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14 11:17 原文鏈接: 清華大學:優化人才服務激發創新活力

      每月召開高層次人才工作會議,定期匯集信息,建立跟蹤機制,認真做好高層次人才工作條件支持清單;大幅提高科研啟動經費支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重點課題;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學科交叉,打造課題攻堅團隊,發揮人才協同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清華大學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近年來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近年來,清華大學持續加大匯聚一流人才力度,面向全球,主動出擊延攬高端人才,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介紹:“2017年,學校黨委根據黨和國家需要,結合學校發展實際提出‘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前后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中長期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近年來,通過引進人才,清華大學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工程、景觀學、天文學、藥學等新建學科的快速發展。2020年,清華大學成立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干事陳馮富珍擔任院長,助力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此外,學校鼓勵院系對標學校發展目標確定自身發展規劃和人才引進標準,推動院系將引才工作落實落地并成為自覺行動。

      清華大學電子系青年教師汪玉,2009年入職助理研究員,2014年即被聘為教研系列準聘副教授,2018年被聘為長聘教授,2020年成長為電子系主任;短短幾年,成為在教學、科研、管理上全方位成長的杰出人才。其成長經歷折射出清華大學用心用情培養青年人才的實踐探索。

      青年教師處于人生最有活力、最富創造力的階段,學校重視青年教師培養,為他們施展才華搭建舞臺、提供保障。“學校要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讓他們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人才辦副主任張強說。

      記者了解到,2019年來,清華大學著力實施“水木學者”計劃,育好苗、選好材,為處于學術生涯初期的青年人提供一流的學術環境和良好的生活待遇,讓青年學者潛心學術研究、厚積學術底蘊。同時,加大學術支持,著力解決青年人才成長的瓶頸問題,比如,為新入職教師建立科研啟動費制度,幫助青年教師順利開展研究工作;打破傳統的“博導”制度限制,給予青年教師同等學術待遇,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同樣可以獨立指導博士生,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項目。

      助力開展基礎和前沿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清華大學明確教研系列教師至少40%工作量用于課堂教學等育人工作。在持續開展“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良師益友”評選基礎上,學校設立新百年教學成就獎、年度教學優秀獎,給予潛心育人的教師以崇高榮譽和充分肯定。

      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引導教師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研究真問題。學校成立了高等研究院、數學科學中心、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腦與智能實驗室、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智能產業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等機構,大力開展基礎和前沿研究。

      “堅決破除‘五唯’,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體系。” 人事處處長王宏偉介紹,清華大學將繼續以高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離不開良好的體制機制。“學校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突破制約人才隊伍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頸問題。”副校長鄭力介紹,學校建立了分系列管理制度,根據崗位職責設置三個職務系列:教研系列以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并重,自主選擇學術研究方向;研究系列以學術研究為主要職責,主要根據科研團隊建設需要設置;教學系列以課堂教學為主要職責,主要面向量大面廣的基礎課教學需求設置。對不同系列教師采用不同評價標準。

      清華大學還建立了準聘長聘制度,教研系列教師設置6年準聘期,到期后院系和學校通過同行評審等程序對其進行考核,遴選出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優秀人才,建立長期聘用關系,鼓勵他們從事長周期、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充分激勵教師內驅發展的創新潛能。

      多年來,清華大學堅持實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牽頭制定人才規劃,針對重點難點問題直接抓、抓具體。學校每月召開隊伍建設領導小組會,多部門聯動配合,優化人才服務流程,做好教學、科研條件支撐和生活保障工作。

      “我們要堅持人才強校,把人才放到最能發揮作用的位置上,為人才成長營造適宜環境、提供有利條件。”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


    相關文章

    清華大學化學系復系后第一位博導宋心琦因病逝世

    2024年6月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清華大學化學系退休教授宋心琦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6月7日17時32分在北京辭世,享年95歲。宋心琦同志1928年8月出生于江蘇省......

    2025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躋身前20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發布2025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12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好大學。中國方面共有107所大學上榜,近7成中國內地大學排名上......

    清華大學研制出世界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電子皮膚

    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 (記者華凌)記者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創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多種機械信......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

    朱邦芬院士:有利學者培養科研品味的環境尚待形成

    時下,隨著2024年春季學期進入尾聲,一批年輕學子即將結束自己的求學生涯,進入科研崗位。同時,有更多年輕學子會在不久后開啟自己的研究生學業。在此過程中,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更適合哪些科研領域、選擇何種科研......

    朱邦芬:有利學者培養科研品味的環境尚待形成

    時下,隨著2024年春季學期進入尾聲,一批年輕學子即將結束自己的求學生涯,進入科研崗位。同時,有更多年輕學子會在不久后開啟自己的研究生學業。在此過程中,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更適合哪些科研領域、選擇何種科研......

    36歲獲杰青資助時隔一年他再發Science

    人體皮膚對機械刺激的感知源于機械感受器的傳導,它將外力轉化為電信號。雖然模仿這些機械感受器的空間分布可以使電子皮膚的發展能夠解耦感應法向/剪切力和應變,但它仍然難以捉摸。2024年5月30日,清華大學......

    一天2篇Nature+封面清華大學兩團隊最新科研突破

    大量子位容量和單個讀出能力是大規模量子計算和模擬的兩個關鍵要求。作為量子信息處理的主要物理平臺之一,離子阱已經在一維Paul阱中實現了數十個具有位置分辨讀出的離子的量子模擬,在二維(2D)Pennin......

    又“土”又甜!這位清華博士用混凝土戒指求婚成功

    在清華大學畢業活動現場一位博士畢業生拿出一枚自己親手制作的混凝土戒指向愛人求婚并告訴所有人“這枚戒指就像我們的愛100年不腐蝕不變質”2016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啟航獎頒獎典禮現場,金獎獲得者姚國友向愛人......

    又“土”又甜!這位清華博士用混凝土戒指求婚成功

    在清華大學畢業活動現場一位博士畢業生拿出一枚自己親手制作的混凝土戒指向愛人求婚并告訴所有人“這枚戒指就像我們的愛100年不腐蝕不變質”2016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啟航獎頒獎典禮現場,金獎獲得者姚國友向愛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