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6 15:48 原文鏈接: 默沙東Keytruda單藥一線治療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公布肺癌關鍵III期KEYNOTE-042研究的探索性分析數據。結果顯示,在腫瘤表達PD-L1(腫瘤比例評分[TPS]≥1%)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抗PD-1療法(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作為單藥療法一線治療改善了總生存期(OS)、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緩解率(ORR),無論KRAS突變狀態如何。

      默沙東研究實驗室腫瘤學臨床研究副總裁Jonathan Cheng博士表示:“KRAS突變發生在大約20%的NSCLC患者中,一些先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突變與治療反應較差有關。因此,在這項探索性分析中,令人鼓舞的是,Keytruda單藥治療與轉移性非鱗狀NSCLC患者的生存益處相關,而不管KRAS突變狀態如何。”

      探索性分析的目的是評估KEYNOTE-042試驗中KRAS突變的發生率及其與療效的關系。在入組研究的1274例先前未接受治療(初治)、腫瘤表達PD-L1(TPS≥1%)、轉移性非鱗狀NSCLC患者中,301例患者有KRAS可評估數據(n=232,無KRAS突變;n=69,有KRAS突變,包括n=29,有KRAS G12C突變)。組織腫瘤突變負荷(tTMB)和KRAS突變狀態由腫瘤組織全外顯子測序(WES)和匹配的正常DNA(血液)測定。研究中,患者以1:1隨機分配,接受:每三周一次靜脈輸注Keytruda 200mg(Q3W)(n=637)或研究者選擇的化療(培美曲塞或紫杉醇)(n=637)。治療持續到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終點是TPS≥50%、≥20%和≥1%患者中的OS,按順序評估。次要終點是PFS和ORR。

      這項探索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在轉移性非鱗狀NSCLC患者中,無論KRAS突變狀態如何,與化療相比,Keytruda單藥治療與臨床預后改善相關。在這項分析中,Keytruda與化療相比,將存在任意KRAS突變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58%(HR=0.42[95%CI:0.22-0.81])、將存在KRAS G12C突變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72%(HR=0.28[95%CI:0.09-0.86])。Keytruda的安全性與先前報道的轉移性NSCLC患者的研究結果一致。

      此探索性分析的其他療效結果顯示: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導致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它形成于肺組織中,通常位于氣道內的細胞內。肺癌的兩種主要類型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85%。NSCLC有多種亞型,包括腺癌(占肺癌的40%)、鱗狀細胞癌(25%~30%)和大細胞癌(10%~15%)。

      肺癌也可通過不同的生物標記物來表征,包括PD-L1、KRAS、ALK、EGFR和ROS1。KRAS突變發生在大約20%的NSCLC病例中。

      Keytruda是屬于PD-(L)1腫瘤免疫療法,通過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來幫助檢測和對抗腫瘤細胞。Keytruda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阻斷PD-1與其配體PD-L1和PD-L2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可能影響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的T淋巴細胞。

      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有多款PD-(L)1腫瘤免疫療法獲批,其中Keytruda是該領域的領頭羊,已批準20多個治療適應癥。

      默沙東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免疫腫瘤學臨床開發項目,目前有超過1000個臨床試驗正在調查Keytruda在多種類型腫瘤和治療背景中的作用。Keytruda臨床項目旨在了解該藥在癌癥中的作用以及可能預測患者從Keytruda治療中受益的因素,包括探索幾種不同的生物標志物。

      今年11月底,Keytruda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聯合卡鉑和紫杉醇一線治療轉移性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NSCLC)。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批準也是Keytruda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在NSCLC治療方面獲得的第三個一線批準,現在該藥是中國批準聯合化療用于鱗狀和非鱗狀NSCLC一線治療、以及單藥治療NSCLC(腫瘤比例評分[TPS]≥1%)的首個抗PD-1療法。

    相關文章

    新型納米水凝膠可增強免疫系統腫瘤殺傷力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新技術助力多種腫瘤內細胞豐度的精準預測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信號與乳腺組織腫瘤發展之間的聯系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防御病原體外,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保護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種方式對癌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分子生物學家......

    誘導分化治療,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

    CART細胞療法有望革新紅斑狼瘡的治療格局

    近年來,CAR-T細胞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為抗擊多種惡性腫瘤的強大武器,僅在國內就有多達六款CAR-T產品獲批上市。而在腫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AR-T細胞療法在自身免......

    我國學者在基于AI識別腫瘤新抗原方面取得進展

    圖PISTE用于TCR-抗原-HLA結合預測和個性化新抗原篩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425104、81825020)等資助下,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教授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

    抗癌防癌新見解:衰老免疫系統促進腫瘤發展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NCB:張翔教授團隊揭示免疫治療新挑戰

    局部實體腫瘤能夠與機體其他器官“對話”,引發系統性/全身性免疫變化。骨髓造血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腫瘤誘導骨髓髓系偏向造血、導致促瘤性髓系細胞積累就是典型案例。然而,盡管B細胞同樣發育自骨髓......

    科學家開發一款降解藥物,可觸發癌細胞鐵死亡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性的、非凋亡性、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其獨特的機制在腫瘤治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引起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杭州醫學所)研究員覃江江課題組、程向東教授團隊聯合研......

    拜耳攜手NextRNA開發腫瘤領域開創性小分子療法

    近日,拜耳與NextRNA已達成合作,將共同開發腫瘤領域針對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小分子療法。NextRNA是一家專注于開發針對lncRNA驅動疾病變革性藥物的生物技術公司。lncRNA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