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2021年,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達55次,再創新高并穩居世界第一。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宇航發射48次、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4次、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1次、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2次。中國航天2021年度成功發射次數為52次,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8次發射全部成功。

      這一年,天和核心艙一飛沖天,中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羲和號”實現中國太陽探測零的突破,長征系列火箭發射總數超過400次……中國航天完成多項壯舉。

      2022年,中國航天依然“繁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表示,2022年計劃安排40余次發射任務。

      去年我國航天發射領域有哪些代表性成就和亮點?今年我國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射任務?

      2021年我國載人航天領域有哪些代表性成就?

      以往我國載人航天方面的發射次數并不多,最多一年2次載人航天發射,而去年我國實施了5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認為,每一次的發射都可以被視作里程碑式事件,尤其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的任務。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屬于長征五號家族,長征五號B是一級半構型,捆綁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每個助推器有兩臺推力達到120噸級的YF-100發動機。火箭芯級直徑為5米,使用2臺液氫液氧發動機作為芯級的動力。如此一來,即使構型只有一級半也能夠將二十幾噸的載荷送入軌道。長征五號B搭載了許多關鍵性技術,它有一個直徑達5.2米、長度超過20米的巨大整流罩,巨大整流罩為大型航天器的發射提供了充足空間。同時,在使用了兩臺推力較大的液氫液氧發動機的情況下,入軌精度通常難以保證,但天和一號核心艙的入軌精度極高。

      接下來我國發射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為了保證成功發射,我國保持一貫的嚴謹作風,不放過任何小問題,多次推遲發射時間,最終成功將其發射入軌。

      之后我國利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二號的發射是我國第一次使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與空間站對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無論是對運載火箭和飛船還是對整個任務規劃都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此次任務的成功代表我國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技術已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后,我國又成功執行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

      除了五次里程碑式的發射,去年我國航天發射還有哪些亮點?

      我國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在2020年首飛失利后,于去年成功進行了它的第二次發射。長征7號甲是目前我國火箭中最高的,高度超過60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能力達到了7噸量級。老一代的運載火箭里最強GTO能力為5.5噸,新一代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里GTO能力最強為14噸,新舊火箭的GTO能力出現斷層,長征七號甲的出現彌補了此空白。

      長征六號也在去年進行了兩次發射。長征六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個頭最小的,直徑僅有3.35米,主要用于將幾百公斤到一噸左右的小型載荷發射到近地軌道。

      除新一代火箭外,老一代的運載火箭,例如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等火箭去年也進行了發射,將我國多顆遙感衛星、通信衛星,以及重要的羲和太陽探測器送入軌道。

      去年,我國的民營商業航天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民營的星河動力公司去年成功發射了谷神星一號火箭。谷神星一號是一種小型的,直徑為1.4米的商用固體運載火箭,是我國第一個能夠連續兩次將載荷發射進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火箭。

      2022年我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射任務?

      2022年我國的發射任務預計超過40次,在這些發射任務中,楊宇光認為,最值得關注的還是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今年我國有兩次非常重要的發射任務,必須保證這兩次任務萬無一失。這兩次的發射任務是利用長征五號B火箭分別發射問天號試驗艙和夢天號試驗艙,這兩個艙重量都超過20噸,是空間站三艙組合的另外兩個部分。

      此外,我國還要發射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成功發射后,我國就可以實現宇航員在空間站不間斷駐留。按照正常的計劃,空間站建成以后,駐留在空間站的航天員需等待下一批航天員上天以后才能夠回到地球。

      2022年,我國的民營運載火箭事業也在發力。多家民營公司嘗試入軌發射,研制液體火箭發動機和中到大直徑的運載火箭,甚至還驗證了很多用于火箭回收的相應關鍵技術。

      去年我國進行了55次航天發射,整體發射成功率接近95%,高于世界平均發射成功率,甚至高于美國的平均發射成功率。楊宇光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建設航天強國,去年我國在航天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一步。

    相關文章

    航天“妙算”為產品“研用”插上“數智化翅膀”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齊心奮進新時代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里的思政課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

    中國登月火箭2027年具備首飛條件新飛船是“兩居室”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并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回國花了3個月,在“可以發射”鑒定書簽下名字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我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預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圖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

    天舟六號瞄準今日21時22分發射

    目前,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瞄準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