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19 15:24 原文鏈接: 中國古生物學會九十華誕

      第一屆亞洲古生物學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來自亞洲10余個國家的古生物學會代表就正式成立“亞洲古生物協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決定該協會總部“落戶”中國。

    圖片.png

      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300余位專家學者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慶祝中國古生物學會九十華誕,并圍繞“新時代的亞洲古生物學:合作與創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展示亞洲地區古生物學研究近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和新進展,進一步推動亞洲各國古生物學術團體在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化石保護和博物館展覽展示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發來書面致辭指出,在老一輩中國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努力下,中國古生物學會已成為目前中國自然科學中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成就顯著的學術共同體之一,在世界古生物學界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樹深致辭表示,近年來,中國古生物學工作者在生命起源與早期演化、澄江生物群、熱河生物群、東亞人類演化和全球界線層型“金釘子”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為國家贏得了榮譽,為學科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據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詹仁斌介紹,中國古生物學會由丁文江、李四光等老一輩古生物學家組織成立于1929年。90年來,中國古生物工作者們勇攀科學高峰,逐漸向世人打開了地球46億年在中國留下的地層書卷,見證了中國古生物學科的發展歷程并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古生物學會的發展和壯大。

      首屆亞洲古生物學大會由中國古生物學會、日本古生物學會和韓國古生物學會共同主辦,會議期間,來自亞洲10余個國家的古生物學會代表就正式成立“亞洲古生物協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探討共同開展亞洲古生物學的學術交流和研討,謀劃亞洲地區古生物學的發展和合作。新成立的亞洲古生物協會總部設于中國古生物學會所在地南京,對于發揮中國古生物學的區域性國際學術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

      首屆亞洲古生物學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九十華誕紀念活動開幕式上,中國古生物學會還授予張彌曼、汪品先、殷鴻福、周志炎、吳新智、鄭守儀、陳旭、邱占祥等8位年逾八旬的院士終身成就榮譽。

      據了解,本次大會為期3天,提交論文摘要200余篇,設立10個專題論壇,并安排有10個大會特邀報告、70余個口頭學術報告和70余個展板報告。

    相關文章

    化石“鑰匙”揭秘青藏高原古環境與植物交流之謎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團隊近期在青藏高原南部發現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為解析羊蹄甲屬植物的起源及其傳播路線,了解印度-歐亞板塊碰撞前沿地帶的古環境提供了一把新“鑰......

    “李四光大講堂”周忠和院士談“為什么還要關注古生物學”

    4月22日下午,“李四光大講堂”首場報告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科學報告廳舉行。報告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應邀以“......

    推動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踐行二十大精神,瞄準基礎研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依托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心,不斷探索新技術,正在把古生物學這個“冷......

    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先進技術和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

    最新研究發現首例流線體型捕食性潛水恐龍新物種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新種非鳥恐龍化石,其擁有類似于現代潛水鳥類(如企鵝和海雀)的流線體型。......

    新研究揭秘“從魚到人”的關鍵環節

    這些新發現揭示了早期有頜類崛起的過程——最遲到4.4億年前,有頜類各大類群已經欣欣向榮;到了志留紀晚期,更多樣、更大型的有頜類屬種出現并開始擴散到全球,開啟了魚類登陸并最終演化成為人類的進程。朱敏中國......

    最新研究:最早的恐龍集中在盤古大陸南端溫帶區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氣候帶影響了早期恐龍分布。來自津巴布韋的一組新的三疊世恐龍化石顯示,最早的恐龍集中在泛大陸(也稱盤古大陸)這個古超級大陸南端的溫帶區。這項研究結......

    20點直播|王原: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上)

    直播時間:2022年8月5日(周五)20:0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掃碼進入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科學網微信視頻號將同步直播科學網B站將同步直播科學網抖音將同步直播主講人王原中國科學院古......

    川渝兩地將建首個古生物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5月17日,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和5·19中國旅游日”自貢市主會場活動,在自貢恐龍博物館舉行。會上,自貢恐龍博物館、重慶云陽縣普安恐龍化石管理委員會、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水文地質......

    不容錯過|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中國古生物學會3月10日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本次入選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