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農民節本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2年來的工作經驗積累,我們發現在土壤和作物測試工作中,一般地說,采樣誤差常比現場操作誤差、試劑誤差、食品誤差等偏大。所以一定要根據速測的目的和要求,注意采集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樣品。土壤養分速測儀是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的重要儀器之一,其結果也十分準確可靠。
土壤養分速測儀在進行土壤養分速測時,通常用來化驗的土樣是少量的,而化驗的結果卻作為較大面積地塊的代表。采樣誤差一般要比化驗誤差大的多。縮小采樣誤差的關鍵是采集的土樣要有充分的代表性。一般先把采樣區域劃分為若干采樣地塊。同一采樣地塊里的地形、近期耕作施肥措施、作物長相和產量水平等應基本一致。每一采樣地塊的面積不應過大,一般不超過3.3hm2(50畝)。采樣點的分布應盡量照顧到土壤的全面情況,不要太集中,不要在路旁、溝邊、渠道附近和糞堆底等地方采樣。因為這些地方不代表地塊的平均肥力水平。
利用土壤養分速測儀的測定發現,上述采樣方法在實際應用時,要結合當地的耕作和栽培方式進行。例如為了制定施肥方案,可在播種前或施肥前,在壟臺上采樣,取樣深度應從壟臺高度算起,橫斷壟向取0~20cm深的土樣。如果在作物生育期,為指導追肥采樣,則應考慮到作物根系范圍,特別是玉米株間距離較大,播種時埯內施有口肥,根域附近或較遠的地方地力差異大,因此要在植株附近(約10cm處)和兩埯之間順壟向多點、等量采樣,然后混合。如果玉米和其他作物實行間種,為玉米追肥采樣時,則只在間種玉米的地段取樣。
近日,生態環境部征集并篩選了一批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編制形成2023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公示稿),并進行公示。《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中包括1......
生物結皮是干旱地區關鍵的生物組成部分,通過多種方式影響土壤CO2交換,在土壤碳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結皮可通過產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響土壤CO2交換,還可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棲居環境間接影響土壤碳釋......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7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涉及征求意見單位名單,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等,詳......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土壤環境研究室在土壤鐵礦物結合態有機碳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和Journ......
現有土壤修復處理時間長,污染物多樣化,處理技術缺乏通用性。因此,來自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可快速修復土壤中多種污染物的高溫電熱工藝。通過脈沖直流電輸入,使污染土壤在幾秒鐘內升至1000到3......
稻田是我國常見的農田類型,通常比相鄰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機碳和微生物殘體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謝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對設計適當的農田管理......
在全球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深層土壤有機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區域尺度上,深層土壤樣品獲取困難,導致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缺乏。中國科學......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已會同國家疾控局組織編制了《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現聯合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豐富,并對氣候變化頗為敏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凍土層消融面積不斷擴大,加劇了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不穩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