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2-13 10:12 原文鏈接: 我國學者利用甲肝病毒揭示外泌體內容物裝載新模式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龍鋼課題組在國際期刊J.Extracellular Vesicles 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病毒外泌體包裝的研究論文“Hepatitis A virus structural protein pX interacts with ALIX and promotes the secretion of virions and foreign proteins through exosome-like vesicles”。

    4.jpg

    圖1:pX連接eGFP使重組蛋白通過外泌體樣胞外囊泡分泌。

      鑒于外泌體在組織細胞間信息傳遞的重要生理病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前景,外泌體內容物的選擇性轉載和功能性轉運逐漸成為胞外囊泡領域的研究熱點。病毒結構和組成與外泌體類似,是外泌體包裝及轉運研究的天然素材。甲肝病毒(HAV)被傳統定義為無囊膜的病毒粒子。然而,新近研究發現HAV在病毒血液中主要以有膜病毒形式存在,即囊膜包裹甲肝病毒顆粒(eHAV)。eHAV的形成途徑可能與細胞外泌體樣囊泡發生機制緊密相關。外泌體樣囊泡主要通過內體分選復合物(ESCRT)細胞因子網絡產生,在多泡體(MVB)中形成腔內小泡(ILV),經MVB與質膜融合而釋放。對HAV衣殼向外泌體樣囊泡的包裝機制的準確認知可能揭示一種新型外泌體裝載模式。然而,HAV病毒衣殼是否通過外泌體途徑完成eHAV發生,病毒衣殼如何與ESCRT復合物亞細胞網絡相互作用并形成eHAV的過程仍然不清楚。

      2019年,龍鋼課題組報道了syntenin調控丙型肝炎病毒膜蛋白E2外泌體分泌,進而鈍化E2特異性抗體中和病毒感染的能力(Deng et al., 2019, J. Hepatology)。本次研究則是利用甲型肝炎病毒揭示了一種外泌體內容物裝載的新模式。

      在本項工作中,根據eHAV和裸露HAV衣殼在結構和組成上的差異,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在肝癌細胞中外源性地表達HAV的結構蛋白pX,發現病毒蛋白pX可以通過與ALIX相互作用進入ILV中,最終以外泌體樣顆粒的形式釋放到細胞外。進一步的研究表明pX的C端40個氨基酸的肽段負責與ALIX的相互作用并介導病毒顆粒轉載入外泌體樣顆粒中。在病毒的基因組上刪除C端的40個氨基酸能選擇性阻止eHAV的釋放,但對裸露HAV的釋放基本無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將外源蛋白GFP與pX的C端融合并表達就足以引導GFP進入外泌體并釋放到胞外,表明了pX同時具備裝載大型蛋白RNA復合物和小型目的蛋白進入外泌體的能力。這項研究為蛋白復合物加載到外泌體樣細胞外囊泡并確保功能性轉運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5.jpg

    圖2:外泌體樣胞外囊泡顆粒的粒徑和eGFP-pX裝載分析。

      博士研究生蔣望和助理研究員馬鵬娟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員龍鋼為通訊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Zongdi Feng和北卡大學教授Stanley Lemon提供了幫助。該研究得到中科院先導專項、科技部重大專項和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等的支持。

    6.jpg

    圖3:刪除pX C末端選擇性地導致囊膜包裹病毒顆粒eHAV產生阻斷。


    相關文章

    化學所在印刷光學生物芯片檢測外泌體方面獲進展

    外泌體是直徑為40nm-160nm的胞外囊泡。外泌體因攜帶大量母細胞的生物信息,在細胞間通訊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視為下一代的癌癥生物標志物。傳統檢測外泌體的方法存在耗時長、靈敏度低等問題,因此亟需發展快......

    鹿茸干細胞外泌體可助力腫瘤免疫治療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植物生物技術創新團隊利用鹿茸干細胞外泌體,構建了可提升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工程化外泌體,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化學工程雜志》(Chemi......

    外泌體制藥先驅Codiak公司申請破產,外泌體制藥何去何從

    2013年,JamesRothman、RandySchekman和ThomasC.Südho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囊泡運輸與調節機制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后的十年里,作為細胞囊泡主要類型的外泌體......

    我國科學家發現外泌體對雷公藤甲素的靶向遞送

    雷公藤始載于《本草綱目拾遺》,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腎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發現,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但是其對肝、腎等多臟器具有毒性,......

    新型電化學傳感器|腫瘤外泌體檢測研究新進展

    外泌體作為一種直徑約30-150nm的脂質雙層膜囊泡,幾乎所有的細胞均可分泌,廣泛分布于人體體液中。外泌體攜帶著起源細胞的多種物質,如膜蛋白、核酸、脂質等,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型隱形眼鏡,可以快速捕獲淚眼外泌體來進行癌癥診斷

    外泌體(exosome)是30-120nm的小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攜帶其來源細胞的各種分子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質、mRNA和microRNA。它們可以從許多類型的細胞中釋放出來,包括樹突狀細胞、淋巴......

    MolecularCancer:鄭州大學團隊發現LSD1缺失降低外泌體PDL1

    組蛋白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1(LSD1)的表達已被證明在胃癌(GC)中顯著升高,并且可能與GC的增殖和轉移有關。據報道,LSD1通過程序性細胞死亡1配體1(PD-L1)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中抑制腫瘤免......

    抑郁癥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抑郁癥治療提供思路

    近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于書彥團隊在MolecularTherapy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關于抑郁癥的最新研究成果。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樊翠琴為第一作者,基礎醫學院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于書彥......

    科學家發現北京鴨抗鴨甲肝病毒3型關鍵基因

    抗性組、易感組和對照組感染DHAV-3后肝臟組織RNA原位雜交。中國農科院供圖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水禽育種與營養科技創新團隊鑒定出北京鴨抗鴨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關鍵基因NOD1,為深......

    山東大學:小膠質細胞外泌體miRNA與抑郁癥的聯系

    近日,基礎醫學院于書彥教授團隊在MolecularTherapy(中科院JCR期刊一區,五年IF=11.454)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gliaSecreteMiR-146a-5p-Contain......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