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在一年一度的闔家團圓之際,很多朋友被三叔六姑家的“熊孩子”折磨的戲碼又要上演了。
根據網友們的血淚控訴:自己好不容易攢錢買的手辦,被熊孩子哭著鬧著要據為己有,做家長的不僅不管,而且還火上澆油:“這破玩具值幾個錢兒,回頭你再買一個不行了嗎?”;辛辛苦苦工作攢錢買的最新款電腦,熊孩子非得拿去玩,回頭一看,裝了百八十個莫名其妙的軟件,病毒多的殺不完,沒辦法只好重裝系統。
我們沒法跟小朋友講道理,也不好意思頂撞家里的長輩,再大的委屈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要問如何先下手為強,將熊孩子支開呢?這時候,我們不妨祭出“問成績大招”:
-“孩子期末考試成績怎么樣啊?”
-“哎,還行吧,不理想”
-“那怎么能行呢,假期時間得利用起來啊”
-“算了吧,好不容易放個假,不想給他太大壓力”
-“數理化不想學,學個音樂也挺好啊”
-“他是那塊材料么”
-“怎么不是,人都有科學研究了,學音樂對小孩子大腦發育可有幫助了。學了音樂,數理化成績門門一百”
-“這么神奇嗎?你給我講講?”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音樂訓練會影響大腦不同區域的結構和功能。“演奏樂器是一種多感官和運動的體驗,它會產生情緒和動作-從輕敲手指到跳舞-并使大腦中的愉悅和反饋系統參與其中。在長時間的鍛煉之后,它有可能改變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音樂,神經影像學和腦可塑性方面的專家,來自哈佛醫學院的醫學博士Gottfried Schlaug說。這些新發現表明:“激烈的音樂訓練會在大腦的不同發育階段產生影響,并且對創造力,認知和學習產生一系列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年幼時期進行音樂訓練可能會增強大腦,特別是與語言等有關的區域的功能。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者們研究了音樂訓練對48位青少年大腦結構的影響。他們都接受過至少一年的正規音樂訓練,分別從3歲到15歲之間的某個時間開始。
在排除其它影響之后,他們發現:7歲之前開始上音樂課的人的聽力和自我意識有關的大腦區域的體積似乎更大。這表明早期的音樂訓練有可能有助于大腦的發育。“早期的音樂訓練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使他們更容易享受音樂,而且對他們的大腦更有益,而且這些大腦的變化也可能導致認知能力的提高。有很多研究表明,音樂訓練具有多種與認知功能有關的益處,例如更好的工作記憶,音高辨別能力和選擇性注意力,等等。”
如此一番論述,熊孩子家長們大概率被你說服,這時候你只要再加一句:“人家誰家那誰誰誰,就因為參加了寒假音樂輔導課,這次期末考試班里考了第一名呢”。保證熊孩子分分鐘被領去受教育,再也不會來煩你了。
以上是玩笑話,但接受音樂學習在提高大腦認知水平方面確實有科學證據的支持。因此,熊孩子也好,好孩子也罷,參加音樂輔導班是值得家長們考慮的,再不濟也能學點音樂知識啊。
科學家發現,將一段僅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的遺傳片段插入小鼠體內后,它們的大腦會長得比通常情況更大。該段遺傳代碼像“旋鈕”一樣,調控著某些基因表達強度的DNA區域,主要通過增加小鼠神經元前體細胞的生成量,......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大腦如何“導航”手的運動方面,獲得了機理上的發現。他們通過記錄獼猴執行自然抓取任務時的神經活動,首次發現在大腦的運動皮層中存在一種類似GPS(全球定位系統)......
《自然-神經科學》3月3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一個能將大腦言語活動實時轉換成有聲詞匯的新設備。該技術可以幫助失語者重拾實時流暢交流的能力。當前涉及言語的腦機接口一般會在個人無聲地嘗試說話與計算機有聲......
一項3月12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研究顯示,科學家發現了64個影響人類大腦衰老速度的基因,還確定了抗衰老藥物和實驗性化合物,這些藥物和化合物可以針對這些基因逆轉衰老。這是迄今為止針對大腦衰老的遺傳因素......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有兩個胃,一個用來吃飯,另一個則是“甜品胃”。如今,這種現象有了科學解釋。發表在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腦中存在一種控制糖分攝入的特殊機制,為人們理解“為什么吃飽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員李雪冰、博士生崔曉冰及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盡管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患者都能利用“認知重評”調節情緒,但兩者的大腦活動模式卻大相徑庭——焦慮障礙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與健康人相......
為什么人們吃飯時會突然覺得飽了?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在小鼠的大腦中找到了答案:一種特殊的神經元擔任“飽腹指揮官”,負責發出“停止進食”的指令。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細胞》雜志上。新發現的神經元......
女性天生擁有兩條X染色體,一條遺傳自母親,一條遺傳自父親。不過,為了確保基因表達的平衡,女性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會隨機遺傳其中一條X染色體,另一條則會關閉或失活。圖片來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照理來說,X染色體......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分析了70歲老人的大腦圖像,并估計了他們大腦的生物年齡。研究發現,炎癥和高血糖水平等對血管健康有害的因素,與看起來更老的大腦有關,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看起來更......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分子GPS”技術,能夠引導免疫細胞特異性地定位到大腦,并在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的情況下有效殺死腫瘤。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這項基于活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