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建立了一種仿生腸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腸屏障損傷、腸粘液細胞分布異常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為新冠病毒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導致全球大流行,構成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臨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癥狀為主,但仍有20%到50%的患者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癥狀,包括腹痛、腹瀉、便血,甚至腸道穿孔等。另有報道在COVID-19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可發現病毒RNA,提示腸道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擊的另一個主要靶器官。盡管已有基于細胞和動物水平的感染模型,但針對新冠病毒誘發腸道感染的研究并不多,感染機制仍不清楚。特別是現有研究模型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尚難以反映人體腸道組織界面、多細胞組成及粘液分泌等器官特異性關鍵特征。
人體內腸道具有消化、吸收和分泌等功能,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組織包含復雜的多細胞成分、腸絨毛結構、粘膜和微生物菌群等,其中腸上皮組織屏障對于維持宿主—微生物穩態和抵御外界病原體感染至關重要。本工作從人體腸道結構和功能特點出發,仿生建立了一種多層設計的可灌注腸芯片裝置,模擬包含多種人源腸細胞、組織界面、3D細胞基質和機械流體等復雜因素的腸組織微環境。實驗中,研究者通過在多層腸芯片裝置上下側腔室內進行人腸上皮細胞、黏液分泌細胞、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和人免疫細胞的3D動態共培養,可形成具有人腸上皮—血管內皮界面特征的腸組織屏障,并呈現典型的腸絨毛結構、粘液分泌和屏障完整性等功能。
利用該芯片裝置,研究者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BSL-3實驗室內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當腸芯片裝置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在人腸上皮細胞內可見大量病毒復制,同時出現絨毛破壞,粘液分泌細胞分布異常,鈣粘蛋白表達水平降低等多種腸組織屏障損傷改變。此外,病毒感染還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以及細胞間連接蛋白(VE-cadherin)表達降低等改變。轉錄組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誘發人腸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出現異常響應,包括免疫反應相關信號通路(如TNF和NF-kappa B)激活、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相關基因(如TNF,IL-6和CXCL10)表達升高等一系列變化。
本工作中,研究者首次嘗試利用微流控仿生腸芯片裝置探究新冠病毒誘發的腸道感染,發現新冠病毒可導致人腸組織屏障功能障礙,內皮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等一系列病理過程。這種腸芯片感染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于組織水平的腸器官生理特點以及對新冠病毒的病理響應,并具有建模周期短、耗費低和易于動態觀測等優勢。后續工作可進一步結合人體多種腸道免疫細胞和腸道微生物等因素,在芯片上建立更加復雜的腸道免疫微環境,對于深入研究腸道病原體與宿主間相互作用以及病毒傳播途徑等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于近日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
2023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課題組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周溪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quo......
近期,一種名為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傳播最快新冠變異株來襲當......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爆發以來,已成為目前較為嚴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質/代謝物是監測新冠-宿主間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的靈敏靶標,但其在奧密克戎毒株輕癥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種疫苗的患者體內特征性變化仍不......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
2020年7月,位于法國里昂的CroixRousse醫院宣布,他們正在使用一款新型的高靈敏度人體呼出氣體分析儀,該儀器有望在幾秒鐘內快速識別和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款分析儀器的運作方式與傳統PCR測試不同......
XpresysLung作為IDH公司的診斷產品,給肺部結節患者帶來福音,該方案利用血液蛋白質組學技術針對組學水平下挖掘出來的潛在標志物進行進一步篩選,并利用算法在實際樣本中學習,最終挖掘出13個bio......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會導致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綜合征,這或許就與2019年出現的已知會引起輕度季節性感冒的其它冠狀病毒形成了對比,同時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何一種冠狀病毒對人類所......
人們對SARS-CoV-2冠狀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啟動它的復制過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人類蛋白SND1與SARS-CoV-2蛋白NSP9共......
近期,支原體肺炎在我國的發病有所上升,特別是在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顯著。支原體肺炎是我國5歲及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其致病方式與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今年,支原體肺炎的發病呈......
伴隨病毒變異不斷涌現,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其中,新冠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為主要的變異毒株在全球范圍造成廣泛的感染,因此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的高度關注。這些先后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