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食安辦〔2017〕31號),意見特別強調,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民自辦宴席等形式的農村集體用餐管理,防止因誤采誤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誤用亞硝酸鹽、誤飲甲醇等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由此可見國家對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重視。
為加強對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國家及相關部門出臺了各項政策規定,保證食品安全。食品伙伴網對有關食源性疾病的相關法規標準規定進行了整理,以供參考。由食源性疾病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相關部門將根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原則和相關規定采取應急措施,具體規定待后續專門介紹。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義及食源性疾病報告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號)中給出了食源性疾病的定義,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
為規范衛生健康系統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規范(試行)》,于2020年1月1日起實施。《規范》列出了食源性疾病報告名錄,主要分為:
1、細菌性:非傷寒沙門氏菌病、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病、肉毒毒素中毒、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米酵菌酸中毒、蠟樣芽胞桿菌病、彎曲菌病、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克羅諾桿菌病、志賀氏菌病、產氣莢膜梭菌病;
2、病毒性:諾如病毒病;
3、寄生蟲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旋毛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肝吸蟲病)、并殖吸蟲病(肺吸蟲病)、絳蟲病;
4、化學性:農藥中毒(有機磷、氨基甲酸酯)、亞硝酸鹽中毒、瘦肉精中毒、甲醇中毒、殺鼠劑中毒(抗凝血性、致驚厥性);
5、有毒動植物性:菜豆中毒、桐油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河鲀毒素中毒、貝類毒素中毒、組胺中毒、烏頭堿中毒;
6、真菌性:毒蘑菇中毒、霉變甘蔗中毒、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中毒;
7、其他種類。
二、涉及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具體管理措施方面的標準法規
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衛生控制措施的加強。為此,我國制定了相關的衛生規范,特別是餐飲相關的監管要求,從而保障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1、《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規范中的附錄G對餐飲服務預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項進行了說明,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常見原因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2、《總局關于餐飲服務提供者禁用亞硝酸鹽、加強醇基燃料管理的公告》公告明確禁止餐飲服務提供者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嚴防將亞硝酸鹽誤作食鹽使用加工食品。
3、《農業部辦公廳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 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的通知》(農辦漁〔2016〕53號)
對養殖河鲀加工經營活動進行了規范,通知規定,養殖河鲀加工企業應當按照河鲀加工技術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豚毒素,河鲀可食部位(皮和肉可帶骨)經檢驗合格后附檢驗合格證方可出廠。
4、《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品種的通告》
除了國家層面的法規標準規定,部分地方政府也有專門文件,為預防疾病和控制重大食品安全風險,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禁止生產經營食品品種的通告》(滬府規〔2018〕24號),通告規定,禁止在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環節制售一礬海蜇、二礬海蜇、經營自行添加亞硝酸鹽的食品以及自行加工的醉蝦、醉蟹、醉蟛蜞、咸蟹和醉泥螺。
三、食源性疾病相關標準
針對食源性疾病,我們國家出臺了相關標準,比如WS/T 83-1996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T 85-1996《食源性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及WS/T 86-1996《食源性急性亞硝酸鹽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等。
四、食源性疾病的處理和處罰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主席令第41號)中,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修改為:“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足以看出,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性和嚴重性。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公安部印發關于加大食品藥品安全執法力度嚴格落實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的規定的通知》(食藥監法〔2018〕12號)規定,造成食源性疾病并出現死亡病例,或者造成30人以上食源性疾病但未出現死亡病例的,屬于《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可以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為依法查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證食品安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7號),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相關義務,發生較為嚴重的食源性疾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責令停業,并將相關情況移送通信主管部門處理。
地方層面也有對食品藥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嚴重程度的認定標準,比如,《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福建省公安廳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 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福建省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閩食藥監稽〔2018〕25號)對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認定標準進行了明確,為福建省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提供了依據。
聯合國大會在2018年設立了“世界食品安全日”,每年的6月7日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食品安全日”這項活動是由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共同推動發起的。今年的主題是“食品安全:未雨綢繆”。......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一旦食物儲存、加工不當,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市疾控部門提示如何預防夏季食物中毒。食物要煮熟煮透,隔夜飯菜必須冷藏保存,食用前要確保食物未發生腐敗變質,一定要加熱......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食源性疾病呈現出跨區域傳播、變化快、難預測的特點。依托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基于多源數據的食源性疾病實時預警技術體系研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
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食安辦〔2017〕31號),意見特別強調,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規范衛生健康系統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早期發現和查明病因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保證。隨著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基于全基因組測序(WGS)的分子分型技術在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識別和暴發溯源調查......
日前,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接到報告,停泊在北海船廠的中國香港籍船舶“大全輪”有多名船員出現腹瀉和嘔吐癥狀。黃島局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衛生檢疫人員要求將發病船員移送到醫院接受治療,聯合黃島區疾病......
7月10日,記者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座談會上獲悉,我省已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三級網絡體系。通過監測,基本了解了我省食品污染水平及趨勢、食源性疾病發病流行趨......
《食品安全新聞》12月19日報道,根據死亡人數、發病人數和發生范圍等因素,食品安全新聞機構的人員排列了美國2016年發生的前10位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案例。2016年美國前10位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事件,......
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本市日前下發《2016年天津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本市今年將完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擴大到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