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材料 細胞核
試劑、試劑盒 Ficoll硫酸葡萄聚糖Tris-HClEDTA正辛醇
儀器、耗材 阿拉伯樹膠高速分散攪拌器
實驗步驟
3.1 植物材料
( 1 ) 洋蔥鱗莖,除去棕色干枯的外皮,用自來水清洗,將每一個正立放在加有大約 90 ml 過濾水的圓桶狀玻璃容器中,這樣只有底部浸沒在水中(見注釋 3)。水必須以 10~20 ml/min 的速率充氣。每隔 24 h 換一次水(見注釋 4) 。
( 2 ) 開始培養的 2~3 天之后,大部分的鱗莖會長出很多根;培養 3 天之后,可用于 95% 的鱗每個莖上長出多于 40 條的根,每條至少 2 cm。這些根可用于收集。
( 3 ) 用解剖刀或刀片,去除掉根冠,然后用鑷子夾取根尖前 3 mm;這部分就是根的分生組織(見注釋 5 和注釋 6) 。取大約 500 mg 的分生組織。
( 4 ) 將樣品放入有蓋培養皿中,培養皿直徑 4 cm,裝有 6 ml 提取介質,蛋白酶抑制劑 PMSF 需要在使用前加入。
( 5 ) 收集總量為 1 g 的根分生組織。
( 6 ) 培養皿必須被放置在冰塊上。
( 7 ) 注意: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
( 8 ) 使用真空泵除去樣品液的氣體 10 min,以促進介質滲透入樣品。
3.2 細胞核的提純
( 1 ) 根的分生組織放在提取介質(可以在 4°C 條件下放置 15 min 到一夜),并分別用直徑 100 μm,50 μm 和 30 μm 的網眼過濾。
( 2 ) 用抹刀收集留在尼龍布上的殘留樣品放入提取介質中,并將過濾的過程重復兩次。在勻漿過程中使用攪拌器旋轉棒攪拌試管中樣品,速度為 16000 r/min,攪拌 3 次,每次 5s,兩次之間停頓 5s。
( 3 ) 收集均一濾出液,并用在 800 g,4°C 離心 10 min 的方法漂洗濾出物。
( 4 ) 使沉淀在 1 ml 的提取介質中再次溶解。槍頭抽吸助溶,并離心 2 次以上。在這個過程結束后,沉淀含有較純的細胞核。
( 5 ) 將沉淀轉移進含有 1 ml NSB 的 1.5 ml 離心管中。在光學顯微鏡下鑒定細胞核餾分,并檢測它的豐度和純度。可用相差顯微鏡檢測,但是用簡單的染色劑,如甲基綠/派洛寧,甲苯胺藍,4, 6- 二脒-2- 苯基吲哚(DAPI ) 能夠幫助鑒別細胞核(見注釋 8 和注釋 9)。
3.3 用細胞核分餾法提取蛋白質
我們用 Penman 和其合作者 [ 10] 描述的方法設計這套實驗,并做相應改動 [14,15 ] 。最重要的改動是引入了提取大部分可溶性蛋白質的步驟。據報道可以溶解在低離子強度緩沖液中的細胞核蛋白質有一定的功能,因為其中富含在細胞核 RNA 代謝中活性較高的核糖核蛋白 [8,9,16,17 ] 。
總的來說,此方法包含一系列用溶解度為標準的蛋白質分餾方法。樣液依次增加嚴謹性和離子強度。提取方法步驟如下所述。
1. 膜和殘留細胞骨架的餾分
( 1 ) 第一步是被提純的細胞核在 NSB 中反應,緩沖液中富含去垢劑。
( 2 ) 在細胞核樣液中加入 ( V/V ) NP-40 和 0.5% ( V/V) 脫氧膽酸鈉,并在 4°C 條件下在振蕩器中振蕩 10 min。然后在渦旋振蕩器中振蕩試管 2 次 ,每次 20s。
( 3 ) 在 1000 g、4°C 離心樣液 10 min,收集上清液,這即是第一份餾分(膜和殘留的細胞骨架,圖 8-1,泳道 M) 。
2. 可溶性餾分(S2)
在渦旋振蕩器上用 1 ml 低離子強度的緩沖液將沉淀再次溶解。在振蕩器中于 4°C 條件下振蕩 1h,然 后 1000 g、10 min,4°C 條件下離心,上清液為第二份餾分,被稱為 S2 提取物,含有核糖核蛋白(圖 8-1,S2) 。
3. 染色質餾分
( 1 ) 用 400 μl 含有 100 μg/ml 無 RNA 酶的 DNA 酶 I 和 0.5% Triton X-100 NBS 將沉淀在渦旋振蕩器中溶解。在室溫下振蕩 30 min,這會酶解 DNA。
( 2 ) 加入硫酸銨(400 μl ) 以提取被酶解的 DNA,并在室溫下反應 5 min ( 見注釋 10)。如先前的步驟一樣,反應都是在旋轉的定軌振蕩器中完成。
( 3 ) 在 2000 g 離心 10 min,取上清液,餾分中含有和染色質有關的蛋白質( 圖 8-1,Chr)。
在再測之前稀釋蛋白質,并根據稀釋的倍數算出最后的結果。
提到生命科學,大多數人會想到“基因”。然而,隨著基因組學的飛速進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現了決定基因在細胞內功能的必要性。在“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科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
Evosep在2024年ASMS會議上發布了可擴展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的突破性創新。這些創新突顯了Evosep致力于增強蛋白質組學作為工具箱的效率和可訪問性,特別是針對加速藥物發現過程和將轉化研究與基于......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創建蛋白質組學體系”成為本年度入選的3項重要醫學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西湖大學教授管坤良(開展相關研究......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
“趕巧了,實際上這兩項工作我們‘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及一個月內在《細胞》和《自然》連發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一語道出科研背后的艱辛。過去十幾年......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問世。它能以高準確率預測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構。這種用計算機解析蛋白質與其他分子復雜相......
細胞程序性壞死,也稱為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種受遺傳調控的、能夠引發細胞溶解性死亡的細胞死亡途徑。是多種炎癥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細胞程序性壞死通常由凋亡信號通路的......
項目概況復旦大學超高分辨蛋白質組測量分析系統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復旦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系統(網址為:https://czzx.fudan.edu.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5月2......
熱熱鬧鬧的線粒體大廠中,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項全新能力,已被我國科學家解鎖出來。5月3日,國際期刊《細胞-代謝》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該項研究成果。......
瑞典哥德堡大學科研人員探明了細胞中的能量如何通過微小的原子運動引導以到達蛋白質中的正確位置。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科研人員使用飛秒X射線晶體學技術分析了果蠅中的一種蛋白質,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