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03 14:36 原文鏈接: 北京周口店——一個富有文化和知識的“寶地”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里的“石頭”,就是而后舉世聞名的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這個發生在90年前的故事很快震驚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給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帶去了些許談資。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1927~1937年,科學家在周口店遺址開展了系統發掘,并于1936年連續又發現了3件“北京人”頭蓋骨,再次震動了學術界。

    圖片.png

      隨著越來越多證據的出土,一切水落石出。“根據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征及其地質年代,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演化地位分別被歸納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或者早期智人)和早期現代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說。

      “北京人”代表了人類演化中的一個特別階段——直立人,它是從猿到人演化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中文通常稱其為“猿人”。至此,無論從身體姿態,還是從分類地位上,都可以說,猿人都真正“站”起來了。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日本侵華戰爭打斷了后續的發掘工作。根據最后整理這些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古人類學家胡承志回憶,當時為保護化石,地質調查所決定將化石轉運到美國。

      當時胡承志將已發現的全部北京人頭蓋骨及其他重要化石裝在了兩個木箱中,并轉交給北京協和醫學院。標本后來隨美國海軍陸戰隊專列離開北京后,便從此下落不明。

      北京猿人頭蓋骨的下落,自此成了一件“世紀懸案”。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聞,有人說它們被日軍截獲,有人說它們被掩埋在位于秦皇島的美軍軍營,還有人說它們隨沉船葬身海底。1996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員還根據特別線索,在北京日壇公園的一棵樹下進行過一次秘密挖掘,但始終一無所獲。

      幸而,由胡承志制作的頭蓋骨模型被輾轉寄往美國,后又返回中國并保存至今,成為研究這些古人類的原始資料。因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掘及化石研究而成立的中科院古脊椎所,也在1960年,在所名上正式加上了“古人類”幾個字。

      “周口店不僅僅是一個古人類化石的發現地,還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John Olsen看來,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這里展現了跨學科研究的視角,并且開展了真正的國際合作。“這一切都為周口店奠定了綜合性古人類研究中心的地位。”

      周口店發掘工作的成功先例還留下另一個遺產,那就是研究所的長遠發展。截至目前,中科院古脊椎所共走出了9名院士,在《自然》和《科學》上發表了130余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多次登上雜志封面,在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靈長類和古人類等重要類群的起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否認了現代人“非洲起源說”的部分觀點,提出了現代人在東亞出現與擴散的新假說,將中國古人類演化研究推進到國際前沿水平。

      “90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老一輩們確定下來的目標,也跟著新的形勢不斷拓展領域和方向。”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鄧濤說,“如果我們能在基礎研究領域占領一個學科制高點的話,相信會對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

    土耳其新古猿挑戰人類起源故事

    來自土耳其一個擁有870萬年歷史遺址的新古猿化石,正在挑戰長期以來公認的人類起源觀點,為非洲猿類和人類的祖先先在歐洲進化,然后在700萬—900萬年前遷移到非洲的理論增添了證據。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通......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新發現古人類頂骨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應用CT掃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術手段,從周口店第15地點的哺乳動物化石中識別出一塊人類頂骨,是繼1973年周口店第4地點發現1枚牙齒化石之后,50年......

    北京周口店——一個富有文化和知識的“寶地”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里的“石頭”,就是而后舉世聞名的第一......

    北京周口店——一個富有文化和知識的“寶地”

    12月2日傍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已近寒冬。25歲的青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吊著繩索下降到一個支洞中。借著搖曳昏暗的燭光,他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這塊半露在外面、半埋在硬土里的“石頭”,就是而后舉世聞名的第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現洞熊化石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其導師劉金毅、標本館陳津和捷克科學院/捷克國家博物館JanWanger,以及周口店博物館董翠平、隗建華......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洞熊化石研究獲進展

    洞熊Ursusspelaeus(以及它的祖先類型德寧格爾熊Ursusdeningeri)是第四紀歐洲的標志化石物種,也是人類最早認識到的化石物種之一。這種巨大的熊類曾經遍布歐洲,并以喜好在洞穴中居住而......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團隊于7月14日在《人類進化雜志》(JournalofHumanEvolution)上發表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第1地點)的新研究成果,報道了2009年以來遺......

    周口店猿人遺址:一道解了百年的萬年謎題

     場景復原晚期智人下頜骨北京人&rdquo;肢骨1918年,在華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因對化石產生濃厚興趣,循著線索來到周口店的雞骨山。安特生這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卻拉開了“人是從哪里......

    周口店猿人遺址:一道解了百年的萬年謎題

     場景復原晚期智人下頜骨北京人&rdquo;肢骨1918年,在華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因對化石產生濃厚興趣,循著線索來到周口店的雞骨山。安特生這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卻拉開了“人是從哪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