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免疫分型其臨床意義
目前公認的系列特異性指標是:T淋巴細胞系--胞漿CD3(cCD3),B淋巴細胞系-- cCD22或cCD79,髓系---MPO 或cCD13,一般可先用他們區分細胞系列后再進一步分析某一系列亞型和分化階段。
1. ALL的免疫學分型
1986年前分為普通型ALL(cALL)、未分化細胞ALL (Null-ALL)、T細胞ALL( T-ALL) 、前B細胞ALL (PreB-ALL)、B細胞ALL (B-ALL)五型;1986-1994年分為兩大類九型(非T-ALL六型,T-ALL三型),九十年代后期有人按臨床實用性一般分為B祖細胞ALL、前B細胞ALL、B細胞ALL、T細胞ALL四型。表12.1-表12.4列出ALL的五型、九型( B細胞系列六型、T細胞系列三型)、四型分類法。
B-祖細胞 ALL :B-祖細胞ALL 占兒童ALL的65%-70%,青少年ALL的55%-60%,成人ALL的50%,兒童ALL >90%病例 CD10+,而嬰兒CD10+病例<50%。FAB分類為L1、L2,白血病細胞的FS和SS都很低;一般TdT、HLA-DR、CD19陽性,大多數病例CD24、CD34陽性,本型細胞膜免疫球蛋白(Ig)陰性。此型有CD10+、CD10-兩個亞型,CD10+型預后較CD10-型好。
前B 細胞ALL :前B 細胞ALL在發育階段上較B祖細胞 ALL晚,占兒童ALL的25%,在成人ALL占的比例還不清楚。一般CD24、HLA-DR、CD19、 CD10、cCD22陽性,CD34陰性,鑒別特點時有胞漿重鏈μ。此型預后較B祖細胞ALL差,可能與t(1;19)有關,t(1;19)占前B 細胞ALL的25%,此型CD34-,而B系列ALL中CD34-是獨立的預后不良標記。
B細胞ALL :B細胞ALL 占所有ALL 的2%-5%;B細胞ALL更為成熟,白血病細胞的FS和SS較B-祖細胞 ALL明顯增加,在FSνSS直方圖或SS(線性或對數)νCD45直方圖中處于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區域。典型標記是細胞膜免疫球蛋白(sIg)陽性,表型一般為CD19、CD20、CD22、CD24陽性,多數病例CD10+,但sIg和成熟抗原出現可區別于更早的B系ALL。此型FAB分類一般為 L3,罕見病例有B細胞ALL標記而FAB分類一般為 L1,這些病人多有t(1;19)和t(14;18)。
T細胞ALL :T細胞ALL占兒童ALL的15%,成人ALL的25%。多數表型為胸腺細胞型,最常見的是晚期胸腺皮質細胞亞型,CD1+、CD2+、CD5+、CD7+,CD4+CD8+,CD3表達較少,TdT常陽性;另一常見亞型是早期胸腺皮質細胞亞型,CD2+、CD5+、CD7+、TdT+。髓質期亞型較少見,CD2+、CD5+、CD7+,CD3+CD4+或CD3+CD8+,TdT表達較少。前T細胞亞型,僅有CD7和cCD3而無其他T系抗原表達,預后較差。T系腫瘤性疾病多有特異性正常抗原表達的下調或表達該分化階段正常不應出現的抗原。成人T細胞ALL預后較好,而兒童T細胞ALL較兒童B-祖細胞 ALL和前B細胞 ALL預后差,雖然各亞類預后仍不甚明確,但CD10陰性者預后不良。
ALL 的免疫學分型經過1986年前分為五型,1986-1994年分為兩大類九型,九十年代后期(1997)分為四型的過程。1986年前的五型,是當時單克隆抗體和檢測手段的反映;隨著新的單克隆抗體(主要是T、B淋巴細胞亞群的McAb)的發現和臨床大量病例的檢測,不僅弄清了T、B淋巴細胞的來源、分化發育過程,而且使免疫分型更加細致,因而出現了1986-1994年分為兩大類九型;但按照細胞的分化發育階段分型的兩大類九型分型法對臨床略顯繁瑣,指導治療、判斷預后臨床實用性也不夠強,因此又出現了以上簡單的四型分類法。經過對比不難看出,四型分類法的B-祖細胞ALL型實際上包含了兩大類九型分類法的非T-ALL的Ⅱ、Ⅲ、Ⅳ 3個亞型,而Ⅴ型即是前B 細胞ALL型,Ⅵ型是B 細胞ALL型;而T細胞ALL型是兩大類九型中T-ALL的三型合并為一型。兩大類九型分類法的非T-ALL的Ⅰ型分類為急性未分化白血病(見后)。
ALL也可按DNA含量分類,用流式細胞儀很容易測定DNA含量,DNA含量分為兩個亞類:超二倍體和亞二倍體,前者預后好,后者預后差。
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攪
目前所有粒、單核系的單克隆抗體基本無分化發育階段特異性,因此AML的免疫學分型FAB-M0、M1、M2界限不十分明顯;但M3多不表達HLA-DR和CD34,常表達CD13、CD33、CD9、CD38;GPA在鑒別紅白血病(M6)時可提供幫助;巨核細胞白血病(M7)則有CD41、CD42、CD61為系列特異標記,為確診的重要指標。由于白血病的異質性,同一FAB分類的白血病抗原表達并不完全相同。AML的免疫表型見表12.5。
M0:M0白血病細胞的FS和SS都很低,在SSνCD45直方圖中處于原始淋巴細胞區域。M0的白血病細胞至少表達一個髓系特異性標記如MPO、CD13、CD116,MPO較CD13、CD116更敏感;一般淋巴系標記是陰性的,但可能表達CD7或CD4;一般CD34、HLA-DR陽性。有研究顯示AML復合表達CD7和CD34預后不良。
M1:M1的白血病細胞抗原表達類似于M0并與M0不好區分,M1一般表達CD13,CD33和HLA-DR,CD34表達較M0少,部分可能表達CD15,較少病人可能表達CD4。
M2:M2與M1的主要區別是分化成熟增加,原始細胞減少;CD34表達較M1少,CD15表達較M1增加,大部分病例HLA-DR陽性,CD13表達強于CD33;部分M2表達CD19和CD56伴有t(8;21),罕見的伴有t(8;21)的M2不表達CD13,CD33和CD14但MPO陽性。
M3:M3白血病細胞由于它的高顆粒性而SS增大;M3的白血病細胞一般表達CD13,CD33,部分病人可能表達CD2,但HLA-DR陰性,CD34一般為陰性,復發病人陽性;部分病人可能表達CD56,表達CD56者應作基因檢查(APL/RARα)以排外髓/NK細胞急性白血病(詳見后)。
M4、M5:M4、M5的免疫表型相似,重要表型特點是表達CD13、CD33、CD14、CD15和HLA-DR,部分病人表達CD4、CD7,部分病人可能表達CD56,表達CD2多為M4E0,常伴有16號染色體異常,預后好。
M6:M6較少見,一般表達HLA-DR、CD34、CD13、CD33,GPA對確定紅系有用。
M7:M7占成人ANLL的1%、兒童的4%。成人M7多見于二次性白血病,即CML.BC或MDS-RAEB或MF白血病變。而兒童M7多為原發。M7免疫學表型一般為:CD41+,CD42+,CD61+,CD33+/-,CD13+/-,CD34+,DR+/-,CD10-。特異性標記CD41、CD42、CD61陽性可確診M7,但要注意排外血小板粘附于細胞上的假陽性結果。
3.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用流式細胞儀分析僅有大約1%的急性白血病不能分類,典型急性未分化白血病僅有HLA-DR和CD34表達而無系列特異性抗原表達。
導語流式細胞術(FCM)——作為跨越一整個世紀,經過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不懈奮斗和努力下的結晶,現如今已經成為探索生物細胞奧秘的關鍵技術。FCM是在細胞流動的狀態下,快速檢測細胞或顆粒物的熒光信號,從而......
2024年2月20日,國家藥典委員會官網發布《關于收集流式細胞術在生物制品質量控制中應用的相關信息的通知》,此次公告面向生物制品生產企業和檢驗機構等,附件中涉及儀器品牌及型號、熒光標記數量、標記方法、......
導讀幾乎所有看似無限復雜的生物學都發生在三維空間中。在生物體內,細胞必須在三維組織中相互作用和組合,每個細胞的位置與其固有性質一樣重要,決定著組織的功能或疾病的功能障礙。因此,即使在研究簡單生物體或單......
臨床常說的“流式”是流式細胞術(flowcytometry)的簡稱,因其檢測在液體中移動的細胞或粒子而得名。具體來說,單個細胞懸液中加入一個或多個熒光標記的抗體,抗體通過抗原抗體反應與細胞上的抗原結合......
SLASDiscovery上發表的一期特刊介紹了近期關于高通量流式細胞術(high-throughputflowcytometry,HTFC)在藥物開發中的最新應用現狀。這期特刊由阿斯利康的MeiDi......
......
......
曹云新劉智廣張曉楠(第四軍醫大學中心實驗室,西安710032)流式細胞術(FlowCytometry,FCM)是一種對單細胞自動定量分析的新技術,具有敏感性高、速度快、信息量大和統計學精度高等優點[1......
......
......
扫码下载分析测试百科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