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主辦的大學生志愿者“智愛媽媽”科技志愿服務線上培訓暨“智愛媽媽”科普資源發布活動在京舉辦。活動發布《“智愛媽媽”農村婦女“應知應會300問”》,包括醫療健康、農業種植、環保科普、生活科普、科學辟謠等五大領域。
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王誠在致辭中說,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本次活動希望能夠為大學生科技志愿者搭建實踐平臺,同時發布符合農村婦女實際需求的有關科普資源,方便大學生科技志愿者及社會各界面向農村婦女廣泛傳播。
與會專家還就新時代科普志愿服務及農村科普如何高質量發展展開探討。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論研究室研究員朱洪啟在《新時代農村科普發展》主題報告中說到,新時代農民科學素質建設要圍繞鄉村振興開展,新時代科普工作格局要打破目前的科普工作邊界,實現科普與產業發展、科普與基層治理融合發展,農村科普要真正深入融入到當地社會全面發展中。中國農學會科普處副處長廖丹鳳提到,農民科學素質的提升要堅持以尊重為前提,在科普過程中要堅持需求為導向,有料有趣。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題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科學家眼中......
4月28日,從農業部官網獲悉,中國第一個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落地,有效期為5年。同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該細則的發布將極大的加速基因組編輯育種的落地,具體如下:此外,農業農村部......
為推動新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引領帶動全國農業科技力量,在著力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控外來生物入侵、提升設施農業裝備水平、強化綠色發展技術供給等四方面加快科技創新。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
片的稻田中,農人手拿成捆的秧苗,躬著身子將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春耕正當時,這樣的場景在稻田里隨處可見。但在湖南益陽的稻田里,《中國科學報》記者看到一番新景象。啟動、前進、升降、插秧、轉彎……4月......
兩年前在黑龍江調研的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博士朱安豐發現,部分農戶有種植小麥的愿望。然而東北三省如今的小麥種植面積不足10萬公頃。農業農村部原部長韓長賦卸任后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通識核心課程《大國三農》,其......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浙江省“送農業科技下鄉助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啟動儀式暨寧波市春耕備耕現場會在余姚市黃家埠鎮上塘村舉行,吹響了今年備春耕生產的“集結號”。活動現場設置了農業科技咨詢等......
3月22日,恰逢第31屆“世界水日”。由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主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智慧水利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齊聚中國農......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發展動能。當科技和春耕相遇,會給麥田帶來了哪些新變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衛星觀苗情高分衛星遙......
記者17日從2023農業中關村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經3年多的建設,北京市的農業中關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立運營,建成了中心總部和三個分中心功能實驗室和果業、溫室園藝示范園。......
“當前,科技和人才的創新、突破與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揚州大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丁建寧說,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也面臨著重要挑戰,主要表現為“四難”,即建立深度交叉合作難、獲得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