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2-10 11:22 原文鏈接: 利用反向遺傳學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捕獲不可培養的細菌

      細菌和古生菌構成了生命世界的絕大部分,但是它們中的絕大部分物種,包括與人類有密切關聯的物種,從未被分離或培養過。

      對來自自然微生物群體的DNA進行測序已可以鑒定以前未知的分類群(taxa),在某些情況下還提供了有關這些有機體的詳細基因組信息。然而,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微生物學家Karsten Zengler說,擁有序列數據就像“擁有機器的零件清單”。這“并不能告訴你這臺機器將做什么。”

      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理學和功能,科學家們需要研究活的樣本,或至少研究整個細胞。為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微生物遺傳學家Mircea Podar及其同事們研究了未培養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be, 即不能在實驗室培養的微生物)的序列數據,以便設計工具來捕獲這些微生物。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argeted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uncultivated bacteria by reverse genomics”。

      圖片來自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260-6。

      通過著重關注存在于人類口腔中的細菌,Podar及其研究團隊將來自未培養微生物的可用序列數據與先前可培養細菌(cultured bacteria)的序列進行比較,以鑒定潛在的細胞表面蛋白。隨后,他們利用潛在的細胞表面蛋白盡可能地選擇未培養微生物特有的肽片段,并將這些肽注射到兔子中以產生針對它們的抗體,利用熒光標記物標記這些抗體。將這些熒光標記抗體添加到來自人類唾液的微生物樣本中,就可檢測出具有相應表面蛋白的細菌,并通過熒光激活細胞分選術(FACS)分離出它們。

      Podar團隊分離出兩種不同的以前不能培養的口腔細菌:TM7和SR1。他們通過使用精心選擇的培養基來培養這兩種口腔細菌。除了富集這兩種靶細菌本身外,這種抗體介導的技術還提取出與TM7和SR1存在物理關聯性的特定類型的細菌。實際上,對TM7和SR1的成功培養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共分離它們的生長所需的其他微生物。

      Podar說,雖然原則上這種技術可能可應用于任何細菌,但是對每種新的靶菌株,人們必須仔細設計用于產生抗體的肽。這種設計是在與其他微生物的已知表面蛋白的相似性與對靶微生物的潛在表面蛋白的特異性之間保持一種謹慎的平衡。因此,他說,“它永遠不會成為工具包。”相反,“這是一種可以增加你成功機會的指導性方法。”

      利用這種稱為反向遺傳學(reverse genetics)的技術,科學家們可以獲得特異性的抗體來捕獲以前不可培養的微生物。Zengler(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種技術“將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可培養微生物,并且更多地了解我們僅從基因組指紋中了解的微生物的信息”。

    相關文章

    蘇州大學醫學院周哲敏教授為中國疾控中心作學術報告

    2023年12月13日,應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的邀請,蘇州大學醫學院周哲敏教授作了題為“基于遺傳大數據的流行病主動防御技術研究”的科技學術報告,重點是微生物群體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及微生物組學等領域的最......

    3篇Cell/MC重磅:人造酵母基因組最新進展

    合成基因組能否為生命提供動力已經引起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廣泛關注。2023年11月8日,美國紐約大學JefD.Boeke、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日本東京工業大學YasunoriAizawa......

    基因測序可作為新生兒遺傳病篩查的關鍵方法

    近日,《JAMANetworkOpen》上發表了題為《GenomicSequencingasaFirst-TierScreeningTestandOutcomesofNewbornScreening》......

    全基因組分析方法創新,人類百萬年前的群體秘密被發現!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團隊在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楊松光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慶務為......

    產前遺傳學檢測技術進展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出生缺陷是導致早期流產、死胎、圍產兒死亡、嬰幼兒死亡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原因,不但嚴重危害兒童生存......

    三位植物學家再度發現的孟德爾定律

    孟德爾1866年的論文中就強調了豌豆實驗對雜交育種的實踐價值,但直到20世紀初,隨著學界對遺傳、變異的興趣漸濃,三位“再發現者”才品出35年前孟德爾那篇論文中的深意。2022年7月20日是格雷戈爾·孟......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可以預測懷孕的成功率和時間

    韋恩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測量男性精子年齡的獨特方法有可能預測懷孕的成功率和時間。懷孕,通常被稱為妊娠,是指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的過程。多胎妊娠會生出一個以上的后代,如雙胞胎。懷孕通......

    “人類泛基因組項目”將極大促進疾病防治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學家聯盟在2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十多家研究機構正在合作開展“人類泛基因組項目”,該項目旨在創建一個囊括全球各人種遺傳多樣性的參考基因組。研......

    解讀“生命之書”新發現填補人類基因組圖譜空白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制作了一份人類基因組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確定了240種多基因特征和與疾病特征相關的細胞類型,并注釋了非編碼DNA變異的風險,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遺傳學與疾病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