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核磁共振納米孔隙分析法(簡稱NMRC方法)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試液體在孔隙中的相變過程,并通過Gibbs一Thomson方程來表征多孔材料孔徑分布的測孔方法。該方法適用于多種多孔材料的孔隙結構測試,如催化、過濾、吸附類材料、建筑材料、陶瓷材料、人體及仿生材料等,孔徑測試范圍達到4一1000nm。目前,國外學者已利用此方法研究了液體在孔中的填充機理、液體與基體表面間的相互作用、孔徑分布的空間成像和孔的形貌表征等。 |
理論基礎: |
1.液體在孔中的相變 |
2.凍融遲滯現象變 |
實驗方法 |
本次實驗選用不同煤階的煤樣,通過核磁凍融與低溫氮吸附的對比實驗,探究采用NMRC方法定量分析煤的孔體積和孔隙結構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
表1:實驗樣品信息 |
|
NMRC實驗樣品采用20~40目的粉樣,儀器為紐邁分析NMRC12-010V-T波譜分析儀。系統采用干燥壓縮空氣作為溫度媒介,以低溫液浴槽作為冷源,熱電阻作為熱源對干燥潔凈空氣進行控溫,主要利用逐步變溫法測量并記錄樣品融化過程中水的信號量大小。根據測試數據擬合可得到液體信號量隨溫度變化的關系曲線,即I-T曲線,如圖1。理想I-T曲線可分為4個階段:孔中固體融化階段、總孔體積平臺階段、宏觀固體融化階段和總液體體積平臺階段。 |
|
圖1 多孔材料中物質相變行為 |
基于I-T曲線計算孔徑分布的過程如下:將核磁信號幅度I換算成液體體積V;再利用簡化公式將溫度T換算成孔徑x,這樣便得到了小于某一孔徑的累積孔體積。 |
實驗結果 |
1.NMRC法測試結果(使用儀器:核磁共振納米孔隙分析儀NMRC12-010V) |
|
圖2:6組煤樣的NMPC孔徑分布結果 |
“空天海地的網絡建設,信息世界感知力、通信力以及智算力的建設,迫切需要高端、新型的硅基芯片。然而‘自上而下’的光刻技術制造方式已經接近物理極限。”在日前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說,全......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SangminLee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avidBaker合作,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模擬病毒的復雜結構,開發了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相關研究成果......
11月30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植物保護學院何林教授團隊成員錢坤教授通過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酯負載到金屬有機骨架上,成功研發出EB@PCN-222@HA新型控釋納米農藥。這種農藥具有緩控釋相結......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瀟、聶廣軍團隊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恒樑團隊合作,基于DNA納米技術構建了形狀和大小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非常相似的定制納米疫苗,設計并構建了具有不......
近日,一項發表于《納米級進展》的新研究稱,科研人員將比人類頭發細200倍的“意大利面”細絲編織成繃帶,可幫助預防傷口感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AdamClancy研究團隊制備了一種由面粉和甲酸(常見食品......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瀟、聶廣軍團隊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恒樑團隊合作,基于DNA納米技術構建了形狀和大小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非常相似的定制納米疫苗,設計并構建了具有不......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教授陳念永團隊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菌可以通過多種策略與納米材料偶聯,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多種作用。腫瘤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癌癥治療方法的開發......
10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觀察》的報道。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科技自立自強為“必爭之局”。錨定科技創新強省的廣東,重......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侯廣進團隊利用高壓原位固體核磁共振(NMR)技術,揭示了部分還原氧化鈰催化劑表面上非解離吸附活化雙氫物種的獨特化學狀態。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研究揭......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王海、聶廣軍、重慶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冉海濤等人在Nature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Metal-ion-chelatingphenylala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