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18日在北京發布,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的藍皮書。
該書由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藍皮書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效,明確了當前生態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機遇,并發布了中國生態治理指數,提出生態治理政策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指出,中國生態環境局部在改善,但總體上仍不容樂觀,生態治理能力仍顯不足。要加快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強度,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
報告認為,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關注生態安全和追求社會公平,最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生態效率的提升,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并系統推進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潘家華說,中國生態環境治理起步晚,因此不遺余力地改善生態環境治理、切實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是當下政府及學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為闡述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對于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藍皮書還指出,2015年以來,我國生態治理融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幾方面明確了生態保護優先的戰略目標。
一是確立生態文明制度。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黨的十八大通過了黨章的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由此,我國正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生態文明制度。
2015年以來,我國出臺多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舉措。
二是明確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戰略。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環境保護與發展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意見》明確提出了2020年陸地生態系統保護的具體目標是,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國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基本方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
綜合: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新聞網
2023年11月18日,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盛大開幕,吸引了逾萬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環境科學的創新之路,深度交流合作發展的共同......
如果地球突然連續降溫十年,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劇烈的火山噴發帶來冷卻效應,強烈影響高寒地區森林生......
10月13日,浙江生態環境集團總部項目簽約儀式舉行,集團總部項目正式落戶余杭區。這也標志著浙江省級生態環境集團正式亮相。企查查顯示,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9月26日剛剛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
18日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倡議明確提出,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權利。倡議指出,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當......
10月4日,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布訃告,我國著名動物學和鳥類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光美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0月3日14時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訃告顯示,鄭光美,祖籍北京,19......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在廣西桂林舉辦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交流會。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科普基地獲頒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牌匾。據了解,此......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體現的是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轉變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評分細則》出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等,......
文化是考察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力量源泉。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大規模應用和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的普及,我國文化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遷,逐漸進入......
名稱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索引號000014672/2023-001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3-05-16文號部令第30號主題詞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生態環境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