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帶一種酶(CA IX)抑制劑以緩解腫瘤低氧環境,最終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殺傷能力,實現治療過程中更高效的腫瘤微環境時空控制治療策略。
自組裝水凝膠介導的外泌體通訊干擾。受訪者供圖
當前納米技術為人們提供多種智能策略來對抗乏氧的腫瘤微環境。然而,如果不能有效通過切斷腫瘤內部及遠距離通信,任何治療手段都有可能進一步刺激腫瘤外泌體釋放免疫逃逸和轉移信號。因此,實現腫瘤微環境全面改善的治療方式仍有待探索與研究。
前期研究中,陳春英課題組與其合作團隊在高效低毒抗腫瘤納米藥物的研制及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已獲得一系列進展。他們曾獲得一種特異性殺傷乏氧腫瘤細胞的自組裝短肽納米纖維材料。該材料通過靶向乏氧腫瘤細胞膜上CA IX并發生自組裝,特異性殺傷乏氧腫瘤細胞。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設計出一種靶向腫瘤細胞膜的磷酸酶響應型短肽自組裝分子。它能在腫瘤細胞膜表面形成水凝膠,有效捕捉并抑制腫瘤細胞釋放的外泌體,阻止其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傳播,以及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產生調節作用。在乏氧腫瘤微環境中,水凝膠對腫瘤外泌體中的微小RNA表達產生了顯著調控,特別是在T細胞信號傳導過程中,增強了CD8+T細胞的增殖與浸潤,改善了腫瘤內部的免疫抑制微環境,從而進一步減弱腫瘤在乏氧微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與化療藥物聯用時,該水凝膠材料能顯著限制腫瘤細胞與其它器官之間的遠距離交流,有效重塑遠端肺組織中的免疫與炎性微環境,抑制化療刺激誘導的腫瘤細胞轉移風險。
“該研究展示了通過水凝膠阻斷腫瘤外泌體通信,從而抑制腫瘤適應性的新策略。”陳春英說,“這不僅提升腫瘤內部抗腫瘤免疫效果,還對遠端炎性轉移環境改善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對逆轉腫瘤營造的全身系統性環境至關重要,具有較強的臨床應用潛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7603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
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阿爾法核素既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更有“隔山打牛”的腫瘤次生殲滅能力,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這是國內首個圍繞阿爾法核素發射體鉛-212開展的臨床前應用研究。據悉,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和尹琦團隊構建了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該疫苗通過向B細胞提供多重活化信號,觸發了抗腫瘤固有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實現了高效抗腫瘤的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分子GPS”技術,能夠引導免疫細胞特異性地定位到大腦,并在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的情況下有效殺死腫瘤。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這項基于活細胞......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帶一種酶(CAIX)抑制劑以緩解腫瘤低氧環境,最終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