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1年12月26日11時1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三十九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6星(5米光學衛星02星),該星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陸地資源調查監測衛星業務系統化應用。
5米光學衛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業務星,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可見近紅外相機、高光譜相機和紅外相機。衛星發射質量約2500千克,在軌可獲取優于5米全色、10米多光譜以及30米高光譜圖像數據,形成具有中等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的陸地資源遙感觀測能力。該星投入使用后將與5米光學衛星01星組網運行,將可見近紅外相機國土區域重訪時間由3天提升為2天,有效提高觀測時效性,實現高效全球觀測,滿足現階段我國自然資源監測與調查、地礦勘測、地質環境監測等業務對中分辨率遙感數據的需求,并服務于減災、環保、住建、交通、農業、林業、海洋、測繪等行業。
本次發射還搭載了一顆一零一中學科普小衛星,用戶為北京一零一中學。衛星配置了小型成像相機、智能處理設備、半導體溫差發電實驗設備等載荷,投入使用后將開展輔助地理教學、科學技術試驗等中學生科普活動,作為中非“希望”科普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助力搭建中非中學生航天交流平臺,探索科普教育中非航天合作新模式。
國家航天局負責5米光學衛星02星工程組織管理、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工作,自然資源部作為牽頭用戶部門負責應用系統建設與推廣,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分別負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和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地面系統建設和運行。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并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預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圖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
目前,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瞄準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