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義 張巧玲攝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到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需要創新驅動,通過自主創新,徹底摘掉‘山寨’的帽子。”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杜善義說,他一直在仔細琢磨報告的內容,尤其是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部分。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目前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期,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杜善義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當前經濟和科技都已實現全球化,這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杜善義認為,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是傳統產業升級,都應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并且不能對國外的技術產生依賴,不能再走模仿的老路,否則就不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他舉例說,長期以來,我國碳纖維產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其發展一直受制于人,目前我國碳纖維市場仍由國外控制。而要打破這一現狀,就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提高核心競爭力。又如,我國的航天工程、超級計算機研制等,都是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提高了核心競爭力;此外,我國的高速鐵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通過創新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十二五”乃至未來數十年一個重要的戰略性任務。我國對此還確立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
“這是在周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國家、市場和社會的發展需求,作出的頂層設計。”杜善義說,在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有的是先導性產業,有的是與國民經濟直接相關的產業。但無論是哪種類型,它們都需要創新驅動。
杜善義認為,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但主體需要與附體結合。“猶如一架飛機,主體是機身,附體是兩翼,兩者結合,飛機才能真正起飛。”杜善義說。
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的“兩翼”,一是國家需求和市場導向,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前提;二是產學研結合,這能夠使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前沿相結合。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躋身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列,這既給產業發展帶來了活力,同時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杜善義說。
不過,杜善義建議,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含量很高,因此,投資相關產業的企業一定要在對產業市場情況、技術成熟度以及企業技術基礎等情況進行客觀分析之后再行動。
5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近日開展第二批中央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建設,在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生物制造等36個領域,支持40家中央企業布局52個原創技術策源地。兩批布局后,共有58家中央企業承建97個原......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遴選確定首批啟航企業、深化精準考核……今年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近日相關部門接連部署,釋放出改革全力攻堅的信號,相關重點任務獲得明確。其中,上市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對于實......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一批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計劃擬資助項目,77個項目將獲近5億元資助,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經濟、集成電路、超高清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據不完全......
31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實現穩步成長,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統計......
7月16日,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首屆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原校長黃慶學出席大會并致開幕辭。來自山西省科技廳、工信廳、科協、民......
“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正式發......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采咨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采購經理指數(EmergingIndustriesPMI)60.2%,比上月上升6.3個百分點。從13個分項指標來看,同上月相比,正向指......
金融,通俗指錢在閉環設計下的流動過程。資本先天具有逐利性,但無論是原始形態金融誕生后的300多年間,還是現代金融產生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其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定位和使命從未動搖過。政策如風、金融如水、實業......
特色顯,綠色現,產業新,步伐快。奔跑在新時代道路上的中國城市,正在聚焦新興綠色產業,打造城市發展的新名片。“炮聲一響,黃金萬兩”,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開發礦產資源一度成為致富的主要手段。現在,這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