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11 08:41 原文鏈接: 氣候大會難解“資金結”構建中國碳市場成關鍵

      議程一拖再拖的卡塔爾多哈氣候大會終于在北京時間12月9日1時落下帷幕。

      這次表面上延續了《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但是一直沒有解決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的核心問題,即“資金”問題。

      由于氣候變化問題主要是由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而發達國家在其從工業革命的兩百多年來,占據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絕大部分。因此,在2007年召開的巴厘島氣候大會確定的 “巴厘島路線圖”明確提出發達國家要給予發展中國家以技術轉讓及資金支持。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低碳技術控制在發達國家的企業手中,這些技術有其相應的知識產權,因此在國家層面的氣候談判中,要達成明確、有效的技術轉讓協議是很困難的。由此,資金問題成為歷屆氣候大會的焦點。

      根據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和2010年的坎昆氣候大會達成的《坎昆協議》內容,發達國家締約方應于2010年至2012年期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總值為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以幫助其應對氣候變化,并于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

      但是要注意到,在聯合國的法律框架內,這兩份協議的地位:《哥本哈根協議》是無強制約束力的,而《坎昆協議》只是一份不具法律效力的折中、平衡與靈活的“一攬子方案”。此后,在2011年的德班氣候大會上還通過了啟動綠色氣候基金的決議。但時至多哈會議召開,第一筆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的承諾期已過,發達國家借口已經通過市場機制,也就是通過各類企業向發展中國家投資的形式,完成了這一任務。但是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沒有一分錢的“真金白銀”入賬。雖然多哈氣候大會決議重申發達國家須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實現“綠色氣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億美元的目標。但是發達國家借口經濟危機,拒絕給出提供資金的時間表,大會決定延遲到2013年再解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發達國家依然會以“逃避”“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一樣的方式,不承擔這一義務。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能解決資金問題,基于“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實質上已經形同虛設。那么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如何應對呢?

      《京都議定書》開創了運用市場機制解決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模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碳市場)。直白地說,就是通過二氧化碳排放能賣錢的方式,讓企業有利潤地參與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中來。

      既然我們不能從發達國家獲得減排的支持資金,那么我們就要自己創造資金。因此,構建中國自己的碳市場迫在眉睫。

      實際上,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并列的高度,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之一。其中,著重提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并要“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1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已經提出2013年我國全面啟動基于國家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交易。

      時不我待,2013年近在眼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重心是時候從紛繁復雜卻了無成效的聯合國框架下的氣候談判,轉移到加快構建中國自己的碳市場,進而為我國企業減排提供資金支持。

    相關文章

    服貿會同期會議指出,推廣監測溫室氣體的新方法

    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塔拉斯2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內全球溫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協定》規定的溫升閾值,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著。作為本屆服貿會十大高峰論壇之一,......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發布

    7月26日,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報告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

    溫室氣體排放持續或致大西洋環流在2025年后崩潰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論文提醒稱,在溫室氣體排放持續的情況下,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一個攜帶熱帶暖水北向前往北大西洋的巨大洋流系統)可能在本世紀中,或可能......

    國際最新研究:溫室氣體排放持續或致大西洋環流在2025年后崩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490.shtm......

    氣溫連續刷新記錄,中科院大氣研究員怎么說?

    今夏,熱浪無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題。7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根據初步數據,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刷新紀錄,達到17.24℃。北半球多個國家被高溫炙烤,干旱、洪澇及......

    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7億噸

    7月12日,時值第11個“全國低碳日”,由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政府主辦的“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辦。活動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表示,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社會意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推動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手段,有利于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支持可......

    生態環境部擬出臺管理辦法規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

    7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為進一步規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社會各界對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

    生態環境部力爭今年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表示,生態環境部正加快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