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探針顯微鏡是通過對檢測對象的表面和一個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間的極微弱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對物體的結構進行深入的研究。
掃描探針顯微鏡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來源廣泛、制作成本低廉、能夠實現大面積滾筒式印刷、并且能夠制作出柔性、可彎曲的器件,因而成為當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有機太陽能電池目前存在的光電轉換效率偏低和器件穩定性差等缺點是制約著其商業化的主要問題。有機光伏電池的效率與構成異質結的材料及其微觀結構、有機光伏電池的穩定性及失效機理與異質結微觀形貌穩定性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研究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器件的局部微觀形貌與器件宏觀性能、穩定性之間的內在規律,合理地指導薄膜的形貌調控,從而達到優化器件性能的目的。
1、探測器件的表面形態:一般來說,有機太陽能電池中,有效電荷傳輸的關鍵因素是其活性層的三維微觀形態。其雙連續D-A 互穿網絡結構具有大約10nm的D-A區域長度,類似于激子的擴散長度。優化的形貌是一個動力學的非平衡態,當器件受到光照或者高溫,會向穩定的熱動力學宏觀相分離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在納米尺度范圍內觀察宏觀相分離態下的形貌變化。為了說明上述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穩定性差異的根本原因,需要使用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中的AFM 來探測器件的表面形態。
2、研究電導率的變化:在太陽能電池制備中,通常在ITO 與活性層中間插入PEDOT:PSS 作為空穴傳輸層。在PEDOT:PSS 水溶液中,PEDOT和PSS 形成一種膠束結構,應用時,對PEDOT:PSS 薄膜進行了不同時間的紫外臭氧處理,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對薄膜的表面形貌和電導率的變化進行研究,并通過制備經典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性能測試來印證這些變化規律,從而達到優化電池器件的目的。
用手鏟、丁字鎬、鋤頭,就這么一刮一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青領銜的邾國故城遺址考古隊,歷時100多天,最終讓“戰國時期的一杯茶”重見天日。2021年的這次發現,將我國的茶文化起源從西漢時期追溯到......
天津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8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系統詳細情況2023年06月30日15:18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系統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天津大學企業信息2023年8月政府采購......
公告信息:采購項目名稱四川大學企業信息口腔醫學雙一流建設活細胞工作站采購項目品目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其他分析儀器采購單位四川大學企業信息行政區域四川省獲取招標文件時間2023年07月0......
近日,哈工大儀器學院研究團隊在生物醫學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提出基于計算光學成像的新一代高通量三維動態超分辨率成像方法, 突破了現有顯微成像技術在高通量視場、高空間分辨率......
ParkSystems新品Park重磅上新——智能惠享NX15 近期,ParkSystem重磅上新——智能惠享ParkNX15。 ParkNX15一款獨具特色的原子力顯微鏡,不僅非......
優化細胞過程的觀測技術,加速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度2023年5月3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隆重慶祝安捷倫BioTekCytation3細胞成像微孔板檢測系統與安捷倫BioTek系......
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的科學家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LED(發光二極管)。這種新型LED可用于構建迄今最小的全息顯微鏡,讓現有手機上的攝像頭僅通過修改硅芯片和軟件即可轉換為顯微鏡。相關研究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超級顯微外科頜面頭頸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后患者眶周和頜面部的淋巴水腫癥狀迅速得到緩解,改善明顯。3年前,魏女......
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在南京腦觀象臺......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穿戴顯微鏡,可在以前無法進入的區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動的高清實時圖像。《自然·通訊》和《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兩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進步,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