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0-27 11:45 原文鏈接: 基因測序可作為新生兒遺傳病篩查的關鍵方法

      近日,《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了題為《Genomic Sequencing as a First-Tier Screening Test and Outcomes of Newborn Screening》的研究文章。該研究結果為基因篩查作為一級篩查方法來改進現有新生兒篩查項目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對臨床醫師、遺傳學家和家庭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和咨詢服務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目前最大規模的評估基因測序用于新生兒一級篩查潛在益處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背景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通過新生兒篩查識別嚴重但可治療的疾病,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隨著技術的發展,例如串聯質譜的使用,新生兒篩查已經可以同時進行多種疾病的篩查。

      但這種基于干血斑 (DBS) 樣本中代謝物的生化指標檢測方法,篩查的病種有限、假陽性率高,仍需進一步鑒別診斷。基因測序技術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兒篩查的假陽性率、輔助疾病快速診斷的方法,但高成本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既往研究存在樣本量少或把基因測序作為二級篩查,即生化篩查陽性后再進行基因測序的問題。

      將基因篩查作為一級篩查納入到現有新生兒篩查的效益仍不明確。相較于全基因組測序或全外顯子組測序,針對特定基因的目標區域捕獲測序 (Panel) 是一種檢測成本可控的檢測技術,因此該研究探討了基因Panel在新生兒一級篩查中的應用價值,這也是第一個將基因Panel測序納入新生兒篩查的研究,以作為大規模人群中的一級篩查策略。

    研究內容

      項目團隊于2021年2月到2021年12月期間,共招募了29,989例新生兒 (其中51.2%男嬰),在出生3-7天內采集DBS樣本,同時進行生化篩查 (bNBS) 和基因篩查 (gNBS)。

      其中生化篩查于新篩中心常規開展,檢測內容包括:熒光分析法檢測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 (G6PD) 缺乏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CH) 和高TSH血癥 (HTT),串聯質譜方法檢測38種氨基酸、有機酸、脂肪酸類的代謝性疾病。

      基因篩查由華大基因負責檢測,采用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對128種疾病相關的142個基因上的致病或疑似致病變異進行檢測,變異類型包括SNV/InDel及部分基因的CNV (DMD連續2個及以上外顯子的缺失重復、SMN1的EX7 DEL、HBA1/HBA2/HBB的常見缺失類型)。

      128種疾病中43種疾病可同時通過生化和基因測序進行篩查;另外85種疾病僅能通過基因篩查,涉及代謝、內分泌、血液、免疫、神經肌肉、泌尿和眼科等系統。

      對生化篩查或者基因篩查結果提示陽性的患兒進行跟蹤隨訪和確診,另外,將生化篩查和基因篩查陽性及確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常規新生兒篩選方法有哪些?

      通過新生兒篩查識別嚴重但可治療的疾病,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目前常用的技術手段包括采集新生兒的血液檢測、聽力篩查、心臟超聲檢查、視力篩查、代謝率測定、血型和免疫篩查等。

      隨著技術的發展,例如串聯質譜的使用,新生兒篩查已經可以同時進行多種疾病的篩查。但這種檢測方法的缺陷在于它的技術是基于干血斑 (DBS) 樣本中代謝物的生化指標,導致篩查的病種有限、假陽性率高,仍需進一步鑒別診斷。

      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迭代升級,基因測序技術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兒篩查的假陽性率、輔助疾病快速診斷的方法;但高成本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既往研究存在樣本量少的情況,或把基因測序作為二級篩查,即生化篩查陽性后再進行基因測序的問題。將基因篩查作為一級篩查納入到現有新生兒篩查的效益仍不明確。

    新生兒基因篩查在檢測能力上可補充生化篩查,但不能取代。

      本項目中通過基因篩查技術所發現的402例患病新生兒中,有59例生化篩查并未檢出,證明基因篩查技術可以擴展新篩疾病從而發現更多潛在患者。同時,新生兒基因篩查的陽性預測值相較于生化篩查有著顯著優勢,大幅降低假陽性。雖然有這些優勢,但是基因篩查并不能完全取代生化篩查,并需結合生化篩查或其他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基于此,本項研究證明了基因篩查有著更高的陽性預測值,在檢測能力上可作為生化篩查的有效補充,但無法替代。兩者結合可以提高疾病檢出能力,篩查出更多陽性患者;同時降低假陽性及假陰性,減輕父母的焦慮,減少隨訪次數。為新生兒疾病的體外診斷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關文章

    Cell:新研究揭示中風改變免疫系統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中風不僅會對大腦造成急性損傷,還會對心臟等其他器官造成長期健康影響。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中風與癡呆癥研究所的ArthurLiesz教授說,“然而,迄今為止,有關大腦損傷對全身免疫力影響的研究還很少。”在......

    準確率91%!新方法專挑“星星的孩子”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愿對視、不愛交流、不作回應,仿佛遙遠夜空中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是孤獨癥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癥)兒童,也被形象地稱作“星星的孩子”。近年來,孤獨癥進入大眾視野,但......

    1500米級深海基因測序儀海試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所研究員吳一輝團隊聯合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杜夢然團隊研制的深海生物基因測序儀海試成功。6月3日至9日,深海生物基因測序儀參加“探索二號”TS2-38-1航次......

    智力障礙相關非編碼基因突變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新一期《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的罕見突變,可能是更多臨床診斷智力障礙病例......

    CMSF2024瑞孚迪煥新啟航,開啟新生兒篩查新時代!

    瑞孚迪(Revvity)于2024年5月慶祝其全新品牌煥新啟程一周年。瑞孚迪致力于提供健康科學解決方案、前沿技術和專業服務,業務涵蓋科研探索、開發、診斷、治療的端到端全流程。依托在轉化多組學技術、生物......

    “交叉”實驗室:基因測序技術有了更多可能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

    “交叉”實驗室:基因測序技術有了更多可能

    探尋成功的路上,更迭自己已有認知和判斷是常有的事。失敗是鮮活珍貴的積淀,總有一天,這些積淀會澆灌出鮮艷的花。②做好表面修飾的基因測序芯片。③潘誠達在生化實驗室中準備測驗試劑。均本報記者邢千里攝坐落于環......

    機器人實現全自動顯微注射

    科技日報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研究人員構建出一種機器人,通過機器學習培訓,該機器人能自動完成基因研究中復雜的顯微注射。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遺傳學》雜志。......

    鳥兒唱歌為何差異這么大

    圖為在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理查德灣以西的灌木叢中拍攝到的一只紅額鐘聲擬鴷。圖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亞東北部保護區拍攝的一只黃額鐘聲擬鴷。圖片來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訊》科技日報北京4......

    洞察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加速實時檢測和基因測序研究

    近日,廣州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洞察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此次融資由ForcefieldVentures(IMOVentures)領投,天圖資本和雅億資本等機構跟投,多維資本擔任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