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成功創制了高蝦青素玉米種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上。
論文通訊作者陳茹梅介紹,蝦青素屬于類胡蘿卜素的一種,通常存在于藻類、蝦、蟹等海洋生物中,由于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和保健功效,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該研究采用合成生物學的“源-庫-流”策略設計了蝦青素代謝途徑,通過增加番茄紅素的合成,并使用RNAi技術引導番茄紅素向β-胡蘿卜素的轉化,使用種子特異性雙向啟動子驅動β-胡蘿卜素羥化酶基因和β-胡蘿卜素酮化酶基因,在玉米籽粒里將類胡蘿卜素合成途徑延伸至蝦青素合成。
用這種辦法創制的高蝦青素玉米種質含量達到47.76-111.82毫克/千克干重,是已有蝦青素基因工程谷物中報道的6倍。
采用這種高花青素玉米種質飼喂蛋雞后,所產雞蛋蛋黃中可積累12.10-14.15毫克/千克的蝦青素,每枚雞蛋蝦青素含量約為540微克,可滿足人體日常抗氧化保健需求。
該研究還建立了蝦青素形態檢測方法,可一次性分析出玉米和蛋黃中反式、9-順和13-順三種蝦青素的同分異構體。
研究成果體現了生物技術在創制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強化產品上的有效性和延展性,創制的營養強化產品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該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
12月2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中農大)舉行的高產高蛋白玉米科技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高產高蛋白玉米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依托洪山實驗室,整合華中農大植物科技學院、信息學院、資環學院等多學院......
記者13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校長、湖北洪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嚴建兵教授團隊研究鑒定到一個影響籽粒脫水的小肽(即蛋白質片段)microRPG1。該小肽是玉米及其近緣種中特有的一種含31個氨基酸的新型......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李敬輝10月2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各地秋糧陸續豐收上市,逐步進入購銷旺季,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今年秋糧收購形勢會商研判。近期,中儲糧在黑龍江等主產區也啟動了新季玉......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的生活中,玉米是絕對主角——辦公桌上擺滿了玉米棒子,外出便是天南海北地看玉米;名片上印著玉米卡通形象,給自己起的微信名就叫“玉米團長”。截至目前,趙久然率領團隊已......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更是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所在。實施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能夠幫助種糧農民有效抗御風險,保護種糧積極性,守護好農民“錢袋子”。不久......
近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鮮食玉米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JCR和中科院Top1區,影響因子8.2)在線發......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海洋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研究人員,通過圖位克隆、轉錄組和代謝組等生物學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塊調控......
草害是制約玉米高產穩產的關鍵要素之一,田間雜草與玉米爭奪水、肥、光和空間,且易滋生病蟲害,化學除草是玉米田首選的除草方式。草甘膦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劑,其滅生性的特點在防治雜草的同時對玉米也會產生藥害,培......
8月26日,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與河北沃土種業簽訂“基因編輯玉米增密增產種質創制、輕簡品種選育與配套化控技術研制”合作研究協議。三方將合作開發基因編輯玉米增密增產專利技術,創制基因編輯增密增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