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8, 20, 6208-6216)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08, DOI: 10.1002/adma.200801918)上。論文評閱人認為這項工作為將來設計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對有機光電子學和光通訊應用的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近紅外領域研究的深入和其應用范圍的擴大,特別是光通訊,公共安全和生物醫療等行業的發展和需求,迫切需要一種具有良好發光性能的近紅外材料。有機材料由于成本低、工藝簡單和結構易調控等優點而備受關注。到目前為止,重點研究的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主要集中在兩大類:一是稀土元素配合物;二是有機離子染料。由于稀土元素的f-f躍遷是宇稱禁阻的,其分子的激發需要通過配體與中心離子的能量轉移,發光效率較低。而有機離子染料由于靜電相互作用,分子容易因聚集而導致發光萃滅,并且主客體摻雜器件還存在著主體材料伴隨著紅外發光的問題以及效率低和制備工藝復雜等缺點。傳統有機非離子型發光材料則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可得到聚集態下較高的發光效率。但這類材料由于受分子結構設計和聲子振蕩對激子淬滅的限制,其發射波長很難設計到達1.0微米以上的近紅外區,目前報導很少。
該中心課題組首次將強電子給體與受體共軛連接,利用分子內電荷轉移機制,合成了一系列高效的近紅外有機非離子型發光材料。通過調控其中電子給體、受體和連接基團的結構,可使分子的最長吸收波長達到1.1微米以上,光致發射波長達1.5微米,與以往報道的材料相比,波長有大幅度的紅移。并且通過真空蒸鍍法制備了非摻雜的電致發光器件,器件發射很好的近紅外光,發射波長為1.08微米,效率可達 0.28%,比離子染料型器件的效率提高了近10倍。通過進一步優化分子結構,發射波長可調至1.22微米,接近了光通訊窗口, 是迄今為止有機近紅外電致發光器件中所報道的最長的發射波長。該材料合成簡便,器件發光效率高,除可用于信息顯示和夜視背景光源,在生物傳感等方面也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前景。(來源: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DOI: 10.1021/cm801911n,Dongge Ma,Zhi Yuan Wang)
更多閱讀(英文)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ke......
日前,江蘇省首張農業碳票在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成功交易。現場,通過碳匯有償競價拍賣,標值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農業碳匯,最終由紅寶麗集團以每噸75元的價格成功拍下,總價9800.25元。江蘇首張......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提名和推薦第五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候選人的通知。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及相關單位:按照“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獎辦法,計劃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屆獎勵的申請、提名和評選工......
土耳其阿卜杜拉·居爾大學研究人員開創性地重新設計了有機光伏電池的結構,賦予其半球形的外殼,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吸收和角度覆蓋率。這種創新設計有望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開辟新的前景,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能......
近幾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在活性層材料設計、器件加工優化、穩定性提高等方面取得了發展,特別是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9%以上,為未來商業化應用提供了保障。Y系列非富勒烯受體的出現,有效提高了OS......
近期,由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UNIST)化學系YoungS.Park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有機半導體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種名為“BNBN蒽”的新分子,為先進電子設備的發展開辟了......
以下是對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譯:使用于醫學成像的熒光合成染料類別,嵌入在癌細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動,誘發壞死。由于整個分子的振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皮秒,這些振動的氨基青黃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濃度下干擾事物的運作......
為響應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各部委“科技服務團”的各項工作安排,提高廣大科學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水平,掌握前沿行業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近紅外光譜技術服務平臺擬定于2023年11月9日舉......
波蘭科學院低溫與結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發光納米材料,可以隨著局部壓力的變化而改變顏色。科研人員用含有發光納米材料的油漆或清漆覆蓋結構元件,然后用合適的光線照射涂料,涂料的顏色會隨著給定位置......
波蘭科學院低溫與結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發光納米材料,可以隨著局部壓力的變化而改變顏色。科研人員用含有發光納米材料的油漆或清漆覆蓋結構元件,然后用合適的光線照射涂料,涂料的顏色會隨著給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