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9-12 10:17 原文鏈接: DNA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

    • 電泳法

               

    實驗方法原理

    DNA瓊脂糖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NA分子在瓊脂糖凝膠中泳動時具有的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

    電荷效應是指DNA分子在高于等電點的pH溶液中帶負電,在電場中向正極移動,且相同數量的雙鏈DNA幾乎具有等量的凈電荷,能以相同速率移動。通常,DNA泳動速率隨DNA片段長度的增加而減少,與電場強度成正比。

    分子篩效應是指作為支持介質的瓊脂糖,具有網絡結構,使大分子物質在通過時收到較大阻力,依此分離不同大小的DNA片段。一般,DNA瓊脂糖凝膠電泳可分離50bp到百萬bp長度的DNA片段,視實際需求配制不同濃度和構型的瓊脂糖凝膠。


    實驗材料

    DNA片段

    試劑、試劑盒

    瓊脂糖 電泳緩沖液(1XTAE或0.5XTBE) 載樣緩沖液 熒光插入染料(溴化乙錠或SYBR Gold) DNA大小標準品(DNA Marker)

    儀器、耗材

    瓊脂糖凝膠電泳儀 紫外透射儀或紫外凝膠成像儀 微波爐 移液器 水浴鍋

    實驗步驟

    1.  用膠帶將洗凈、干燥的制膠板的兩端封好,水平放置在工作臺上;


    2.  調整好梳子的高度;


    3.  稱取0.24 g瓊脂糖于30 ml 0.5×TBE中,在微波爐中使瓊脂糖顆粒完全溶解,冷卻至45-50篊時倒入制膠板中;


    4.  凝膠凝固后,小心拔去梳子,撕下膠帶;


    5.  將電泳樣品與溴酚藍混合后將樣品依次點入加樣孔中;

    pUC185祃+ddH2O3祃+溴酚藍2祃共10祃于0.5 ml tube中混合后點樣;


    6.  將制膠板放入電泳槽中,加入電泳液,打開電泳儀,使核酸樣品向正極泳動;


    7.  電泳完成后切斷電源,取出凝膠,放入0.5礸/ml的溴化乙錠(EB)溶液中染色10-15min,清水漂洗后置于紫外透射儀上觀察電泳結果,并照相記錄。

                展開           
    注意事項

    1.  影響DNA在瓊脂糖凝膠中遷移速率的因素:

    (1)DNA分子大小與遷移速率U與logN成反比(N為堿基對數目)。分子大小相等,電荷基本相等(DNA結構重復性)。分子越大,遷移越慢。等量的空間結構緊密的電泳快(超螺旋>線性DNA)


    (2)膠濃度,U為遷移率,U0t 瓊脂糖濃度:logU=logU0 Kr 為膠濃度,Kr為介質阻滯系數。不同的凝膠濃度,分辨不同范圍的DNAt為DNA的自由電泳遷移率,
     

     


    (3)DNA構象:一般遷移速率超螺旋環狀>線狀DNA>單鏈開環。當條件變化時,情況會相反,還與瓊脂糖的濃度、電流強度、離子強度及EB含量有關。


    (4)所加電壓:低電壓時,線狀DNA片段的遷移速率與所加電壓成正比。使分辨效果好,凝膠上所加電壓不應超過5 V/cm


    (5)堿基組成與溫度:一般影響不大4 -30 ℃


    (6)嵌入染料的存在:降低線性DNA遷移率,(不提倡加在電泳液中)


    (7)電泳緩沖液 (0.5×TBE)的組成及其離子強度影響DNA的遷移率,無離子存在時,核酸基本不泳動,離子強度過大產熱厲害,熔化凝膠并導致DNA變性,一般采用1×TAE,1×TBE,1×TPE(均含EDTA pH8.0)。


    2.  溴化乙錠(EB)為致癌劑,操作時應戴手套,盡量減少臺面污染。


    3.  電泳指示劑:核酸電泳常用的指示劑有兩種,溴酚藍(bromophenol blue, Bb)呈藍紫色;二甲苯晴(xylene cyanol, Xc)呈藍色,它攜帶的電荷量比溴酚藍少,在凝膠中的的遷移率比溴酚藍慢。

    展開 
    其他

    常見問題原因分析


    1. 跑出的DNA帶模糊?


    (1)DNA降解:避免核酸酶污染。


    (2)電泳緩沖液不新鮮:電泳緩沖液多次使用后,離子強度降低,pH值上升,緩沖能力減弱,從而影響電泳效果。建議經常更換電泳緩沖液。


    (3)所用電泳條件不合適:電泳時電壓不應超過20V/cm,溫度<30℃;巨大DNA鏈電泳,溫度應<15℃;核查所用電泳緩沖液是否有足夠的緩沖能力。


    (4)DNA上樣量過多:減少凝膠中的DNA上樣量。


    (5)DNA樣含鹽過高:電泳前通過乙醇沉淀去除過多的鹽。


    (6)有蛋白污染:電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


    (7)DNA變性:電泳前勿加熱,用20mM NaCl緩沖液稀釋DNA。


    2. 有不規則DNA帶遷移?


    (1)對于λ/Hind III片段cos位點復性:電泳前于65℃加熱DNA 5分鐘,然后在冰上冷卻5分鐘。


    (2)電泳條件不合適:電泳時電壓不應超過20V/cm,溫度<30℃;經常更換電泳緩沖液。


    (3)DNA變性:電泳前勿加熱,用20mM NaCl緩沖液稀釋DNA。


    3. 跑出的DNA條帶弱或無條帶?


    (1)DNA的上樣量不夠:增加DNA的上樣量。


    (2)DNA降解:避免DNA的核酸酶污染。


    (3)DNA走出凝膠:正確連接電極方向避免插反的情況,縮短電泳時間,降低電壓,增強凝膠濃度。


    (4)所用光源不合適:對于用EB染色的DNA應用短波長(254nm)紫外光源。


    4. 跑出的DNA帶缺失不完整?


    (1)如果是小DNA帶,可能跑出凝膠,可以縮短電泳時間或降低電壓或增強凝膠濃度。


    (2)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帶不易分辨,應延長電泳時間,并核準正確的凝膠濃度。


    (3)DNA變性:電泳前勿加熱,用20mM NaCl緩沖液稀釋DNA。

    實驗方法出處來源《分子克隆實驗指南

    展開


    相關文章

    癌癥DNA環“密碼”被科學家破解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我國科技專項成果艾滋病毒DNA載量檢測試劑盒正式發布

    10月25日,“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HIV-1DNA載量檢測試劑盒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據介紹,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艾滋病毒DNA載量檢測試劑盒,是廣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

    張赫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文揭示DNAlncRNA三鏈體“招募促癌”新機制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新方案解決腦部核磁海量數據存儲難題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借助科技考古,黃公略烈士終于“回家”了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DNA編碼化學庫新技術助推藥物研發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近年來,科研人員雖然在分子療法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新發現的活性物質數量依然不足。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DNA編碼化學庫(DEL)......

    分子工程新技術造出復雜類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3D物質定制”卓越集群、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有機體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物學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特定折疊的......

    五萬個人類結狀DNA現“真容”

    DNA因其標志性的雙螺旋結構而廣為人知。但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還含有超過5萬個不尋常的結狀DNA結構,稱為i-基序。最新一期《EMBO》雜志發表了這些獨特DNA結構的第一張綜合......

    五萬個人類結狀DNA現“真容”

    DNA雙螺旋結構中伸出的結狀i-基序結構已被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50000個位置上,集中在包括控制基因活動的區域在內的關鍵功能區域。圖片來源:加文醫學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

    美科學家發現DNA內“空間語法”或重塑基因調控理解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內長期潛伏的“空間語法”,這是理解基因活動如何在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關鍵。這項研究或重塑科學家對基因調控的理解,更深入地揭示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發育或疾病中的基因表達。相關論文發表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