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05 13:30 原文鏈接: 用于腫瘤靶向發光示蹤的氧化石墨烯修飾稀土納米探針

      稀土發光納米晶由于可以在近紅外光激發下產生上轉換/下轉移發光,具有發光壽命長、量子產率高和發光波長可調等優點,在體外診斷與醫學影像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稀土納米晶的可控合成與發光調控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高質量的稀土納米晶通常在油相中合成,如何將油相分散的稀土納米晶設計成具有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探針識別能力的納米探針仍然存在諸多挑戰。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與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團隊合作,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提出通過氧化石墨烯修飾稀土納米晶的探針功能化新策略,實現了高靈敏的腫瘤靶向可見-近紅外二區發光成像。團隊通過優化稀土納米晶的殼層結構與氧化石墨烯的尺寸大小,獲得了單分散的、具有高效上轉換/下轉移發光性能的氧化石墨烯包覆稀土納米晶二元納米結構(NCs@GO,圖1)。利用氧化石墨烯的兩親性、高比表面積和豐富官能團等理化性質,NCs@GO不僅具有廣譜溶劑分散性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也可以通過簡單的非共價鍵修飾進一步與核酸、蛋白質或納米顆粒偶聯實現探針功能化。團隊利用NCs@GO成功實現了腫瘤細胞內納米探針實時定位追蹤和microRNA可視化成像,以及小鼠腫瘤靶向的無背景高靈敏近紅外二區發光成像(圖2)。該工作為具有特殊表面性質與生物功能的稀土發光納米探針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將推動新型納米探針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相關結果10月11日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志(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9416),福建物構所博士后宋曉榮(現為福州大學副研究員)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此前,陳學元團隊在稀土熒光生物探針和腫瘤診療納米藥物的設計、合成及應用中已取得系列進展。例如,發展了高效LiLuF4:Yb,Tm等多層核殼結構發光稀土納米晶,實現腫瘤靶向熒光成像(J. Am. Chem. Soc. 2012, 134, 15083;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2498;2015, 54, 7915);研制了時間分辨稀土納米熒光探針,首次實現全血中循環腫瘤細胞的高靈敏直接檢測(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2195)。

    相關文章

    科學家發現腫瘤免疫治療耐藥新機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我國學者在腫瘤病理影像微觀信息解析算法方面取得突破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我國學者在分子探針活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我國學者在分子探針活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我國學者在腫瘤病理影像微觀信息解析算法方面取得突破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科學團隊創制熒光探針實現蛋白質成簇/解聚活細胞監測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郭志前團隊,創制了激活型化學遺傳學熒光探針,首次在活細胞中監測蛋白質成簇/解聚的精確狀態。相關研究近日作為VIP(VeryImpor......

    納米馬達:抗腫瘤治療的“精準導彈”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抑制胃癌腫瘤生長有了新方向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腫瘤登記:癌癥防治的基石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用“全景地圖”破解腫瘤“混亂社區”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