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9-26 09:06 原文鏈接: 日本棄核電目標生變與歐美能源巨頭博弈發展路

        周三,日本政府突然轉變態度,并未正式采納上周剛剛宣布的重大目標,即在2040年以前逐步退出核能發電。該計劃在上周宣布后,遭到了商業團體及地方經濟依賴核電站的社區的強烈反對。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領導的內閣表示,會將2040年的目標“納入考慮”,但正式宣布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承諾,即在經歷了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后,當對日本經濟的未來作出決策時,會“與當地政府及國際社會展開討論,并贏得公眾理解”。內閣決議寫道,能源政策的制定,將“富有靈活性,并以孜孜不倦的核實和二次檢查為基礎”。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座反應堆。

        此前一天,包括極富影響力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Keidanren)在內的日本最著名的一些商業協會的負責人,聯合召開了一次不尋常的新聞發布會,要求野田放棄2040年的目標。周三,他們贊揚了內閣的決定。

        日本工商會(Jap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會長岡村正(Tadashi Okamura)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個最后期限“首先就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核能批評人士對政府上周的承諾一直持懷疑態度,聲稱宣布的計劃模糊而拖沓,并且包含令人不安的漏洞。周三內閣態度轉變之后,他們又批評政府軟弱而優柔寡斷。

        日本核能監督機構,原子力資料情報室(Citizens’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er)秘書長伴英幸(Hideyuki Ban)指出,“我們只是看到政府對商界的一次又一次妥協。”

        逐步退出核能的原計劃是日本國家戰略擔當大臣古川元久(Motohisa Furukawa)在上周宣布的。當時他發布了一份題為《創新能源及環境戰略》的文件,稱日本將通過節能、使用化石燃料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這三種方法,努力在28年內停止使用核能。周三,他為內閣放棄2040年停用核能的目標進行了辯護,稱政府的本意是把這一時間點當作參考時間。

        他說,“這僅僅是進行決策時的一個問題,并沒有真正改變其內容。”

        但批評人士們認為,內閣態度的轉變,使日本終止核電項目的承諾受到了進一步質疑。這種承諾在2011年7月由時任首相菅直人(Naoto Kan)首次提出。今年9月以來,菅直人的繼任者野田佳彥,一直在推動在這個能源匱乏的國家重啟已經關停的核反應堆,不過他同時也作出了“減少日本對核能的依賴”的含糊承諾。

        2011年3月發生的大規模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多座反應堆熔毀,大量放射物質泄露。此次災難發生前,日本30%的電力由位于全國各地的54座反應堆提供,日本還曾計劃將核能供電的比例提高到50%。目前只有兩座核電站仍在運行,其余均處于關閉狀態。

        福島核事故后,政府舉行的一系列公開聽證會顯示,公眾對逐步停用核電表現出了壓倒性的支持。野田佳彥迫于壓力開始考慮替代能源。這些聽證會的主題十分明確,公眾不信任政府監督核安全的能力。

        但商業團體批評,任何裁撤核電的舉動都是不切實際的,會敲響日本制造業的喪鐘。日本制造業面臨亞洲其他國家成本更低的對手,已經顯著喪失了競爭力。而在日本各地,核電設施所在的社區擔心會失去政府補貼、稅收收入和就業崗位。這些地區也擔憂,核電站關停后,當地會成為乏核燃料的堆放地。

        周三,日本政府在改變立場的同時,還正式成立了一個監督核電產業的新機構,此舉的目的是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由于舊有的核電監管機構被指與核電站運營者形成了一種相互勾結的親密關系,而未能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類似福島核事故的災難發生,日本政府因此裁撤了舊的監管機關。

        然而新設立的監管機關已經遭到了批評。首當其沖的是田中俊一(Shunichi Tanaka),他是新機構負責制定核能政策,并擁有管理權的五人委員會的負責人。

        主張加強監管者并不信任田中俊一,因為田中曾協助領導過一個旨在增強核電產業的前政府委員會。這引發了新監管機構會像舊機構一樣寬松的擔憂。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Yukio Edano)表示,新的監管框架將確保“核電的監管者和受益者嚴格分開”。

        枝野幸男說,政府會幫助建立“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監管法規和災難應急預案”。

        歐美能源巨頭博弈發展路徑

        18日至19日,英國《金融時報》(FT)全球能源領袖峰會在倫敦舉行。但這一齊聚歐美能源巨頭的行業年會,今年的會議主題卻讓人讀出一些無奈。因為當歐債危機遭遇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能源行業的樂觀情緒顯然缺少了生長土壤,特別是在常規能源領域。

        當然,歐美能源行業不乏亮點,包括如火如荼的美國“頁巖氣革命”使天然氣供應預期大為改善,歐洲、美國及主要新興經濟體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競爭讓人看到行業的活力與希望。因此,穩固傳統能源開采和供應、聚焦高增長的新能源領域以及鞏固各自技術優勢成為歐美能源巨頭清晰的發展路徑。

        黯淡.常規能源

        歐洲公用事業巨頭西班牙伊維爾德羅拉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伊格納西奧?加蘭在峰會上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今年美國和英國的經濟增速預計為2.0%和0.2%,歐洲將出現0.3%的經濟萎縮,主要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和巴西經濟增長也明顯放緩,全球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已經導致能源需求和電力供應疲軟,進而使歐美公用事業公司股價走軟。

        2011年以來,全球傳統能源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主要體現在歐債危機削弱該地區能源需求前景以及中東北非動蕩局勢攪亂全球原油供應格局。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市場取代經合組織國家(OECD)成為拉動能源需求增長的主力。

        據英國石油公司(BP)6月底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2》,去年全球一次性能源需求增長2.5%,增幅與歷史均值一致,但低于2010年的5.1%。期間,新興市場幾乎包攬全球能源需求的凈增幅,其中中國承擔了約71%的凈增幅。

        數據還顯示,去年全球石油需求僅增長0.7%至8800萬桶/日,增幅為化石燃料中最小;石油產量增長1.3%至8357.6萬桶/日。同期,石油需求占全球一次性能源需求的比重連續第12年萎縮至33.1%,但仍為全球第一大能源品種。

        另外,去年全球核能需求下降了4.3%,創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日本核能消費下降44.3%,德國下降了23.2%。而去年全球水電需求僅小幅增長1.6%。

        從股價表現上看,加蘭表示,以歐元作為計價單位,2008年至2012年9月14日,歐洲公用事業公司股價累計下跌58%,目前市盈率僅為8倍,英國和美國公用事業公司同期累計跌幅均為7%,市盈率分別為12倍和15-17倍。

        未來.可再生能源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能源需求習慣難以改變,石油和煤炭仍將是一次性能源消費的主力。不過,伴隨著可再生能源近年來不斷技術攻關,市場發展壯大,人類能源消費結構已開始發生明顯變化,綠色能源發展道路逐漸成為共識。

        “所有的事情都在表明,‘綠色道路’是智能發展的道路,是唯一發展的道路。”丹麥氣候、能源與建筑部長馬丁.里德加德在論壇間隙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顯得十分自信。當然,作為全球風電和生物質能領域領頭羊,丹麥在這一領域確實具有發言權。

        據BP年鑒,除水電外,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長17.7%,其中,歐盟消費占比達41.5%,非經合組織國家占比為24%。而占全球總人口約0.08%的丹麥,其可再生能源占比達2.8%。目前,丹麥的人均風電裝機容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0倍,位居世界第一。按其可再生能源戰略,丹麥計劃到2020年,全國電力需求的50%將來自風電。

        當然,丹麥并非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唯一明星,特別是在風電和太陽能項目上,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目前的技術差距正在不斷縮小,部分發達經濟體甚至因新興經濟體的成本優勢,采用反傾銷立案調查等手段對后者進行“狙擊”。

        BP年鑒顯示,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17.7%,其中風電以25.8%的增幅領先,其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中所占比例首次過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是風力發電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太陽能由于比較基數較低,去年發電量增幅達86.3%。

        不過,并非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都十分迅猛。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產僅小幅增長0.7%,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增幅。BP認為,這是因為汽油中的乙醇燃料比例已達到所謂“摻混瓶頸”,美國生物燃料生產增速放緩,但也達到了10.9%;巴西由于甘蔗欠收,去年生物燃料生產大幅減少15.3%。

        BP生物燃料首席執行官菲利普?紐認為,南美國家使用生物質能作為汽車動能的技術已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未來的發展瓶頸在于成本降低和基礎設施,如燃料添加基站等。他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發電量的11%。歐盟在2030年將有26%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處在領先地位,但中國和美國將在這一領域發起強勁挑戰。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秘書長阿德南?阿明在峰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風電技術已處在國際領先地位,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2015年相關戰略的推出,中國在這一領域將獲得更長足發展。

        亮點.非常規天然氣

        “北美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仍將保持充裕狀態,天然氣需求來自各個方面,并在某些領域開始替代石油或煤炭。”全球最大天然氣管道運輸商加拿大安橋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丹尼爾的自信來自這一行業巨大的潛力。

        近年來,北美地區的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技術獲得明顯突破并日趨成熟,特別是美國的頁巖氣實現了大規模商業化開采,使得當地天然氣供應顯著提高、價格不斷走低,并導致天然氣及其相關行業大洗牌,被業界稱為“頁巖氣革命”。

        據BP年鑒,2011年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3.1%,其中美國天然氣產量增幅達7.7%,連續第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其他漲幅較大的還有中國(8.1%)、卡塔爾(25.8%)和俄羅斯(3.1%)。2011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2.2%,其中全球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市場美國的增幅為2.4%;非OECD國家如中國、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天然氣需求增幅為21.5%、13.2%和11.6%,這抵消了歐盟同期9.9%的需求萎縮。

        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到2035年,美國天然氣產量將從2010年的21.6萬億立方英尺提高至27.9萬億立方英尺,其中,頁巖氣產量將從2010年的5萬億立方英尺提高至2035年的13.6萬億立方英尺,即頁巖氣貢獻了全部的增量。

        在價格方面,今年8月,美國Henry Hub天然氣現貨均價在2.8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較7月均價下降0.11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05美元下滑30%。在股價表現上,2009年至2012年8月,標普天然氣公用事業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20%,是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作為受益企業之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安橋公司股價走出一輪上升行情,從2008年年底的16美元升至目前的39美元上方。

        與此同時,由于美國頁巖氣革命大有重塑全球天然氣格局甚至影響能源局勢的勢頭,許多國家開始在這一領域尋求突破。本月,中國啟動頁巖氣探礦權的第二輪招標,呈追趕之態。

        峰會間隙,丹尼爾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關于中美、中加頁巖氣開采技術合作問題時表示,中國頁巖氣開發有巨大的潛力,中美和中加在這一領域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但顯然,“漂亮話”難以掩蓋美國的技術保護主義做派。加拿大石油與天然氣資訊企業羅杰斯公司總裁巴里?羅杰斯就向記者坦承,基于對戰略能源和核心技術保護的考慮,事實上美國很忌憚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更遑論雙邊技術合作與交流。

        “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敗就是一個很著名的例子,這一點我想中國能源行業都知道。”羅杰斯的“總結陳詞”意味深長。

    相關文章

    若俄羅斯完全斷供歐洲今冬仍將面臨天然氣危機?

    在周一(7月17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天然氣安全評估報告》中,國際能源署表示,即使歐洲的天然氣儲存庫在10月前達到接近100%的儲備,但也“不能保證”未來市場不會出現緊張局面。近幾個月來有關天然氣......

    6月份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為52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2%

    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消息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生產保持增長,發電量416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分品種看,1-6月份火電同比增長7.5%,水電下降22.9%,核電增長6.5%,風......

    江西新能源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半壁江山

    截至2023年6月底,江西省全口徑發電裝機5803.7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907.1萬千瓦,占全省全口徑發電裝機總容量的50.1%。這表明,江西省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過煤電裝機成為全省發......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強勁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更新》報告認為,由于政策支持、化石燃料價格上漲、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項目的積極推進,預計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新增1/3,明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繼續增長。根據......

    培養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未來可期

    據《日本經濟新聞》最近報道,今年4月,總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歲實驗室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藻類培養設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生物燃料。該公司的目標是在用培養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時,將其成本控制......

    院士論碳:可再生能源主導能源轉型,政策是首因

    直立人學會用火這一技能時,人類歷史上的能源發展也邁出了重要一步。隨后的發展進程中,煤炭、石油、天然氣主導了全球能源結構,“下一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前進的方向,那就是新能源主導的能源時代。”在6月1......

    地下也能儲存天然氣?看楊春和如何向地下要空間

    今天來認識一位向地下要空間的“能源衛士”。他主持建造了亞洲首座地下鹽穴儲氣庫,解決了層狀鹽礦大型儲氣庫建造這一世界難題,書寫了讓采空區地質隱患向寶貴地下儲庫資源轉變的傳奇,他就是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

    陜京天然氣輸氣設備核心部件實現國產化

    記者18日從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技術部門獲悉,陜京天然氣輸氣管道榆林壓氣站RY3403機組例行檢修后平穩運行超過三周,各項指標符合要求,企業研發團隊自行研發的內部高速運轉核心部件帶動的驅動端和非驅動......

    全球能源轉型面臨“南北鴻溝”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新發布的報告稱,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能源危機刺激了全球能源轉型投資,但投資額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距,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缺少可用于投資的資源。專家指出,當前,國際社會亟需......

    我國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再獲突破

    4月7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又獲重大突破,公司部署在四川省達州市的頁巖氣專探井雷頁1井,試獲日產氣42.66萬立方米頁巖氣流。該井埋深超4000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