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02 14:25 原文鏈接: 沒有“土味兒”的期刊不是一流期刊


    依賴國外數據庫,用SCI影響因子和h指數高低論英雄,“模仿”“跟隨”“照搬”的方式發展中國的科技期刊的路徑依賴亟待改變。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文件,制定了“2035年科技期刊躍居世界第一方陣”“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國家學術水平的知名期刊”等目標,旨在提升全球科技競爭力。

    什么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應該如何發展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四種一流期刊

    理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4個維度——指標意義上的一流、質量意義上的一流、文化意義上的一流和生態意義上的一流。

    指標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堅持結果導向和績效考核的辦刊理念,強調所有工作均要以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為中心,通過持續的數據對比或對標,查漏補缺,進而實現目標指標的達成,其依靠的主要力量是職業化的編輯團隊和營銷團隊,堅持數據庫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本質上是一種對標指標的一流建設模式。當下國內科技期刊大都遵循此邏輯辦刊,為了進入各種來源期刊,各科技期刊在實踐中不得不采取各種極端的做法,如只發表關注度高的話題、影響力高的作者稿件,無限制將文章的篇幅拉伸、減少篇數,以提高影響因子數值。

    質量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堅持內容(質量)為王的辦刊理念,強調內行辦刊,通過雙向匿名同行評議等制度來加強過程控制,保障期刊發文的學術質量和學術底線,學者編輯化或學者型編輯是其重心。這種建設模式,在辦刊理念由綜合化轉向專業化的實踐中,已經為廣大的學術期刊從業者所認同和肯定。

    文化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僅強調對標世界標準,還更加注重科技期刊建設要與國家民族的歷史傳統、創新戰略以及區域創新的發展需求相結合。通過本土化的實踐探索,打造某一區域/領域的品牌特色,走差異化、錯位化的發展之路,從而形成具有一國或一地特色欄目,而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模仿和追隨。

    生態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注重將圍繞科技期刊建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宏觀層面的國家、政府、區域等,也包括微觀層面的讀者、作者、編者、專家、期刊評價中心等)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實踐,或通過改變學術期刊發展生態環境鏈條上的某一個環節或節點,來突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或體制機制障礙,從而實現創建能夠引領世界一流學術風向和辦刊實踐的網絡化交互共生系統。即通過點上的突破,倒逼整個科技期刊發展生態的變革,其目標指向科技期刊學術引領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當下,在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指標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模式依然占主流,質量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模式也占有很大比例,文化意義和生態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模式實踐才剛剛起步,真正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指標一流是一流中的末流

    指標上的一流本質上是一種西方期刊評價指標模式下的錯誤導向,在此模式下,雖然也能營造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數據指標,但只能是跟隨與模仿西方的實踐路徑,與中國科技創新實踐并無多大關聯,因而是一種不可取的建設模式。

    質量上的一流由于更加強調學理成分而忽視國家和區域創新實踐需求,在當下更加強調科技期刊要為國家科技創新和科技強國服務的大趨勢下,很顯然,這種建設模式也是不值得推薦的。

    文化上的一流依靠的關鍵主體是權威的學者型編輯,本質上是一種特色為王的建設模式,特色也就意味著品牌的不斷塑造,也意味著科技期刊一定要為國家創新戰略和科技強國戰略服務,因而是當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應當遵循的主要模式之一。

    生態上的一流強調學術引領。學術引領至少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在學術前沿選題上,能將有重大突破的理論創新成果和科技創新成果,通過期刊發布,引領學術發展;二是在學術生態環境塑造上,確實能通過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改變以往不良的學術風氣如關系稿、人情稿等,真正為科技期刊爭創一流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因此,該模式理應成為當下中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主要努力方向。

    很顯然,指標意義上的一流只能作為一流中的末流,而質量意義上的一流也算不上真正的一流,只有文化意義上的一流和生態意義上的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

    精雕中國特色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4個維度分別對應著4種不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設模式和發展路徑,即數據為王的建設模式、內容為王的建設模式、特色為王的建設模式、服務為王的建設模式。

    質量永遠是科技期刊建設的生命線,但只有學術質量,對于爭創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而言,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恪守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本土特色,通過對標國際標準,融合本土實際,將模仿轉化為本土改造,形成“中國特色”。

    數據為王、內容為王的建設模式與當下中國所追求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不甚匹配,但事實上這2種建設模式卻成為中國科技期刊爭創一流的主流模式。所幸的是,國家和科技期刊工作者已意識到該2種模式的弊端,并通過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和創新實踐不斷助推科技期刊爭創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特色為王、服務為王的建設模式有一定的共通性——必須轉變建設思路,堅持質量底色、多級傳播和學術引領的創新實踐,通過共建學術生態交互平臺和提升本土服務能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模式。

    “中國特色”不僅要體現在科技期刊發展的指導思想上,更要體現在實踐模式和生態引領上。在指導思想上,首要明確的是科技期刊為誰而辦、辦成什么樣的科技期刊。所以,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實踐中,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辦刊理念。具體到科技期刊實踐領域,就是要服務于中國科技創新和中國經濟發展,將先進的具有引領性的科技創新成果及時傳播給中國企業,記錄和傳承中國文化發展。在實踐模式和生態引領上,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而應當在模仿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本土創新實踐。比如在期刊語言選擇上,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英文期刊才能實現國際化,不能過度倚重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而忽視了更具有民族和本土特色的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事實上,更加倚重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更有利于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形成。

    在實踐方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須為國家創新戰略和區域創新發展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和學術傳播平臺,因此必須創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交互平臺,所有的科技創新活動都借由此交互平臺運行。在此基礎上,科技期刊才能將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效用。

    此外,科技期刊學術引領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由點上突破,從細節入手,由點帶面,進而為整個科技期刊界注入新動能。比如,科技期刊實施透明性同行評議,主動將評議過程中所有的評議內容或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的監督;再如,在縮短出版周期方面的嘗試,形成預出版模式;在營銷上,充分運用新興科技的力量,推進科技期刊媒體融合,促進學術信息的多級傳播和精準傳播,將中國的故事講好,并向世界廣泛傳播。

    相關文章

    2024食品科學與技術類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盤點,完整EXCEL下載

    2024年6月2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3年度的期刊引證報告(JCR),其中涵蓋了來自254個學科領域的21522本期刊,出版地區遍布全球112個國家。今年JCR的最大變化有兩個:①ESCI和AHC......

    重磅!2024年影響因子正式發布最大變化是…

    6月20日,2024年影響因子已全面發布!完整名單下載:2024JCR.xlsx今年JCR的最大變化為:把屬于不同數據庫,但屬于同一學科的期刊統一進行排名。影響因子最高神刊:CA-ACANCERJOU......

    我們希望發表能夠激發靈感的科學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發表能夠激發靈感的科學,確保成為高質量研究的大本營。我們戰略的一部分是確定有機會將好的期刊添加到期刊組合中,通過發行新刊,或通過與新學會建立重要的伙伴關系。”近日,細胞出版......

    頂尖專家在其曾任主編的期刊上狂發抄襲文章

    文|卜金婷2022年2月,《英國運動醫學雜志》(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BJSM)撤回了其前主編、澳大利亞著名腦震蕩研究專家PaulMcCrory的一篇社論。McC......

    中南大學主辦的《風工程進展(英文)》正式創刊

    4月27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三屆土建水交高層次科技人才學術交流會上,《風工程進展(英文)》(AdvancesinWindEngineering ,下稱AWE)正式創刊。這是一本由中南大學主辦,該......

    中國科協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啟動申報

    中國科協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啟動申報 關于申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黨中央關于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

    《綠色與智能礦業工程(英文)》正式創刊

    4月23日,《綠色與智能礦業工程(英文)》創刊發布會在北京舉辦。該活動由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和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主辦。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期刊創刊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顧問委員、中國工程院院......

    論文頻道上新100本期刊!歡迎下載科學網APP

    截至4月7日,科學網APP論文頻道在推出1200本期刊最新論文資訊的基礎上,再次新增100本期刊!為了滿足大家日常查詢基金的需求,科學網APP論文頻道將聯合基金頻道,于2024年全年定期舉行“讀論文、......

    荒誕|高校院長自辦期刊,9年來主要發表妻兒和學生論文

    因為“在頂刊上發論文需要太長時間”,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UNR)工程學院院長埃里克·瓊斯選擇自己創辦一本期刊——《國際供應鏈技術雜志》(InternationalSupplyChainTechno......

    67本劫持期刊入侵Scopus數據庫,國產期刊被劫持數量位居榜首

    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國際背景下,各國都在努力提高科研產出水平及其影響力。然而,發論文也要擦亮眼,小心上了“劫持性期刊”的賊船。近日,一項發表于《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會刊》的研究指出,截至2023年9月,文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