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
顯微鏡下觀察血片或骨髓片,找出異常細胞。
實驗原理
B淋巴細胞能夠產生抗體,但在體外不能進行無限分裂;而骨髓瘤細胞可以在體外無限傳代,但不能產生抗體。將這兩種細胞融合后,用一特殊選擇培養基(HAT)阻斷正常細胞或自體融合細胞的DNA合成通路,而雜交瘤細胞可利用補救通路合成DNA得以生存,且既能產生抗體,又能無限增殖,并以此生產抗體的技術。單抗技術是主要由抗原制備,免疫動物,細胞融合,篩選雜交瘤細胞,克隆化培養,單克隆抗體的大量制備與鑒定等一系列實驗組成的實驗系統,其核心部分是細胞融合。
細胞融合是單克隆抗體技術的中心環節,基本步驟是將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混合后加入PEG使細胞彼此融合。
主要試劑
50%PEG,不完全培養液,HAT培養液,75%酒精。
主要設備
剪刀,鑷子,紗布,離心管,網篩,大小瓶皿,直頭滴管,彎頭滴管,瓶塞,培養瓶蓋,離心管蓋,燒杯(加入37℃水),泡沫板,大頭針,96孔培養板,計時器,顯微鏡,計數板等。
實驗材料
Balb/c小鼠,SP2/0骨髓瘤細胞。
實驗步驟
1. 飼養細胞的制備
1) 常用Balb/c小鼠,拉頸處死,浸泡于75%酒精內,3~5min。
2) 用無菌剪刀剪開皮膚,暴露腹膜,剪一小口,用滴管注入5~6ml不完全培養液(嚴禁刺破腸管)。
3) 反復沖洗,將沖洗液吸入15ml離心管,1000rpm5min離心,用完全培養液混懸,調整細胞密度。
2. SP2/0骨髓瘤細胞的制備
1) 選取狀態良好、處于對數生長期的SP2/0骨髓瘤細胞。
2) 棄去原瓶中培養上清,用不完全培養液沖洗三遍。
3) 再以不完全培養液對細胞進行充分吹打,得到的細胞懸液移入15ml離心管。
4) 細胞計數。
3. 脾細胞的制備
1) 3天前加強免疫的小鼠,摘眼球取血后,拉頸處死,75%酒精浸泡3~5min。
2) 將小鼠固定于泡沫板上,打開腹腔,取出脾臟,用不完全培養液反復沖洗。
3) 在平皿中的網篩中,用鑷子夾取脾臟進行反復研磨,邊磨邊滴加不完全培養液,直到脾細胞單個化,將細胞懸液轉入15ml離心管中。
4) 細胞計數。根據兩種細胞計數結果,調整懸液用量,配平之后(SP2/0細胞與脾細胞數量比值在1:5~1:10之間),以1000rpm5min離心。
5) 棄上清,每管加入5ml不完全培養液,吹打混勻后合并于同一15ml離心管中,再次以1000rpm5min。
6) 離心,棄上清,用滴管吸凈殘留液體。
4. 細胞融合
1) 前面步驟所得到的細胞沉淀,輕彈離心管管底,使其呈糊狀。
2) 在37℃水浴中,輕輕振蕩,一邊緩緩加入1mlPEG,邊加邊搖,PEG于1min內加完。
3) 加完PEG之后,將懸液在37℃水浴中靜置1min。
4) 繼續在37℃水浴中,邊搖邊加入不完全培養液2ml,于2min內加完。
5) 慢慢加入不完全培養液,800rpm,8min。
6) 棄上清,加入含1%HAT、20%FCS的培養液,輕輕混勻。
5. 在96孔細胞培養板中加入飼養細胞上清,1滴/孔;之后加入融合細胞懸液,1滴/孔。
6. 鏡下觀察96孔板中細胞情況,CO2孵箱中培養。
7. 實驗結果計算
一只小鼠可獲得(1~2.5)×108個脾細胞,與(2~3)×107個SP2/0骨髓瘤細胞進行細胞融合。顯微鏡下可見單個分散的細胞,細胞培養3~5天后即可出現小克隆,雜交瘤細胞較大,呈圓形且透明,其它細胞透光性差并逐漸死亡。
注意事項
1. 細胞比例:骨髓瘤細胞與脾細胞的比值可從1:5到1:10不等。應保證兩種細胞在融合前都具有較高活性。
2. 培養液的成分:對融合細胞,良好的培養液尤其重要,其中的小牛血清、胎牛清、各種離子和營養成分均需嚴格配制。如融合效率降低,應隨時核查培養基情況。
3. PEG對細胞有毒性作用,所以滴加速度及時間至關重要,時間短影響融合,時間長會造成細胞毒性,日后細胞生長不好。
4. 新融合細胞較脆弱,所有操作過程需輕柔,避免過高速度離心或用力攪拌等。
5. 融合試驗最大的失敗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關鍵是提供一個干凈的環境,以及適宜的無菌操作技術。
單抗到底是怎么生產的?單克隆抗體(MAb)是針對專一的抗原決定簇產生的抗體,單克隆技術?名雜交瘤技術起源于1975年,由G.K?hler和Milstein創立。主要原理是利用產生抗體的B細胞與腫瘤細胞......
前言全柱成像毛細管等電聚焦(iCIEF)電泳已成為生物制藥領域治療性單克隆抗體(mAb)電荷異質性分析的一項重要技術,無需傳統CIEF方法的遷移步驟即可通過紫外實時成像的方式完成蛋白分離和定量檢測。除......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并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造成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1.9億例,累計死亡病例400萬例。近期,新冠病毒變異......
6月5日,安進(Amgen)公司在ASCO年會上公布了其在研抗FGFR2b單克隆抗體療法bemarituzumab在2期臨床試驗中的最新結果。試驗結果表明,在中位隨訪時間為12.5個月時,接受bema......
近日,《細胞報告》刊發了一項來自暨南大學廖化新教授團隊聯手清華大學、泰諾麥博生物等機構關于破傷風單克隆抗體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表明,破傷風單克隆抗體作為新一代的破傷風預防與治療用藥在我國發展潛力巨大,有......
2018年,世衛組織將包括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MERS、SARS在內的10種病毒病列為優先考慮的傳染性病原,其中也包括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Crimean-Congohaemorrhagicf......
目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迅速蔓延。根據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止2021年05月28日02時,全球累計確診超過1.6億例(1.69億),死亡超過351萬例。近日,葛蘭素史克(G......
美國禮來公司16日公布了一種備受關注的新冠治療藥物II期試驗結果,試驗使用中和抗體LY-CoV555單藥治療,該抗體是對一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液中的抗體進行大量克隆而得到的。研究人員對新冠肺炎的單克隆......
近日,來自范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基于目前臨床前研究的積極結果,我們所開發的潛在中和性抗體或有望作為一種潛在的療法幫助抑制和治療COVID-19,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志Natur......
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于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