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18 17:12 原文鏈接: 葉綠素理化性質的測定

    一、原理

    葉綠素是一種二羧酸—葉綠酸與甲醇和葉綠醇形成的復雜酯,故可與堿起皂化反應而生成醇(甲醇和葉綠醇)和葉綠酸的鹽,產生的鹽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將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分開;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都具有光學活性,表現出一定的吸收光譜,可用分光鏡檢查或用分光光度計精確測定;葉綠素吸收光量子而轉變成激發態,激發態的葉綠素分子很不穩定,當它變回到基態時可發射出紅光量子,因而產生熒光。

    葉綠素的化學性質很不穩定,容易受強光的破壞,特別是當葉綠素與蛋白質分離以后,破壞更快,而類胡蘿卜素則較穩定。葉綠素中的鎂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鎂葉綠素,后者遇銅則成為綠色的銅代葉綠素,銅代葉綠素很穩定,在光下不易破壞,故常用此法制作綠色多汁植物的浸漬標本。

    皂化反應式如下:

    二、儀器與用具

    20ml刻度試管;10ml小試管;試管架;分光鏡;石棉網;藥匙;燒杯(100ml);酒精燈;玻棒;鐵三角架;刻度吸量管2ml、5ml各1支;火柴。

    三、試劑

    1. 95%乙醇;苯;醋酸銅粉末;5%的稀鹽酸;

    2. 醋酸-醋酸銅溶液:6g醋酸酮溶于100ml 50%的醋酸中,再加蒸餾水4倍稀釋而成;

    3. KOH-甲醇溶液:20g KOH溶于100ml甲醇中,過濾后盛于塞有橡皮塞的試劑瓶中。

    四、方法

    用葉綠體色素乙醇溶液和水研磨勻漿,進行以下實驗。

    1. 光對葉綠素的破壞作用

    (1)取4支小試管,其中兩支各加入5ml用水研磨的葉片勻漿,另外兩支各加入2.5ml葉綠體色素乙醇提取液,并用95%乙醇稀釋1倍。

    (2)取1支裝有葉綠素乙醇提取液的試管和1支裝有水研磨葉片均漿的試管,放在直射光下,另外兩支放到暗處,40min后對比觀察顏色有何變化,解釋其原因。

    2. 熒光現象的觀察

    取1支20ml刻度試管加入5ml濃的葉綠體色素乙醇提取液,在直射光下觀察溶液的透射光與反射光顏色有何不同?解釋原因。

    3. 皂化作用(綠色素與黃色素的分離)

    (1)在做過熒光現象觀察的葉綠體色素乙醇提取液試管中加入1.5ml 20%KOH-甲醇溶液,充分搖勻。

    (2)片刻后,加入5ml苯,搖勻,再沿試管壁慢慢加入1~1.5ml蒸餾水,輕輕混勻(勿激烈搖蕩),于試管架上靜置分層。若溶液不分層,則用滴管吸取蒸餾水,沿管壁滴加,邊滴加邊搖動,直到溶液開始分層時,靜置。可以看到溶液逐漸分為兩層,下層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溶有皂化的葉綠素a和b(以及少量的葉黃素);上層是苯溶液,其中溶有黃色的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4. 吸收光譜的觀察

    將上述已分層的試管溶液,用分光鏡觀察兩類色素的吸收光譜,首先讓下層綠色素部分對準進光孔,看光譜有何變化;然后再將上層黃色素溶液對準進光孔,看光譜又有何變化。把觀察的結果用簡單的圖表示出來。

    5. H+和Cu2+對葉綠素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

    方法一

    (1)取兩支試管,第一支試管加葉綠體色素提取液2ml,作為對照。第二支試管中加葉綠體色素提取液5ml,再加入5%HCl數滴,搖勻,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2)當溶液變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銅粉末,微微加熱,觀察記載溶液顏色變化情況,并與對照試管相比較。解釋其顏色變化原因。

    方法二

    另取醋酸-醋酸銅溶液20ml,以燒杯盛之。取新鮮植物葉片兩片,放入燒杯中,用酒精燈慢慢加熱,隨時觀察并記錄葉片顏色的變化,直至顏色不再變化為止。解釋原因。

    五、注意事項

    1.在低溫下發生皂化反應的葉綠體色素溶液,易乳化而出現白絮狀物,溶液渾濁,且不分層。可激烈搖勻,放在30~40℃的水浴中加熱,溶液很快分層,絮狀物消失,溶液變得清澈透明。

    2.分離色素用的圓形濾紙,在中心打的小圓孔,周圍必須整齊,否則分離的色素不是一個同心圓。


    相關文章

    西湖大學又一篇Science,這次是李小波團隊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6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小波團隊在Science發表題為“Achlorophyllcsynthasewidelyco-optedbyphytoplankton”的文章,首次......

    我國科學家破解葉綠體蛋白轉運之謎

    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閆湞實驗室的相關研究揭開了葉綠體蛋白轉運之謎,其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期刊。“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閆湞介紹,葉綠體作為光合作用的重要場......

    堿脅迫降低燕麥葉綠素含量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揭示了堿處理抑制燕麥葉綠素積累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FrontiersinPlantScience)》上。土地鹽堿化是我國面臨......

    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光譜有哪些差別?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類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類囊體膜。葉綠素吸收大部分的紅光和紫光但反射綠光,所以葉綠素呈現綠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葉綠素為鎂卟啉化合物,包括葉綠素......

    研究揭示內陸渾濁水體葉綠素a濃度遙感定量反演算法

    葉綠素a濃度是藻類生物量的指示指標,是水質的重要表征參數,也是水環境研究(還是常規監測)必須監測的指標。湖泊葉綠素濃度的調查不僅可以確定水體的營養狀態,為湖泊治理和漁業資源管理提供基礎信息,而且有助于......

    我國基于湖泊類型的富營養化管理方案研究獲進展

    營養鹽、葉綠素a和透明度的定量關系是富營養化管理的基礎模型,如應用非常廣泛的營養狀態指數(TSI)就是基于上述關系構建的。然而,湖泊水文形態條件(如換水周期和水深)、物理化學因子(如光照和溫度)和生物......

    我國學者揭示千島湖垂向葉綠素最大值分布位置

    深水湖庫往往存在垂向熱力分層,決定了溶氧和營養鹽等化學因子以及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等生物因子垂直分層和混合交換,進而深刻影響湖庫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氣溫升高和富營養化加劇對湖庫熱力分層......

    corallicolid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可產生葉綠素

    頂復動物亞門(Apicomplexa)是一組專性細胞內寄生蟲,包括瘧疾和弓形蟲病等人類疾病的致病因子。頂復動物亞門是由自由生活的光養性祖先進化而來的,但是人們對這種向寄生過渡的過程如何發生仍然是不清楚......

    發現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寄居七成珊瑚

    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可產生葉綠素但不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體——“corallicolid”,其存在于全球70%的珊瑚中。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有望為人類更好地保護珊瑚礁提供新線索。加拿大不列......

    Nature|發現無光合作用但能產生葉綠素的生物

    Apicomplexa(apicomplexanparasites,頂復門寄生蟲)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蟲。一些頂復門寄生蟲是人類疾病的致病因子,如瘧疾和弓形蟲病。Apicomplexans是從光養生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