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PACSIN1作為一種重要的Tau結合伴侶通過促進微管動力學調控了軸突延伸和分支。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16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陳建國(Jianguo Chen)教授和滕俊琳(Junlin Teng)副教授為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陳建國教授主要從事神經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神經細胞內神經絲(NF)和微管體系構建分子機制方面及衰老研究方面曾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EMBO、JBC等權威學術雜志上。
tau蛋白是一種微管相關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它的細胞功能在于與微管蛋白結合促進其聚合形成微管。tau蛋白結合的微管蛋白可作為微管組裝早期的核心,進而促進其他微管蛋白在此核心上延伸聚集形成微管。它可以在微管間形成橫橋(cross bridge),可維持并加強微管的動力學穩定性,降低微管蛋白的解離,并誘導微管成束,參與神經元的生長發育維持軸突的形態,有利于微管的穩定。
過去的研究表明培養細胞系中的tau蛋白可以促進神經的延伸。當tau蛋白發生異常磷酸化或糖基化以及泛素蛋白化時,tau蛋白會失去對微管的穩定作用,導致神經纖維退化,功能喪失,引起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等神經退行性腦病。
在這篇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軸突中發現一種稱作PACSIN1的蛋白與Tau存在相互作用,通過促進微管動力學調控了軸突延伸和分支。阻斷 PACSIN1可提高Tau與微管的結合能力,導致受損軸突延伸和小鼠背根神經節細胞(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DRGN)分支數量增高。在PACSIN1阻斷的背根神經節細胞中,更多數量的Tau傾向在生長錐中心域累積,促進了微管網絡的穩定。
新研究結果表明PACSIN1作為一種重要的Tau結合伴侶參與調控了微管動力學和軸突可塑性形成。了解PACSIN1這一微管動力學調控機制對于深入了解神經發育和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陳建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理論生物學中心成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研究方向: 細胞分子生物學
研究興趣: 細胞骨架,神經系統的發育及細胞分化
教育經歷: 1978-1981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82-1985 浙江農業大學,碩士畢業;1989-1994 北京大學 博士畢業,1991-1994東京大學 交換學生
工作經歷: 1985-1989 浙江農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助教,講師;1994-現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教授,其中1996-1999東京大學醫學部,訪問學者;1999-2000 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系 訪問學者。
兼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實驗生物學報》、《動物學報》、《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從事專業為細胞生物學;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神經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神經細胞內神經絲(NF)和微管體系構建的分子機制方面及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有關論文在 Nature(自然), EMBO(歐洲分子生物學雜志), Mol. Biol. Cell(細胞分子生物學), J. Cell Biology(細胞生物學雜志), J. Cell Science(細胞科學雜志)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并被國外學術刊物及細胞生物學教科書廣泛引用。部分研究結果多次被寫入國外經典的細胞生物學教科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細胞分子生物學》)等。
滕俊琳
任職 2005-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
教育
2002-2004,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細胞生物解剖學系 博士后
1998-2002,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分子細胞生物學專業 哲學博士
1989-1993,浙江農業大學(現浙江大學) 農學碩士
1980-1984,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 理學學士
瑞士帝肯(Tecan)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財務報告,面對全球生物制藥行業資本支出縮減及中國市場需求疲軟等挑戰,公司通過結構性調整與技術創新保持業務韌......
3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科赴官方處獲悉,科赴旗下皮膚健康與美容品牌大寶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攜手成立的“大寶-北大抗衰老聯合實驗室”于北京大學正式揭牌,開啟長期深度學術合作。據了解,聯合實驗室將在大......
“2025數智科技賦能生命科學會議、2025生命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會議暨新品推介會”日前發布會議議程:2025數智科技賦能生命科學會議議程2025生命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會議暨新品推介會議程兩場會議聯袂第十......
在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類囊胚是近年來科學家們探索的熱點。3月10日,記者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近期成功利用老齡猴重編程干細胞,高效構建了猴類囊胚,并進一步結合微流控技術,首次實現......
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日前在國際上發布一項“腎臟成像組計劃”,擬通過多模態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率先構建全腎臟數字圖譜。據悉,這一“數字腎臟”能使腎臟疾病機理更“清晰可見”,為腎臟疾病的精準診斷、新藥研發......
你知道嗎,我們身邊的植物其實都像精密運行的“智能工廠”,每片葉子的舒展、每個根須的伸長都遵循著復雜的“工作指令”。3月6日,深圳理工大學合成生物學院特任教授祁林林與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Jiíriml團......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像一個神秘的巨人,靜靜地佇立于青山綠水間,不斷釋放著強大的中子束,為我們打開了探索微觀世界的大門,也在諸多領域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散裂中子源借助高性能質子加速器,產生高能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深有感觸。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
當前中國生物醫藥市場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面對資本寒潮、地緣政治、創新藥與各類newmodality激增、出海/NewCo趨勢等多維影響與行業趨勢,行業各方應如何面對這些機遇挑戰與破局?為了促進生......
近日,北京智源深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源深瀾”)憑借其創新的工業級蛋白質智能自動化制造平臺,在生命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技術革命。這家由王承志博士創立的公司,正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和改造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