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小鼠體內的一個玻璃窗,科學家們得以窺視機體深部器官癌細胞的積聚。近日來自荷蘭的研究人員通過外科手術將一個透明的玻片移植到了動物的腹腔,透過這一玻片觀察,他們確定了癌細胞從侵染新器官時的移動狀態至非遷移狀態從而使得細胞能夠繁殖和建立新腫瘤這一過程中所發生的轉變。這項新技術發表在10月 31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將幫助闡明重要的癌癥轉移早期步驟,還有可能推動轉移靶向藥物的開發和篩選。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分子生物學家Zena Werb (未參與該研究)說:“轉移是癌癥的一個重大問題,且目前對于其早期和晚期步驟知之甚少。知道細胞一開始運動遷移到肝臟并不令人意外,然而這卻是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它。”
英國癌癥研究署腫瘤細胞生物學家Erik Sahai (未參與該研究)說:“最有意思的是,轉移位點是在機體的深部,這使得當轉移灶還只有2、3、4個細胞大小的階段時很難弄清楚正在發生什么。”一扇進入如肝臟等高轉移器官的窗口,讓科學家們得以深入了解癌細胞離開原發腫瘤后在新位點建立的過程。“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Sahai說。
過去在活體生物中建立轉移的圖像主要依賴于皮瓣術,剝開部分皮膚,利用顯微鏡對小鼠體內熒光標記細胞進行成像。在每次成像之后將皮膚恢復原樣,再剝開另一處進行又一輪的成像。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Robert Hoffman(未參與當前研究)說:“這對小鼠是微創。”他的研究小組曾利用這一技術在肝臟和胰臟中檢測轉移。但它需要每次都進行一次小手術來重開皮瓣,而一個成像窗口只需一次侵襲性的手術。
為了簡化這一過程,Hubrecht研究所的Jacco van Rheenen和Laila Ritsma移除了小鼠部分的腹腔壁,插入包繞生物相容性鈦環的圓玻璃片,用縫線和組織膠將它們固定到周圍肌肉上。Sahai指出一直以來其他的成像窗被用于檢測肺臟和大腦的轉移,然而直接觀察小鼠肝臟的新窗口更為輕巧,使得小鼠能夠正常活動而不會破壞玻片,其數周仍留在適當的位置。van Rheenen說因為只進行一次手術,感染的風險也隨之減低。
為了建立轉移過程的圖像,Ritsma和van Rheenen將表達熒光標記的結直腸癌細胞諸如到脾臟。細胞隨后進入血流,擴散至全身,包括肝臟。觀察細胞進入肝臟并長成新腫瘤,在早期研究人員看到當細胞團還非常小之時,細胞是活躍的,運動并從細胞團逸出。然而當細胞團體積增大后,細胞變得靜止。
利用抑制劑阻斷這一過程早期的細胞運動導致了細胞團的生長速率減慢,其后大細胞團數目減少,這表明早期的運動是成功轉移的一個重要過程。
原發腫瘤周圍組織的細胞移動和侵襲是轉移細胞前往新位點的第一步,研究數據表明細胞在新位點生長之時也發生了相似的過程,“從而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樂觀的看法,我們開發的應對原發腫瘤位點侵襲的策略有可能也適用于細胞剛到達第二位點之時,”Sahai說。
腹壁視窗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檢測旨在靶向轉移的治療,探討為何有些治療未如預期那樣起效。Saha說:“利用這些方法,我們可以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藥物有可能無效的原因。”
俄羅斯薩拉托夫國立大學科研人員確定了黑素瘤細胞受到激光輻射發熱并產生的超聲波信號參數,從而開發出找到血液中癌細胞的有效技術。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眾所周知,大約90%癌癥患者的死亡與癌......
癌細胞離開原發腫瘤后會通過“休眠”來躲避免疫和藥物治療,但當其“蘇醒”后,會擴散到身體不同組織并復發,形成轉移性癌癥。癌細胞如何保持數年休眠狀態以及為何會“蘇醒”一直是癌癥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謎團。近日,......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癌癥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描述了通過限制熱量“餓死”癌細胞的最新線索——飲食模式抑制胰腺癌小鼠模型腫瘤生長的獨特機制。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的目的并不是推薦飲食,而是真......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腫瘤發病機制復雜、早期診斷篩查技術少及缺乏有效的腫瘤早期診斷標志物,絕大數患者就診已處于腫瘤的晚期階段。目前,腫瘤學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腫瘤組織的臨床分析與腫瘤細胞......
CAR-T細胞是經過基因改造的T細胞,用于通過靶向特定的癌癥相關蛋白或抗原來發現和殺死癌細胞。CAR-T細胞療法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非常有效,但由于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實體瘤中面臨挑戰。通常,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研究員洪潔和陳豪燕團隊發現,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ETBF)處理大腸癌細胞后產生的外泌體中miR-149-3(微小RNAmiR-149-3p)減少,促進了Th1......
近日,一款腫瘤免疫療法——CAR-T細胞療法“火”了起來。據報道,2019年7月陳女士被確診為淋巴瘤。今年6-8月期間,她在接受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血液科教授趙維蒞團隊的CAR-T細胞治療后,癥狀完全......
近期,美國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由KRASG12C基因突變導致的癌癥患者產生癌細胞耐藥的潛在機制。該研究在《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
如人類一樣,細胞也有“生物鐘”,會依據自然的“晝夜交替”周期來調節各類蛋白的高低表達,以此控制新陳代謝。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癌細胞卻“偷偷”在“加班”,能夠不顧晝夜節律來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加速擴張。......
闡明介導子如何與TFIID串擾促進啟動子-增強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對于揭示增強子功能的機制非常重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Genes&Development上題為“ThePolIIpre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