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負責執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聯合航次南黃海航段的“科學三號”科考船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航次共計19天。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徐勇老師擔任首席科學家、劉合義擔任船長、歐江擔任航次隊長,共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單位21位科考隊員。
返回母港的“科學三號”科考船
“健康海洋”聯合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組織實施,面向全國涉海科研教育單位和科學家開放共享。通過共享航次實施,大力推進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高效共享,進一步完善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共管、共用、專業運行的管理模式。
由于進入冬季,在高壓氣團影響下,黃海海域冷空氣頻發、環境極度惡劣,在短短的19天航次中,共經歷了5次較強冷空氣,嚴重影響了科考進度。在船長的帶領下,全船工作人員在難得的幾個可以工作的時間段里齊心協力、爭分奪秒、通宵達旦地工作,順利完成了南黃海海域7個斷面共計49個站位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浮游生物、海洋生物等多學科調查內容。
在航次執行過程中,利用SBE911Plus CTD設備獲取的水樣來測量不同站位不同深度海水的溫度、鹽度、DO、PH、CHla、營養鹽等多種海洋物理化學參數,對于研究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箱式取泥和阿氏網作業獲得了珍貴的底棲生物和貝類樣品,對于研究海洋底棲生物的多樣性及生物遷移規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船載的自動氣象站、300k ADCP等設備實時獲取了大氣參數和海流參數,實現了三維立體的海洋觀測效果,為海洋科學的持續、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記者從“巔峰使命”卓奧友峰科考大本營指揮現場獲悉,2023年10月1日上午,第二次青藏科考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綜合科考隊成功登頂8201米頂峰,18名科考登頂隊員將在峰頂完成自動氣象站架設、冰雪測厚、采集......
5月23日凌晨3時03分,202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隊一行11人從海拔8300米的科考突擊營地出發開始沖頂。本次登頂科考隊隊長是邊巴頓珠,扎西平措和普布次仁因身體原因在目前在6500米營地休......
根據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相關任務需求,從提出規劃到野外選址、從洽談確定到站點建設、從設備安裝到測試運行,第二次青藏科考項目“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亟需新建的一個重......
近期,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GA)、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調查者號”前往南極洲東部開展多項科學研究。此次科學考察航行為期7周,團隊成員由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人......
根據一份法庭文件顯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南極洲基地搜救隊一男子在被指控攻擊一名女同事后,被抓捕并送往夏威夷。據12月12日的一份刑事申訴書顯示,男子名為比恩曼(StephenTylerBie......
10月31日10時許,“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它將緊跟本月26日出征的“雪龍2”號的腳步,共同譜寫我國第三次“雙龍探極”的......
秦嶺山脈,位于我國中部,地跨甘肅、四川、陜西、重慶、河南、湖北六個省份,它既是我國南方和北方地理、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有“中央水塔”之稱。一直以來,我國對于秦嶺的科學研究從未止步。......
在旁人眼里,祁第是一個很“瘋狂”的人,從不按常理出牌。從小不好好讀書,后來隨便讀了個地方普通大學。就在親戚朋友都以為他畢業后會接手家里的生意時,他突然“覺醒”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985高校,并拿下了博......
2022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已進入第二天。科考隊在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發現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20日中午,中國漁政020科考船行駛至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觀察員在船體左側發現了江豚的身影,多頭江豚......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