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邵逸夫獎基金會公布了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包括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天文學獎三個獎項。
其中,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格羅米森伯克(Gero Miesenbck)、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和格奧爾格內格爾(Georg Nagel),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
米森伯克是英國牛津大學韋恩弗萊特生理學講座教授暨神經回路與行為中心主任。黑格曼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赫蒂講座教授暨生物物理系系主任。內格爾是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遴選委員會稱:“這些基礎科學上的發現,使我們獲得重要的工具,能夠清晰了解和精確地控制動物大腦中特定的神經網絡。”這些發現預示著探索認知和情感奧秘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人們終于可以在基因和細胞層面說明甚么是精神失常。
2020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平均頒予亞歷山大貝林森 (Alexander Beilinson)和大衛卡茲丹(David Kazhdan),以表彰他們對表示論以及許多其他數學領域的重大影響和深遠貢獻。貝林森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大衛和溫頓格林講座教授。卡茲丹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教授。
“兩位數學家對被稱為表示論的數學分支作出了深遠貢獻,他們也為許多其他領域帶來根本性的影響而聞名,例如算術幾何學、K理論、共形場論、數論、代數和復數幾何、群論以及廣泛的代數領域。除了證明重要定理,他們還創造了一些概念性工具,這些工具對其他數學家取得突破至關重要。“邵逸夫數學科學獎遴選委員會表示。
2020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頒予羅杰布蘭福德(Roger D Blandford),以表彰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在活躍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和準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機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關的輻射機制。
布蘭福德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盧克布魯森講座教授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教授。“布蘭福德是當代最出色的全方位理論天體物理學家之一。他關注極為廣泛的天體物理學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堪稱為一位罕有的‘全才’科學家。”邵逸夫天文學獎遴選委員會評價道。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數量來感知時間的流逝,而不是某種內部時鐘。圖片來源: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老話: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許多人認為,大腦本質上與人造時鐘同......
科技日報記者張佳欣大多數人都知道臉紅是什么感覺。臉變得微微發燙,人會感到尷尬、害羞、羞恥或自豪等情緒。但人們為什么會臉紅,臉紅的潛在機制是什么?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通......
2024年全國高考的“硝煙”剛剛散去不久,“大模型考生”就被抓回來重新“做題”了。市面上涌現出的大模型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圍繞“大模型技術哪家強”的討論不絕于耳,各色名目的大模型評測應運而生。作為國內最......
2024年6月13日,在德國萊布尼茨信息科學中心召開的國際幾何建模會議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發來被授予JohnA.GregoryMemorialAward,以表彰他對幾何建模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最近,專門為人工智能(AI)設立的AI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即將進入尾聲,其結果將隨今年7月于英國巴斯舉行的65屆IMO大會同步揭曉。這項賽事的目的是推動發展大語言模型的數學推理能力,訓練出更......
6月8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統計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平院士、學校黨委書記王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校長助理于連棟主持儀式,理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揭牌儀式。為滿足......
文|綺云很多人對數學的厭惡,源于數學課上的糟糕經歷:沒有人向他們解釋那些數學定義從何而來、為何如此,他們提出“為什么1+1=2”卻被老師斥責,等等。華裔女性數學家鄭樂雋想要對所有數學成績不佳的人說:“......
從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到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和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十多年來,面向中學生,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在數學人才培養上發力頗多。瞄準一流數學家培養,丘成桐認為,培養......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朱漢斌孫滔“近些年至少有8個到10個在國外一流大學拿到終身教職后回國工作的年輕數學家,這是以前沒有過的現象,我認為實際上過去幾年中國數學在往理想的狀態發展。”5月14日,中國科學......
斐波那契數列、密鋪問題、三角形數結合、九連環……一個個晦澀難懂地數學問題通過五彩斑斕的“積木”變得好玩、直觀和立體。5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第二十屆公眾科學日”活動現場,聚集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