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膜蛋白的結構形成過程研究
成孔毒素(Pore-forming toxin, PFT)能在靶細胞膜上寡聚化形成穿膜通道, 破壞細胞膜結構并使其滲透性增強而導致細胞滲透性溶解。 PFT寡聚體在細胞膜上可以連接形成密排六方結構(hcp)。
Lysenin是來源于蚯蚓的一種PFT,可在鞘磷脂/膽固醇(SM/chol)雙層膜結構中寡聚化并形成hcp。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日本RIBM的超高速視頻級原子力顯微鏡(HS-AFM),對SM/chol雙層膜結構中lysenin寡聚體組裝成hcp的動態過程進行了實時成像,發現了hcp結構形成的規律。
研究人員將lysenin與SM/chol雙層膜結構在云母為基底的環境下共同培養后使用HS-AFM進行成像。下圖顯示了lysenin寡聚體形成的hcp在膜結構上的分布。白色六邊形表示一個hcp單元,箭頭表示未完全形成的寡聚體。通過計算可以獲得Hcp單元的間距和寡聚體直徑等數據,與之前使用電鏡的研究獲得的數據一致。
通過HS-AFM還可以獲得lysenin寡聚體的三維圖像。對各個寡聚體的高度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發現高度分布主要為兩種,高度較低的寡聚體已經嵌入了膜結構中,并可能形成了核孔。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400×300nm區域內的SM/chol雙層膜結構上的lysenin組裝過程進行了動態成像。圖A展示了lysenin簇的形成并可以檢測簇的增長方向(圖B),最終組裝形成hcp結構。
在黑色的云母基底上也能觀察到lysenin,分析雙層膜結構上和基底上的lysenin半徑大小可以得出,雙層膜結構上的lysenin形成了寡聚體進而組成hcp結構,而基底上的lysenin處于單體或不規則聚集形態,無法形成寡聚體,這也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
對視野內的lysenin簇如B圖進行劃分并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
1. Lysenin形成單個簇后,在雙層膜上水平擴散,聚集排列形成hcp結構;
2. 新形成的簇會組成新的矩形排列(彩色矩形)或填充到已有的矩形排列的空缺處,有些已經形成的簇會在膜上擴散或分解;
3. 矩形排列的方向可變(如最上方紅色矩形);
4. 絕大多數Lysenin簇在裝配開始就會聚集形成簇,而不是隨機分布在膜上。
HS-AFM還可以在更高的放大倍數下以更高速率成像,以實現對lysenin簇組裝成hcp結構的動態進行更詳細的檢測。
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從外圍結合到hcp結構區域的簇會以平均0.45秒的時間分解,而已經形成hcp結構的則相對更加穩定,可能原因是內部的lysenin寡聚體相互之間具有更多的結合位點,更難以分解。
小結:高速AFM成像可用于lysenin形成hcp結構的動態過程的研究。lysenin簇于膜上形成,經過大量的分解\重組和擴散形成hcp結構,隨著膜上hcp數量的增多而趨向于穩定。同時,我們還可以獲得簇的高度信息,用于表征lysenin與膜的結合以及穿膜通道的形成。
2)膜蛋白的結構形成機制研究
膜聯蛋白(Annexin)是于真核細胞的細胞質內普遍存在的一種蛋白,與多種細胞膜功能相關,如胞吞、胞吐以及離子轉運等。膜聯蛋白在鈣離子環境下可結合至磷脂,進行細胞膜修復等作用,但至今對于膜聯蛋白-鈣離子-磷脂三者的組裝與分解的動態過程的研究仍處于空白。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日本RIBM的超高速視頻級原子力顯微鏡(HS-AFM)引導了膜聯蛋白V(A5)的組裝與分解并進行成像,分析了過程中的蛋白結構,動力學和分子間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首先將雙層脂膜加入含2mM鈣離子的緩沖液,再加入A5并用HS-AFM成像。可以觀察到A5三聚體在膜上形成了六邊形晶格結構(標記1),并在中間含有縱向高度更低的三聚體(標記2)或者空洞(標記3),這與先前使用其他AFM和電鏡的結果相一致。
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5月31日表示,該機構化學系研究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一種利用水分解生成活性氧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研究組在實驗中注意到,癌細胞膜氧化時,會產生細胞焦亡過程。細胞焦亡......
線粒體外膜蛋白不僅可以調控線粒體與其他細胞器的分子信號傳遞,還能夠促發受損線粒體通過自噬方式降解從而維持細胞線粒體穩態。線粒體外膜蛋白是如何嵌入線粒體膜的機制仍有待揭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
光合作用光反應過程是在一系列鑲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質超分子機器中進行的,通過光驅動光系統II(PSII)和光系統I(PSI)反應中心電荷分離及光合電子傳遞,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ATP和NADPH),用于......
膜脂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脂類分子以雙分子層的形式構成的膜骨架。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生物膜脂的合成與代謝調控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微生物細胞膜脂質合成的主要機制已被闡明,但古細菌細胞膜的甘油磷脂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陳雁研究組在MolecularMetabolism和Immunology上分別發表文章,揭示出位于細胞器高爾基體的膜蛋白PAQR11在脂肪代謝和免疫調節中發揮......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心袁曙光課題組與德國馬普生物物理所合作,利用真實細胞膜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血清素受體5-HT3離子通道的高分率三維精細結構,并通過生物計算系......
細胞膜既是保護細胞的重要屏障,也是細胞與外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界面。空間總厚度約為10納米的細胞膜(含突出于細胞膜兩側的膜蛋白結構)可被視為準二維凝聚相體系。磷脂雙層膜及鑲嵌于膜上的眾多蛋白質,整體上具......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Chemistry上題為“SelectionofDNA-encodedchemicallibrariesagainstendogenousmembraneprote......
近日,香港大學、重慶大學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共同就靶向活細胞表面膜蛋白提出新的藥物策略。該研究提供了一種針對膜蛋白發現配體分子和抑制劑的有效方法,解決了傳統研究中以膜蛋白為靶標進行藥......
約30%的編碼基因編碼的膜蛋白(MPs)在眾多生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膜蛋白是超過FDA批準藥物一半的靶標藥物。需要在近乎生理條件下對功能性膜蛋白進行高分辨率的結構研究,以提供深入的機理理解并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