-rs116983452-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分析表明,TMEM247-rs116983452-T的頻率與人群居住地海拔呈顯著正相關,提示與人類在青藏高原的適應可能有密切關系。進一步結合基因表達與多項生理生化表型及體質人類學特征,對高原藏族人群的適應性遺傳變異進行了系統性評估;發現TMEM247-rs116983452-T與TMEM247及EPAS1的表達水平都有密切相關,并可能對藏族人群低氧環境下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水平等高原適應性性狀產生重要的調控。對于平原人群而言,長期暴露于低氧環境中將誘發紅細胞增生以提高血液攜氧能力,但最終可能過度增生而導致“紅細胞增多癥”。相比之下,高原世居藏族人群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TMEM247基因的功能突變可能就是產生這種保護性機制的重要遺傳因素之一。通過統計模型分析,研究團隊發現TMEM247-rs116983452對藏族高原適應性表型的解釋度高于EPAS1的變異位點,但二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體現了高原適應的復雜性和多基因相互作用效應。該研究提供的這張基因組適應性變異圖譜為后續進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藏族適應高原的遺傳基礎和分子機制鎖定了目標,為揭開人類征服高原極端環境的演化之謎開拓了新的視野。

    相關文章

    “左撇子”形成與啥因素相關?研究發現罕見遺傳變異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認為,罕見的會引起蛋白質改變的遺傳變異和微管蛋白基因,可能與人類俗稱“左撇子”的左利手的形成有關。這項研......

    東亞人易感長新冠!全球首個全基因組測序找到易感基因

    導語:新冠感染后果,因人而異,與易感基因密不可分。目前,已知長新冠與200多種癥狀有關,包括嚴重疲勞、肺功能障礙、神經疼痛以及注意力和記憶力困難。但是,導致長新冠發展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近日,科學家......

    “千人藏族基因組”重新評估藏人高原適應性特征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宿兵團隊與西藏大學、西藏阜康醫院等單位研究團隊合作,利用大規模WGS(全基因組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藏族人群基因組參考面板(1000Tibetan-GenomePanel,1......

    這個遺傳變異與嚴重兒童肥胖相關

    科學家報道了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一種新的遺傳機制。這是一個與饑餓控制有關的基因異常表達導致的基因重排,而大多數肥胖的常規基因檢測無法檢測到。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代謝》。黑素皮質素受體4(MC4R......

    《自然》:近4千種遺傳變異與吸煙或飲酒有關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稱,在一項涉及近340萬人的多血統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近4000個與吸煙和飲酒行為的遺......

    新研究發現49個容易導致靜脈曲張的遺傳變異

    靜脈曲張是慢性靜脈疾病的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影響全球約30%的人口,多見于40至80歲人群。在我國,就有約2億患者。靜脈曲張如果不加以治療,會發展為多種并發癥,包括腿部潰瘍、血管破裂等,嚴重者可能導致......

    科學家繪制鷹嘴豆遺傳變異的完整圖譜

    鷹嘴豆是世界上產量第三的豆類作物,全球范圍內有50多個國家將鷹嘴豆作為重要口糧。但是鷹嘴豆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育種實踐還相對滯后。近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來自11個國家的科學家通過基因組測序技術,繪制了包含3......

    生物物理所女媧基因組資源研究取得進展

    遺傳變異圖譜是研究人群演化史、醫學遺傳學、基因型-表型關聯的基礎。此前,大多數全基因組測序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血統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見和低頻的變異往往特定于人群或樣本,尤其是與疾病相關的變異。針......

    科學家開發高性能大片段插入刪除變異鑒定工具

    10月13日,華中農業大學生物信息團隊楊慶勇課題組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SungWing-Kin(宋永健)課題組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論文,開發出高性能的大片段......

    揭露了精神分裂癥的遺傳調控潛在機制

    精神分裂癥是嚴重的、高度遺傳性的精神疾病。目前,全基因組范圍內的關聯研究(GWAS)已報道了200多個與精神分裂癥顯著相關的風險基因座,而這些基因座內的風險變異如何影響疾病發生知之甚少。為了鑒別風險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