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對免疫治療和治療中免疫細胞的關注,都集中在了身處最前線的效應T細胞身上,畢竟它們是識別和殺傷癌細胞的主力嘛,而輔助T細胞的作用卻不夠明確,有人認為它們可有可無,甚至會“拖后腿”。
這一方面是因為效應T細胞可以直接殺傷癌細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癌細胞新抗原的特殊性。大多數能夠激活抗腫瘤免疫的癌細胞新抗原,從種類上來說屬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I類限定分子[2],它們只能被效應T細胞識別。
而能被輔助性T細胞識別的MHC II類限定分子,在已知的新抗原中寥寥無幾,因此對輔助性T細胞的研究,也往往只是從過往已知的對效應T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入手。它親自下場識別MHC II類新抗原,并不被認為是免疫治療起效的必要條件。
當然,識別抗原還少不了抗原提呈細胞(ADC)的參與
(圖片來源:波士頓大學)
但單靠效應T細胞激活的免疫應答,往往不足以消滅腫瘤,不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平均的客觀緩解率,就不會是30%[3]了。影響療效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都和免疫細胞有關,科研的焦點,就自然轉移到了曾經的“配角”身上。
2014年,《科學》上首次發表了利用靶向特定突變的CD4+T細胞療法,治療晚期癌癥的報告[4],證實了輔助性T細胞免疫應答的存在。此后在2015和2017年,兩例采用腫瘤疫苗,激活輔助性T細胞抗癌的案例先后登上《自然》[5-6]。
然而奇點糕此前也提到過,MHC II類新抗原在癌細胞表面表達水平一般很低,和使用疫苗時的抗原數量根本沒得比,人體正常也不會有過繼性細胞療法那么多的輔助性T細胞。
那么在應對“正常”的癌細胞,進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時,輔助性T細胞識別MHC II類新抗原,激活的免疫效應,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別看效應T細胞把癌細胞圍住了,但有可能只是圍而不攻
(圖片來源:NIH)
這就是本次研究的團隊想要解開的謎題。首先,為了盡量排除已知抗原激活免疫應答的影響,研究團隊特地選擇了免疫原性很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基本無效的一個惡性肉瘤細胞系,給這些癌細胞插上MHC I類和II類新抗原來展開實驗。
由于已被確認的MHC II類限定分子新抗原很少,研究團隊借助算法模擬預測的方式,才找到一種僅可以被輔助性T細胞識別的MHC II類新抗原,命名為mITGB1,對應的還有僅可以被效應T細胞識別的MHC I類新抗原(mLAMA4)。
把新抗原表達不同的肉瘤細胞,注射到小鼠體內時,單獨表達mITGB1或者mLAMA4的癌細胞,并不能誘導抗癌免疫應答,腫瘤該怎么長怎么長;但兩種新抗原同時表達時,腫瘤的生長速度卻變慢了,明顯是受到了免疫應答的殺傷!
使用PD-1抑制劑+CTLA-4單抗聯合治療時,腫瘤更是完全消失了。如果把mITGB1和mLAMA4,換成兩種只能被效應T細胞識別的MHC I類新抗原,免疫治療的療效就基本消失了。這說明激活免疫重要的是抗原類型,而不是抗原量。
只有第三組:同時表達兩種新抗原的腫瘤,能夠被聯合免疫治療干掉,說明免疫應答的激活,兩類新抗原缺一不可
只表達mITGB1或者mLAMA4的腫瘤,治療后都不會消失,也就是說在研究團隊營造的戰場中,不管是效應T細胞還是輔助T細胞,識別抗原后,都不足以單獨激活足夠的抗腫瘤免疫。它們必須得同時找到相應的目標,然后協同作戰才行。
T細胞亞群測定顯示,浸潤腫瘤的輔助性T細胞,亞型上74%是1型,和此前的研究相符。輔助性T細胞不僅可以使浸潤腫瘤的效應T細胞數目增加,還能幫助它們增強殺傷力,數量質量兩方面都有提高。
等等,這聽著好像是輔助性T細胞的正常職責吧?一定要腫瘤表面有MHC II類新抗原,把輔助性T細胞從后方拉到前線,才能激活清除腫瘤的強力應答嗎?
為了搞清這一點,研究團隊在小鼠腹部的左右兩側分別植入了腫瘤,左側的癌細胞同時表達兩種新抗原,右側的只表達mLAMA4,這就意味著輔助性T細胞只會在左側腫瘤中識別抗原并發揮作用,右側戰場就是效應T細胞獨挑大梁了。
在同一只小鼠身上做兩個腫瘤的試驗,說服力就強了
事實證明,沒有指揮官的部隊打不了勝仗:小鼠左腹,同時表達兩種新抗原的腫瘤,直接在注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后被消滅了,而右腹只表達mLAMA4的腫瘤,接受同樣的治療,卻僅僅是生長速度被拖慢了一點。差距真的有,不服不行。
實驗還顯示,輔助性T細胞還對維持小鼠的免疫記憶有著重要作用,不過它也不能當光桿司令。如果把這次實驗中的輔助性T細胞單獨注射到腫瘤部位,也就是采用與2014年《科學》上論文相似的過繼性細胞療法,一樣控制不了腫瘤。
這一系列精彩的過程,倒不是只有輔助性T細胞和效應T細胞兩位演員。實驗中有一類巨噬細胞(iNOS+)的數量也暴增了83倍,研究團隊認為,巨噬細胞可能是被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干擾素-γ招募,增援了T細胞的作戰。
作戰地圖上的“藍方”是T細胞,面對“紅方”癌細胞,“藍方”還有紫色、黃色和綠色的不同免疫細胞當幫手
(圖片來源: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從坐鎮帥位到帶頭沖鋒,這研究也算顛覆了過往對輔助性T細胞的認知。正如論文的通訊作者,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Robert Schreiber所說:“與效應T細胞相比,輔助性T細胞在免疫治療上的研究和應用,落后得太多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腫瘤疫苗同時使用,是有不少先例的,但我們用激活輔助性T細胞的抗原當疫苗,效果要比此前的都好。我們希望它能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的客觀緩解率,從20%(單獨使用)提升到70%。”
參考資料:
1.Alspach E, Lussier D M, Miceli A P, et al. MHC-II neoantigens shape tumour immunity and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J]. Nature, 2019.
2.Gubin M M, Zhang X, Schuster H, et al. Checkpoint blockade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s tumour-specific mutant antigens[J]. Nature, 2014, 515(7528): 577.
3.Haslam A, Prasad V. Estimation of the percentage of US patients with cancer who are eligible for and respond to checkpoint inhibitor immunotherapy drugs[J]. JAMA Network Open, 2019, 2(5): e192535-e192535.
4.Tran E, Turcotte S, Gros A, et al. Cancer immunotherapy based on mutation-specific CD4+ T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epithelial cancer[J]. Science, 2014, 344(6184): 641-645.
5.Kreiter S, Vormehr M, Van de Roemer N, et al. Mutant MHC class II epitopes drive therapeutic immune responses to cancer[J]. Nature, 2015, 520(7549): 692.
6.Ott P A, Hu Z, Keskin D B, et al. An immunogenic personal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melanoma[J]. Nature, 2017, 547(7662): 217.
7.https://medicine.wustl.edu/news/clues-to-improve-cancer-immunotherapy-revealed/
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撓癢癢能帶來片刻的愉悅?通過小鼠實驗,科學家們發現:撓癢癢能激活一種免疫反應,有助于保護皮膚免受有害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會覺得撓癢癢很滿足。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科學》。“......
2024年1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慢阻肺早期疾病演進相關機制和靶標發現”2024年度進展交流會在杭州召開。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
一、出臺背景近年來,全球和我國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國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發病風險有所升高。根據我國百日咳等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進一步加強對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的免疫保護,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工業和......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來源。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有研究發現,抗病受體NLR類蛋白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種中得到廣泛使用。而NLRs介導的......
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生命過程中都會面臨病毒的威脅。你知道嗎?細菌雖然比人類簡單,卻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用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北京時間12月13日,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藥理系、重慶中國藥科大學創新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衰老影響機體CD8+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作用和分子機理,探究了衰老個體和PD-1抗體治療不響應患者的腫瘤免疫防御能......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9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產協同示范項目荻碩貝肯免疫與代謝特檢平臺啟動儀式在中關村通州園一方健康谷舉行。該平臺將進一步豐富漷縣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及副中心免疫醫學科學研究及服務能力,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醫......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Ruvkun)。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4年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