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9-16 09:44 原文鏈接: 華南植物園發現植物原位轉基因替換新方法

      為了解決在培育復合性狀轉基因作物中分散的轉基因位點增多給育種工作帶來的困難,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在2014年發現一種利用Bxb1和Cre重組酶進行轉基因定點整合的方法。該方法可使新的性狀基因插入到已有的轉基因位點上,保證所有的轉基因能“打包”式地傳遞給后代 (Hou et al., 2014 Molecular Plant 7:1756-1765)。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舊的轉基因可能不再需要,那么人們可以怎么做呢?

      針對這個問題,華南植物園分子中心博士后陳偉強及前博士研究生Gurminder Kaur等在研究員區永祥的指導下,再次利用Bxb1和Cre重組酶系統嘗試了新舊轉基因的替換。在具有att和lox序列的多基因整合株系上(圖中a),通過Bxb1-att系統首先疊加了一個帶有新基因OsO3L2-2B和lox位點的載體(圖中b)得到(圖中c),然后利用Cre-lox重組技術,將舊基因簇gus-gfp-luc和疊加載體上包括篩選標記npt在內的非必需序列全部刪去,形成(圖中d)或(圖中e)的結構,即完成了新舊轉基因的替換。由于完成替換后的株系還含有att和lox序列,這就意味著新基因的疊加和替換可以在需要時繼續進行下去。這個轉基因替換系統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多基因分子育種的靈活性,而由于Bxb1和Cre重組酶的使用不受ZL限制,更有利于此育種技術的自由使用并大大提高產品商品化的可能性。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期發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19): 1–3)上。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資助。

    圖:Bxb1和Cre 介導的轉基因替換

    相關文章

    首位轉基因豬心移植患者心衰原因公布

    發表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的新研究揭示了首個轉基因豬心移植患者的致死原因。該手術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移植到人類患者體內,標志著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57歲的大衛·貝內特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醫......

    農業農村部: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鼓勵原始創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

    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一成果入選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

    4月1日,第四屆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論壇同期發布2021年度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記者獲悉,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創新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進熱帶森林捕獲大氣碳”......

    澳新擬批準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作為加工助劑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227-23號通知,其中A1266號申請,申請將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為加工助劑。據通知,該木聚......

    華南植物園:異型花柱植物的交配多樣性演化研究獲進展

    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繁殖過程中雌雄配偶的交配組合受到植物本身生物學特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響。不同的交配組合影響植物產生后代的數量、植物傳遞給后代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群體間......

    北方針葉林春季物候變化的關鍵熱臨界點獲揭示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驅動北半球針葉林春季物候變化的關鍵熱臨界點。相關研究發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獲揭示

    當期期刊封面。研究團隊供圖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邱聲祥團隊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線發表于《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Agricul......

    氮沉降調控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機制獲揭示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駱亦其等科研人員,研究揭示長期氮沉降調控熱帶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機制。相關研究12月1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

    新研究攻克抗蟲“薯道難”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和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侯興亮團隊聯合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蟲遺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