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步召德課題組以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在國際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Pan-Cancer Single Cell Landscape of Tumor-Infiltrating T Cells”的研究論文。結合單細胞基因表達譜和T細胞受體序列,研究者系統地刻畫了腫瘤浸潤性T細胞的異質性和動態性,并系統地比較了癌癥類型之間的異同。
T細胞是最關鍵的抗腫瘤免疫細胞,其中毒性T細胞是殺傷癌細胞的最主要細胞類群。腫瘤浸潤T細胞中含有應答腫瘤抗原的T細胞。然而伴隨著腫瘤發生發展過程,這些T細胞往往分化為功能失調狀態,即T細胞耗竭。調節腫瘤浸潤T細胞的治療方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但在不同癌癥類型之間差異很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不同癌種的腫瘤微環境對塑造T細胞的組成和狀態發揮著重要作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已成功應用于多種癌癥的腫瘤微環境的精細解析。例如,利用單細胞測序和生物信息技術,張澤民課題組及合作者之前曾對三個癌種,即肝癌、非小細胞肺癌和結直腸癌完成了單細胞水平的T細胞研究。但迄今為止仍然缺少對不同癌癥類型的T細胞在單細胞水平進行系統比較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腫瘤浸潤T細胞的全貌,揭示癌種間的共性和特殊性,該研究新產生了更多癌種的T細胞數據,包括骨髓瘤、淋巴瘤、腎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并廣泛收集領域內已發表的類似數據。該研究通過創新生物信息方法,校正混雜因素和批次效應后,有效整合了不同實驗平臺和實驗室來源的數據,從而構建了系統的單細胞水平的泛癌癥T細胞圖譜(圖1)。圖譜最終涵蓋了來自21種癌癥類型的316名患者的397,810高質量T細胞數據。
該研究一共識別出17個CD8+T細胞類群和24個CD4+T細胞類群。癌、癌旁組織和外周血的T細胞組成具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癌組織中出現了特有的耗竭CD8+T細胞,而TNFRSF9+Treg也在癌組織中高度富集。這些結果表明,腫瘤微環境明顯地重塑了T細胞的狀態。
該研究揭示了CD4+和CD8+T細胞亞群的異質性、分化路徑以及轉錄調控。對于 CD8+ T 細胞,研究者揭示了T細胞耗竭的兩種常見主要途徑,即分別通過效應記憶T細胞和組織駐留T細胞這兩種未耗竭狀態。此外,KIR+類NK態T 細胞、TC17細胞或CD8+ Treg細胞均有可能轉化為耗竭T細胞,但這些轉化只在少數癌種中觀察到。研究者進一步分析了T細胞耗竭相關的轉錄因子。TOX,PRDM1等已被報道的轉錄因子在大多數癌種的耗竭T細胞里高表達,但也有一些轉錄因子的表達呈現一定的癌種偏向性,如SOX4和FOXP3等。對于 CD4+ T 細胞,IFNG+ TFH/TH1 和TNFRSF9+ Treg是兩群主要的潛在腫瘤響應T細胞。該研究推斷IFNG+ TFH/TH1 細胞可能由經典的IL21+TFH分化而來。TNFRSF9+ Treg主要由其他Treg轉化而來,但在少數癌種里TNFRSF9+ Treg可能從一些非Treg 細胞轉化而來,如TH17和TFH。
該研究還探索了多種因素和腫瘤浸潤T細胞組成的關系。腫瘤的突變總量以及具體的基因突變都能夠影響腫瘤浸潤T細胞。例如,腫瘤突變負荷與IFNG+ TFH/TH1 細胞的比例顯著正相關,而腫瘤的FAT1體細胞突變與TNFRSF9+ Treg細胞的比例也顯著正相關。此外,研究者發現腫瘤浸潤T細胞的組成在不同癌種間也有顯著差異。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根據腫瘤浸潤T細胞的組成對患者進行免疫分型。研究者發現可以將癌癥患者分為終末耗竭 CD8+ T 細胞占比高與組織駐留記憶 CD8+ T 細胞占比高的兩個組群,并且后者總體上比前者有更好的生存預后。
該單細胞水平的泛癌種T細胞研究在多方面加深了人們對腫瘤浸潤T細胞的認識,也將進一步促進新的癌癥免疫治療方法開發。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氨被認為是一種細胞毒素,它在血液中的增加會損害細胞功能。然而,這種毒素是否以及如何在病理生理條件下引發細胞死亡仍不清楚。2024年9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黃波團隊在NatureCellBiology(......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
生活工作中,人們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強大。但除了覆蓋到日常生活,還有一類領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變——醫學中的癌癥診斷。革命性的轉變就在眼前。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聯合團......
當希波克拉底最初使用καρκ?νο?(古希臘語,原意為“螃蟹”)來描述腫瘤時不知能否想象到,兩千年后的今天癌癥依然每年奪去全球上千萬人的生命作為一位腫瘤相關領域的學者他和北大諸多科研工作者共同奮戰在癌......
記者9月12日獲悉,近日,中核集團控股公司中國同輻旗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癌癥骨轉移檢測新產品氟[18F]化鈉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準。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骨顯像的PET顯像劑......
9月11日,《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黃波教授團隊有關T細胞死亡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CD8+T細胞激活的過程中細胞內氨逐漸積累最終導致T細胞死亡。據悉,這一獨特死亡方式的分子機制,為異己......
8月28日,上海市藥監局發布了《上海市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藥品監督管理規定》以及這一監管規定的政策解讀通知,本規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