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開幕。在為期2天半的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7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將圍繞“新冠病毒研究與轉化醫學信息學”“單細胞組學分析方法與應用”“人工智能與生物信息學”和“腦科學與生物信息學”等生物信息學諸多傳統與新興領域進行研討與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在致開幕詞時指出,目前生物信息學已經從一個關注較少的領域發展為生命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門成熟的尖端交叉學科,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高通量組學研究中居于主導地位,在生物醫學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疾病機制探討、新藥研發等生物與醫學前沿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陳潤生院士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中) 黃辛攝
來自大會承辦單位的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教授在致詞中表示,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研究,特別是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屆大會主席孫之榮教授介紹了我國生物信息學學科發展情況等內容。他特別指出,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始于2001年,已成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學術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全國盛會。近兩年來生物信息學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已經得到中國科協的批準,本屆大會首次以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的名義舉辦。
陳潤生院士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中) 黃辛攝
本次大會設立了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獲獎人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陳潤生院士、郝柏林院士、李衍達院士、羅遼復教授、張春霆院士和孫之榮教授,以表彰他們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陳潤生獲獎后表示,生物信息學在我國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是一門整合數學、物理、計算機等理工學科和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等學科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各位同行的努力下,生物信息學在中國蓬勃發展,已經產生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其在生物醫藥等研究領域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前景非常好,希望領域內的研究人員能夠不斷創新,堅持初心,傳承好精神。
陳潤生指出,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科技競爭和引領國際發展潮流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大數據的發展為醫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例如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綜合測序信息和家族病史后,選擇切除乳腺以預防乳腺癌。生物信息學研究者還需要著眼于未來,綜合考慮電子病歷、可穿戴設備提供的生理生化指標,影像學、組學、病人的動態數據和相關環境數據,抽提這些多尺度、異質化、時序的數據進行分析,為醫學的精準化發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作出貢獻。
孫之榮則表示,今天完成了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廣大學者的一個心愿,就是給我國老一輩的生物信息學開拓者進行一次頒獎。中國的生物信息學事業在這一批老先生的努力下,起步時間幾乎同國際上一致。希望新一代的生物信息學學者繼續努力,使得我國的生物信息學在國際上能夠取得領先地位。
當天上午,陳潤生做了題為從《新冠病毒、精準醫學到核酸藥物》的特邀報告。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洛南研究員分別做了大會報告。
當天,還舉行了“生物信息教學座談”和“青年科研生涯座談”,對我國生物信息學人材的培養進行討論。
參加大會的700余位學者學生中,還包括了很多非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大家均表示隨著高通量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對生物信息學的需求不斷增長,希望能夠與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以期一同解決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安全等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面臨的諸多關鍵科學問題。
2023年12月13日,應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的邀請,蘇州大學醫學院周哲敏教授作了題為“基于遺傳大數據的流行病主動防御技術研究”的科技學術報告,重點是微生物群體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及微生物組學等領域的最......
9月27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開幕。在為期2天半的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7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將圍繞“新冠病毒研究與轉化醫學信息學”“單細胞組學分析方法與應用”“人工智......
9月27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開幕。在為期2天半的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7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將圍繞“新冠病毒研究與轉化醫學信息學”“單細胞組學分析方法與應用”“人工智......
近日,由日本京都和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的生物信息學工具MHcut揭示,DNA損傷的自然修復系統——“微同源性介導的末端連接”,在人類細胞中發生的幾率可能比以往人們認為的要普遍得多。研究......
由世界最大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2016年出版的“臨床生物信息學的應用”在短短幾個月被下載近萬次,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重視和密切關注。該書融臨床信息學、醫學信息學、遺傳信息學、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為......
Duke-NUS醫學院、Bristol大學、Monash大學和RIKEN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革命性的計算工具,能夠準確預測將一種人類細胞轉變為另一種類型所需的細胞因子。這項研究發表在一月十八日Natu......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5年10月6-8日,2015BIOTECHNICA漢諾威生物技術展在德國漢諾威國際展覽中心舉辦。BIOTECHNICA將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實驗室技術綜合在一起,是歐洲最大和最......
今天的生物信息學家迎來了好時候。由于各個部門生成了幾乎無窮無盡的生物數據,因此形成了對于生物、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領域中有經驗的專業人才的高度需求。科學家如果能夠分析大量信息并將其清晰地展示給決策制......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等單位合作,在篩選鑒定腫瘤特異性抗原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其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著名雜志《癌癥研究》(CancerResearch)上。腫瘤特異性抗......
李國杰院士接受專訪69歲的李國杰院士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他的頭銜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等。不過,在他的學生的描述里,他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