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杰合作,研發出一種基于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于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相關論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robot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Near-Infrared-II Fluorescence-Guided Glioma Theranostics為題,在線發表在ACS NANO上,并已申請1項中國發明專利。
一般意義上的機器大部分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件組成,當構件與構件之間在獲得合適的能量后會發生相對運動。納米機器人(nanorobot)是機器人工程學的新興科技,是當今高新科技的前沿熱點之一,它以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制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納米機器人的材料設計與開發,需要在分子層次以上的介觀層次或者更大的聚集態層次對于分子聚集體進行系統研究,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為聚集態科學的研究提供研究平臺。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它不依賴抗體和補體,即能直接殺傷靶細胞,如腫瘤細胞或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等;此外,尚有免疫調節功能,參與移植排斥反應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發生發展。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和其細胞膜表面的多種抗原蛋白具有密切聯系。
基于前期NK細胞膜仿生納米載體系統的工作基礎(ACS Nano 2018, 12, 12, 12096-12108),通過借鑒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終結者機器人T-800的設計理念,粵港兩地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以AIE聚合物材料為內骨骼,以自然殺傷細胞膜為外部皮膚的“終結者”納米機器人系統。這一系統既保留AIE材料在聚集態的近紅外二區發光性能,同時賦予AIE材料自然殺傷細胞免疫調節與識別的功能。構建的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調控血腦屏障表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TJs),引發血-腦屏障細胞骨架重排,導致細胞間隙增大而形成細胞間“綠色通道”,幫助自己穿越血腦屏障。在跨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區域后,納米機器人可以利用NK細胞膜表面蛋白與腫瘤細胞膜表面受體的特異性識別,富集到腦膠質瘤細胞內。
借助深圳先進院自行搭建的近紅外二區共聚焦細胞成像平臺、近紅外二區流式細胞分析平臺和近紅外二區小動物活體成像平臺,科研人員分別從細胞水平和活體水平對納米機器人的靶向能力進行驗證,在原位移植腦膠質瘤的小鼠模型上,實現高信噪比腦部腫瘤成像引導的光熱治療,為腦腫瘤及其他腦部疾病的診療提供新的工具。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深圳市、中科院科技計劃等的資助。
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示意圖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示意圖
抗病毒藥物索非布韋(sofosbuvir)與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的藥物相互作用已被報道可引起致命的心跳減慢。據報道,Sofosbuvir及其類似物MNI-1可增強胺碘酮對心肌細胞鈣離子處理的抑制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雍進團隊在天然產物萜類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在釀酒酵母中構建并優化了二萜香紫蘇醇生物合成途徑,通過全局調控中心代謝途徑,實現了香紫蘇醇的高效合成。相關成......
隨著研究人員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動態內部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清楚的是,線粒體是我們身體對疾病反應的關鍵調節器。除了它們作為“細胞的動力源”的傳統工作之外,線粒體在細胞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死亡——中發......
近日,我所單細胞分析研究組(1820組)陸瑤研究員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退行性疾病正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
長春堿(Vinblastine),又稱長春花堿,是提取自馬達加斯加長春花的天然物質,能夠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及紡錘體微管形成,從而抑制癌細胞分裂。長春堿作為抗癌藥物,其獲取受植物資源的嚴重制約。近日,丹麥......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發布2022年11月-12月政府采購意向,預計花費8538萬元采購包括原位電子順磁共振譜儀、數字PCR儀、高分辨率自動化活細胞成像系統等23項儀器。詳細信息如下: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4.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當衰老......
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類重大慢性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20年全球有近990萬新發TB患者,并有約151萬......
齊聚CAR-T第一梯隊玩家FDA官員分享監管洞見未來已來,就在眼前;遠方不遠,已在腳下!隨著國內首款CAR-T上市,屬于我們的生物醫藥時代被正式喚醒!仿佛站在2022年的今天,我們已經能夠清晰地看到未......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喬課題組課題組在 NatureMetabolism 期刊發表了題為:HK1fromhepaticstellatecell-derivedextracell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