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海洋石油事業發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關部門即開始在海南島南面鶯歌海岸外組織作業,追索海面油苗顯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戰事終止。1958年,則在渤海灣榮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帶調查油氣苗;1959年,開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鄰近陸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測,資料初步揭示渤海是華北拗陷區的一個組成部分。
1960年5月,開展海上地震、重力、電法的物探試驗;隨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區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遠景較好的遼東灣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調查。資料進一步證實,渤海是陸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這期間,也在渤海進行了地質觀測、測量海底地形,底質取樣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1961年、1964年分別對黃海海域進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黃海與蘇北盆地的地質構造關系,并著手對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氣勘查的逐步展開渤海油氣勘查取得了突破,發現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試獲日產30T的原油,成為我國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艱難起步==
南海北部灣油氣勘查的突破。從60年代安排了區域性調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簽訂《巴黎協定》結束越南戰爭,南海海域恢復平靜之后,中國燃料工業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籌備處,恢復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預測北部灣是一個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氣拗陷。此后幾年,由于國內又出現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開發一直處于停滯狀態。1977年8月,石油、地質兩部技術人員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資料,選定的潿西南一號構造帶灣1井,1977年9月試獲日產原油20t,天然氣9490立方米。
1974年,區域研究工作認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區,建議作為今后油氣勘查的主要戰場。1975年進行的區域概查和綜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證實珠江口外存在一個沉積厚度大、由幾個拗陷組成、面積約15萬km2的沉積盆地。1975年12月,確定為石油普查重點工區。1977年開始鉆探、評價、探索南黃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淺水部分地球物理試驗基礎上,對南黃海進行了地震大剖面測量。從1974年開始,利用我國自行設計、改裝的雙體鉆井船,施工鉆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質資料,但未能獲得工業油氣的發現。
改革開放后,根據國務院確定的開發海洋石油采取對外合作與自營相結合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979~1980年,采用雙邊談判方式與外國公司簽訂南海、黃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協議和渤海、北部灣石油勘探開發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業油流關,引起中外各方的關注。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1982年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立,負責對外合作業務,享有合作海區內進行勘探、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專營權。
==海洋石油開發困難重重==
海上油氣田的勘探開發不同于陸上油田,大慶油田式的石油會戰同樣不適合于海洋。
首先 ,海上石油的成本問題決定一些油田是否值得開采。以中石油某油田灘海(水下等深線-5米)開發為例。該油田為獲得百萬噸產能,興建人工端島等設施,花費10億左右人民幣,若是要在深海形成此等規模開發成本也將是10億,這10億則會是美圓。而海上石油開采正是一個“高風險”、“高技術”、“高投入”的產業,據測算,每鉆井一米耗資約1萬元人民幣,而海上鋼結構平臺每平方米造價就高達兩萬美元。
如此算來,建設一個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資將在3億到6億美元之間,而一個大型油田總投資將高達20至30億美元。凡此種種,在開發之前,一個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費用將達到2000萬美元。從壽命上講,陸上油田開發后期可通過水驅,聚合驅等模式可繼續生產若干年,甚至可以通過暫時關井等待地層壓力恢復,油價攀升后,繼續進行經濟開采。而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慮則會選擇關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壽命上也較短暫。另外海上石油開采還受油價,匯率的影響。
△中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一覽
在現實中, 無論是媒體還是民眾往往對南海深處沒有一口中國油井而感到憤慨,進而失去理智,從而引發對政府的諸多微詞。但事實上多數人對于南海石油現狀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含糊不清,對海洋石油陌生而毫無認識。對于一部分人而言,石油開采似乎就是在地層里打個眼這般簡單。對于地質條件資料匱乏,勘探數據不明的區域,任何石油公司都無能為力,何況南海南端石油儲藏多位于其他國家大陸架附近,在沒有軍事保障的情況下,一切都是空談。
△開發深海石油裝備更加復雜
事實上海洋石油開發同樣涵概了人類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首先海上平臺的建造、搭建就是一項艱具的任務,海洋深度越大海情越復雜,對平臺設備的要求越高。此外水下油氣管線鋪設,水下井口設施, 浮式生產平臺,水下三維勘探,各種鉆探作業,都對一個國家的造船能力,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石油裝備領域提出挑戰。在任何方面出現短板,都會在國際合作中于不利地位。既然中國選擇了獨立的崛起之路,就會在各個方面面臨更崎嶇的歷程與挑戰。
我國的海洋油氣工程裝備始于上世紀70年代,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臺,工作水深為14~16m。同年,由七O八所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設計、大連造船廠建造了我國第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渤海一號”。
1974年,由七O八所設計、滬東造船廠建造地質礦產部的“勘探一號”雙體浮式鉆井船。
1984年,七O八所為地質礦產部研究設計、由上海造船廠建造了我國第一座半潛式鉆井平臺“勘探三號”。
1988年,七O八所為勝利油田研究設計、由中華造船廠與煙臺船廠聯合建造了“勝利三號”坐底式鉆井平臺。
仔細研究便可發現近十年來中國海洋石油裝備隨著國民經濟的提高也取得了大發展,其標志就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海洋石油981號。
△海洋石油981屹立于中國南海
“身高”136米,“體重”3萬噸!我國海洋石油裝備造業標志性工程,由我國自行建造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2月26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順利出塢,這座由中國海油投資建造的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具有勘探、鉆井、完井與修井作業等多種功能,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鉆井深度可達10000米。平臺甲板面積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平臺自重超過3萬噸;從船底到鉆井架頂高度為136米,相當于45層樓高;電纜總長度650公里,相當于圍繞北京四環路跑10圈。平臺總造價近60億元,計劃在2011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海洋石油981順利出塢的消息一經登報,立刻引起了國內諸多網友的矚目,很多人也自然聯想到海洋石油981與南沙石油的關系。事實上,中國在南海的石油開發仍然圍繞珠江口盆地,瓊東南、鶯歌海等地區展開。中海油最近在南海的新發現:流花34-2及荔灣3-1構造,水深依舊在300米左右。而中海油在南海南端的勘探實質上并未有突破。(雖然有消息說,中國海油曾計劃在07年10月底或11月初進行南海深水獨立勘探,但之后并無下文)受政治,軍事的影響中國在南海的探索行為一直受到限制。那么海洋石油981號很可能參與到其他地區的深水油田合作中,至于在某些協議下,與相關南沙爭議國合作開發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總之中海油建設深水船隊的用意既是證明自己的實力,也是表明國家意志,從而希望爭取更多的在海外合作,甚至不排除其所為目的在于為中國在南沙海域石油合作積攢本錢。
事實上,海洋石油981只是中海油深水計劃的一環。在國際上,適合2000米到3000米水深的鉆井船,光租金每天就要40萬到50萬美元,而且還奇貨可居,于是租船顯然不如自己造船,于是中國海洋石油勵精圖治,以中海油的“五型六船”戰略為班底打造了中國深海油氣開發的“超級聯合艦隊”。
==中國海洋石油超級艦隊==
中國海洋石油超級艦隊是以中海油的“五型六船”戰略為班底打造而成的。該戰略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從“十一五”以來大力推動深水發展戰略,即建造5種型號、6艘可在水深3000米海域工作的深海工程裝備,組成中國深海油氣開發的“超級聯合艦隊”。
中海油“五型六船”戰略具體組成:
1)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是該船隊的“旗艦”;
2)3000米級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
3)3000米12纜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
4)3000米深水地質勘察船“海洋石油708;
5)3000米深水大馬力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81”和“海洋石油682“;
1.“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海洋石油工程領域的“航空母艦”,于2008年4月28日開工建造,是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全額投資建造,耗資60億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設計理念和一流的裝備,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惡劣海況設計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臺風;擁有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半潛式平臺可變負荷9000噸,為世界半潛式平臺之最;選用大馬力推進器及DP3動力定位系統,在1500米水深內可使用錨泊定位,入級CCS(中國船級社)和ABS(美國船級社)雙船級。中國海油擁有該船型自主知識產權。該平臺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長114米,寬89米,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平臺正中是約5、6層樓高的井架。該平臺自重30670噸,承重量12.5萬噸,可起降西科斯基S-92直升機。作為一架兼具勘探、鉆井、完井和修井等作業功能的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代表了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的一流水平;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最大鉆井深度可達10000米。
2.“海洋石油201”深水鋪管起重船
海洋石油201船長204.65米,型寬39.2米,型深14米,獨特的雙層甲板面積超過兩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安裝深水托管架后船長約280米;主起重機作業時從船底到主起重機頂高度達136.77米,相當于45層樓高;定員達380人,是中國海洋石油大型裝備和設施中定員最多的;續航能力達12000海里,自持力達60天;船舶自重達34832噸,排水量達59101噸,甲板可變載荷達9000噸。
海洋石油201的正式投用,不僅填補了國內深海鋪管裝備領域的空白,還將中海油的作業深度從300米提升到3000米;并與其他深海裝備一起,幫助中海油深海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并躋身世界一流深海能源開發商的行列;“海洋石油201”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具備3000米級深水鋪管能力、4000噸級重型起重能力和DP-3級動力定位能力的船型深水鋪管起重船;能在除北極外的全球無限航區作業,集成創新了多項世界頂級裝備技術,其總體技術水平和綜合作業能力在國際同類工程船舶中處于領先地位。
3.“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總長107.4米,垂線間長96.6米,型寬24米,型深9.6米,船舶自持力為75天,設計航速為16節,載員75人;入級中國船級社,配備了新一代的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綜合導航系統、電纜橫向控制系統及全套物探機械設備遙控操作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減低勞動強度。該船配備的先進的柴電推進系統,可有效降低船舶燃油消耗及船舶的振動和噪音,在提高地震數據采集質量的同時提高了船員工作和生活環境舒適度。
該船工作水深可達3000米,可在5級海況和3節海流情況下采集地震數據,水下設備可在5級海況情況下安全收放;在5節航速時,提供最大100噸拖力,可拖帶12根8000米地震采集電纜和雙震源共8排氣槍陣列,一根根“氣槍”壓縮空氣后朝海底釋放;震波碰到海底巖層產生反射波,再傳回到物探船的接收裝置,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處理得到地震反射剖面,編制海洋油氣田的關鍵路線圖;平均每天勘探面積可達60平方公里,匯集了世界一流的專業物探設備,能夠做到多纜和自擴式震源同時收放。
4.“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探船
海洋石油708”船體總長105米,型寬23.4米,型深9.6米,排水量約11600噸,可在無限航區航行,設計吃水下最大航速14.5海里;抗風力不低于12級,可保證在9級海況下安全航行,在全球同類型船舶中綜合作業能力最強;可在水深3000米進行勘察,可在海底600米進行鉆井,可起吊150噸重物,可進行23.5米長深水海底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
5.“海洋石油681/682”深水大型多用途工作船
兩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是為深海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平臺、工程建筑設施等提供多種作業和服務的多功能三用工作船。主要從事:深水石油平臺的拋起錨、拖航、供應服務和守護值班、溢油回收、水下工程設備安裝支持等工程作業和服務。
船上的許多配件技術含量高:擁有ROV水下機器人庫房,能夠存放和便捷收放水下機器人,實現深海3000米起拋錨作業;配備一套500噸的大功率低壓驅動拖攬機系統,國內最強拖帶能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駕控系統自動化程度極高,只需一名操作者就可以獨立完成,具有對外進行消防、浮油回收功能等。
“海洋石油681”深水大型多用途工作船總長93.4米,寬22米,深9.5米,使用柴電混合動力,填補我國在深水大型多用途工作船領域的空白,與國際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最高水平比肩;“海洋石油981”自重超過3.1萬噸,甲板面積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相當;如此巨大的海面漂浮物,自身有動力,但如果長距離在海上行駛,需要拖帶,或者在水不是太深的時候,需要其他船來幫忙拋錨;另外,還需要工作船送油、水等補給。
結語
這些深水艦隊的成員都由中國海油自主研發,在中國制造,設計過程都由國內的船舶設計部門參與,制造總包商都是中國造船企業,每一條裝備都開創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先河,為國內海洋工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制造業和冶金業等相關行業整體實力的提升。
==我國的FPSO產業==
近20多年來,我國已有14個海上油田采用了FPSO,(FPSO是英文Floating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的縮寫,中文翻譯“浮式生產儲存卸貨裝置”。它集生產處理、儲存外輸及生活、動力供應于一體,油氣生產裝置系統復雜程度和價格遠遠高出同噸位油船。其數量排名世界第二,而且已成為世界上擁有新建FPs0數量最多的國家,至今它支持著我國海上石油70%的產能。從1989年52000噸的渤海友誼號到2009年300000噸的海洋石油117,我國FPSO的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中海油僅在2003年到2015年就分別建造了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2、海洋石油113、海洋石油115、海洋石油116、海洋石油117 、海洋石油118 共七艘大型FPSO。
△番禺4-2/5-1油田—海洋石油111
△曹妃甸11-1/2油田—海洋石油112
△渤中25-1/S 油田— 海洋石油113
△西江23-1油田FPSO海洋石油115
△新文昌油田群—海洋石油116
△蓬萊19-3油田—海洋石油117
△恩平油田—海洋石油118
雖然我國在石油平臺,和FPSO制造上取得了進展,但是我國在一些重要核心設備方面仍然處于落后狀態。一些裝備依然需要通過對外合作獲得,例如導管架平臺技術就來源自日本,FPSO只在船體制造方面具有優勢,而船上設備還依賴進口,如海洋117上部分設備就在新加坡安裝。中國也依然缺乏建造深水FPSO,平臺,管道,的經驗。另外我國在海洋學,深海鉆探等領域仍然十分落后。即便是海洋科普工作也很不出色。沒有系統的海洋科學研究就沒有國家的未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海洋石油的競爭也是國家整體實力的競爭。
==對外合作==
中國自改革開放起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以謀求海洋石油技術的突破,最終達到自行開發的目的。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流花11-1油田。流花11-1油田是由阿莫科東方石油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聯合開發的中國南海的最大油田,它位于香港東南200km,水深310m。總體開發方案于1993年3月批準,預算為6、53億美元,計劃1996年4月投產。油田于1996年3月提前投產,建造費用控制在6.22億元。該油田的開發使中國第一次接觸到了深海油田開發技術,具備了獨立開發深水油藏的潛力。
流花11-1油田1期第1階段鉆開發井20口。由半潛式鉆井船和1座浮式生產平臺(FPS)來完成,整套系統按24口井的生產能力設計。海底井口布置成H形,長80 m,寬40 m (包括海底管道固定底座),各口井的原油將從4個分翼匯集于H形正中一橫位置的中樞管匯中。再由2條342.9 mm (13.5 英寸)的海底生產管道輸往生產儲、卸油輪(FPSO)。另配1條152。4 mm (6 英寸)的輔助測試管道供單井計量或緊急情況替代主生產管道使用。油輪采用永久式單點系泊,立管的下靖連接海底管道的終端,整套海底管道采用柔性管材。世界上首次使用的水下臥式采油樹、中樞管匯、將獨立的井口連成一體的鋼制跨接管測量、安裝和回收系統、液壓井控系統、電纜懸掛系統、水下控制系統、遙控作業機器人及工具、世界上首次商業使用的濕式電接頭。
△流花11-1油田開示意圖
由于技術上,管理上的落后,我國海上很多重大油氣發現都是外方完成的。例如蓬萊19-3油田,幾乎是中國除大慶以外的第二大整裝油田,占渤海油田產量的的一半,卻是由康菲石油發現,中國僅占有51%的權益。另外南海上的重要發現:荔灣3-1氣田也是由赫斯基能源公司(香港大亨李嘉誠控股)發現,該氣田號稱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天然氣田。不久之后,該公司又發現了規模相當的荔灣34-2氣田,中海油依舊擁有51%權益。在看到以上現實后我們不禁要為我國的勘探能力感到氣短.
在深水油田建設上我國依然缺乏獨立設計,獨立開發經驗,我國首個超百米水深級海上油田工程-文昌油田開發工程(1999年3月建設),經過八年的考驗后在2010年4月剛剛通過技術鑒定。雖然中國的對外開發使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但不可否認在一切事物上中國仍然要堅持自力更生的道路。
==中國南海石油開發不完全介紹==
==南海石油合作態勢==
在主權歸我,,擱置爭議, 共同開發這一原則的倡導下,南海石油也出現了些新動態。中石油公司于2002年11月份派團考察了文萊石油工業上游情況,但因為文萊石油工業的90%以上被文萊殼牌控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2002年東方地球物理公司(BGP)與文萊國家石油公司進行接觸,最終雙方達成一個聯合研究協議,文萊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將現有地震資料提供給BGP,BGP無償進行資料處理和解釋,并向文萊國家石油公司提供技術研究報告。
BGP于2002年12月份收到154條2D地震測線資料和22口井的有關資料,隨即開展了資料處理解釋和研究工作。2003年8月初,文萊國家石油公司派人來華,就L區塊的研究情況進行交流,對BGP的研究成果表示認同,并提供了新收集的3D數字地震資料,BGP開展了更為深入的研究。2003年9月上旬,BGP將L區塊的研究成果與國際公司進行了交流,認為L區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目的層較淺,勘探成本較低;而且由于文萊國家石油公司對BGP研究成果的認同和已經建立的良好關系,具備了較好地合作基礎,文萊方面也表示了與中國石油在L區塊進行合作的愿望,并已上報給公司董事會。
2003年10月18日中石油與文萊國家石油公司討論了雙方就L區塊進一步合作的有關問題,文萊國家石油公司同意授權BGP將L區塊有關資料及研究成果提供給中國石油國際公司進行進一步評價(因BGP與文萊國家石油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并且可以考慮向董事會請示與中國石油進行直接談判的可能性,但在目前情況下,不予考慮簽署合作備忘錄或紀要。
2004年1月,中石油與文萊石油進行了技術交流,中方提交了合作建議,并建議采用雙邊談判的方式進行合作。2004年3月中石油再次派組向文萊國家石油公司介紹了中石油準備的綜合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技術評價、經濟評價和合作建議。中石油認為,盡管L區塊勘探風險較大,找到大中型油田的可能性較小,中國石油仍希望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與文方進行合作。如果文方不能就此事盡快做出決定,時間長了,中國石油的資金將會轉移到別的項目上去。
2005年3月14日,中海油、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越南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共同簽署了為期3年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按照協定,3家公司將在一個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的協議區內研究評估石油資源狀況。
===結束語===
由于歷史、軍事、政治、海洋石油技術等國家綜合實力的諸多欠缺才造成了中國在南海南端沒有一口油井的尷尬局面。在爭議地區進行石油合作雖有先例,但在擱置南海爭議的前提下,即便各國就南沙石油存在合作的意愿或行動也是有限的。因為從實際來看,各個國家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依然是南海石油合作的障礙;各國對于中國仍然存在猜疑、抵制、排斥。更關鍵是諸多有利區塊早已被歐美日的各大石油商瓜分,各方勢力在此交錯。
中國南海問題是中國地緣政治的一部分,南海今日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會在旦夕間解決。所需要的不僅是國家的決心,更需要的是國家的實力。350萬平方公里南中國海 風不平浪不靜,在我國綜合實力逐漸增長的今天,我國在南沙必須有所作為,才能挽回在歷史與版圖上的諸多遺憾,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復興。
新中國的海洋石油事業發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關部門即開始在海南島南面鶯歌海岸外組織作業,追索海面油苗顯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戰事終止。1958年,則在渤海灣榮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帶調查油氣苗;1......
新中國的海洋石油事業發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關部門即開始在海南島南面鶯歌海岸外組織作業,追索海面油苗顯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戰事終止。1958年,則在渤海灣榮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帶調查油氣苗;1......
7月31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套深水鉆井防臺風核心裝備——隔水管懸掛系統海試成功,破解了我國海洋油氣安全開發面臨的“臺風”這一關鍵障礙,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
我是海洋石油高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六室一基地的化驗與加工室。我有9個孩子,分別是中試平臺、雙胞胎加工研制平臺、雙胞胎試(實)驗平臺和四胞胎陸地試驗井。上期我帶大家認識了試(實)驗平臺雙胞胎中的哥哥鉆采......
海洋石油高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10年12月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的第二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于2013年3月正式進入運行期,由“六室一基地”組成。2017年12月第一個五年運行期評估中榮獲“優......
1.6分析儀表1.6.1天然氣組分分析選用氣相色譜分析儀,具有自診斷自標定功能,載氣:He,純度:高于99.99%,分析周期:小于5分鐘,檢測器:TCD。1.6.2天然氣露點檢測選用露點分析,具有自診......
1.4流量測量1.4.1標準的一次元件應該是(同心)孔板,材質為316不銹鋼。1.4.2容積式流量計或渦輪流量計可以用于精度要求比孔板流量計高的場合。容積式流量計或渦輪流量計應滿足下列要求:①為防止固......
1.儀表選用的原則現場儀表是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選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整個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和精度。現場儀表的選型應依據下列原則:(1)根據工藝要求、生產裝置規模、工藝流程特點及工藝參數對操作的影響因......
水下檢測作為一門新興工程學科,集成了現代海洋工程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潛水技術、潛水醫學以及結構力學、斷裂力學等學科。從最早的20世紀70年代英國、挪威等提出海洋平臺水下檢測以來,水下檢測從工程技術、裝......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主要資源,在全球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石油資源相對貧乏,在能源領域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使我國面臨著較大的石油安全問題。而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石油的消費量也越來越高,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