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18 00:00 原文鏈接: 北大教授最新文章解析癌癥表觀遺傳學

      來自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因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展開了胃癌發生發展相關DNA甲基化組掃描,進行了所獲90余個基因的DHPLC大規模研究,在中日韓三國驗證隊列中證明了了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惡性腫瘤的轉移標志物。就此研究進展,研究人員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相關評述性文章。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鄧大君教授,鄧教授曾證明人胃內能夠合成亞硝酰胺類致癌物N-甲基亞硝基脲,得到國際同行驗證認可,并且創建靈敏的DHPLC定性和定量檢測DNA甲基化方法,已在國內外推廣應用,還發現了一組早期預測胃癌轉移的DNA甲基化標志物等。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表觀遺傳學與遺傳學是作為兩個獨立的機制,參與癌變過程。癌癥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一面忙著尋找致癌基因,分析癌癥發生的遺傳學,一面又在表觀遺傳調控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希望了解環境等因素對于癌癥發生發展的影響,卻沒有想過把這兩方面聯系起來。然而近期關于人類癌癥,上千個癌細胞外顯子測序結果的研究卻令人驚訝的發現了許多調控表觀遺傳的基因休眠突變,由此癌癥表觀遺傳學成為了研究熱點。

      癌前病變進展和腫瘤侵襲、轉移、治療敏感性和耐藥性等均為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 理論上有用表觀遺傳等生物學手段進行識別的可能。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甲基化 CpG 島擴增與芯片組合分析(methylated CpG island amplification, MCAM),和甲基化敏感酶切基因組掃描技術, 分別測定了4對轉移性胃癌和 4 對配對的非轉移性胃癌及其切緣非癌組織CpG 島的甲基化信號。對所篩選出的90余個轉移和發生相關候選基因 CpG島開展了DHPLC驗證研究。

      研究人員分別為這90余個基因轉錄起始點附近CpG 島的甲基化狀態建立了DHPLC測定方法, 結果發現在胃癌與切緣(及非癌對照)之間, 15 個基因(BMP3, BNIP3, ECEL1, ELK1, GFRA1, HOXD10, KCNH1, p16, PSMD10, PTPRT, SIGIRR, SRF, TBX5, TFPI2, ZNF382)存在有統計學顯著性的甲基化明顯差別, 提示這些基因甲基化變異與胃癌發生相關。

      其中, GFRA1 的去甲基化激活和SRF 以及 ZNF382 的甲基化失活均與胃癌的轉移和患者總生存時間存在明顯相關性, 并且在中、日、韓三國胃癌患者驗證隊列中反復得到驗證。事實上, 它們在結腸癌和肝癌上也有相似的作用。這些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說明, 這3個基因在早期測定胃癌等惡性腫瘤轉移狀態方面可能有重要應用價值, 以前未見類似報道。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通過在手術時未見轉移的胃癌患者中開展前瞻隊列研究, 來確證這些轉移標志物在預測腫瘤轉移復發上的價值。此外,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9個 miR CpG 島(miR-9-1, miR-9-3, miR- 34b/c, miR-137, miR-193b/365a, miR-200b/200c/429, miR-210, miR-375, miR-663)的甲基化變化與胃癌發展生存在明顯的相關性,這提示血漿miR-221等含量的進行性升高可能是胃癌發生的預警信號。

      作者簡介:

      鄧大君

      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腫瘤病因學、表觀遺傳學專業。198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1992、1994、1996年德國聯邦藥物所毒理系客座科學家,2001.5-2002.4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中心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0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抗癌協會病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成就:(1)證明人胃內能夠合成亞硝酰胺類致癌物N-甲基亞硝基脲,得到國際同行驗證認可;(2)創建靈敏的DHPLC定性和定量檢測DNA甲基化方法,已在國內外推廣應用;(3)發現并證實p16基因甲基化與上皮異型增生癌變密切相關,正在與企業合作開發癌癥早期診斷試劑盒;(4)發現一組早期預測胃癌轉移的DNA甲基化標志物;(5)通過多邊合作,發現sialin是腮腺硝酸根離子通道,參與消化道內硝酸根依賴性NO形成和防御應激損傷。上述工作先后得到4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和部市級科研項目資助,獲得國家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7項,在Nucl Acids Res、PNAS、Clinl Cancer Res、J Clin Endocr Metab、Carcinogenesis、PLoS ONE、Lab Invest、BMC Cancer、Cancer Sci和Mut Res等國際知名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被SCI引用500余次。獲得5項國際發明ZL。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名。

    相關文章

    研究人員基于FFPE樣本構建甲基化圖譜預測癌癥原發部位

    9月14日,《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石建濤組完成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methylationprofilingtode......

    Nature子刊:發現帕金森樣病的潛在新標志物

    瑞典科學家研究發現,多巴脫羧酶(DDC)在腦脊液和血漿中的水平或可作為有用的生物標志物,用于檢測帕金森樣病,包括路易體病。相關研究9月18日發表于《自然—衰老》。帕金森樣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體相關癡呆......

    新發現|廈門大學發現全新鼻咽癌篩查和早診標志物!

    近日,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夏寧邵教授團隊發現全新鼻咽癌篩查和早診標志物,可明顯提升鼻咽癌篩查效能,提高鼻咽癌早診早治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鼻咽癌是一種發生于鼻咽部的惡......

    遺傳年齡或可評估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腦組織衰老速度!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Revvity瑞孚迪專業洞察|應對免疫腫瘤學中的耐藥性:組合療法的作用

    過去十年中,免疫療法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迅速增加,人們對于特定類型癌癥的治療方式也隨之轉變。然而,免疫療法對于許多病人仍然是無效的,或者是病人自身對療法產生了耐受。Revvity瑞孚迪(前身是珀金埃爾默......

    血液生物標志物可以揭示切除腫瘤手術對腦細胞的影響

    切除腦瘤的手術有風險,其中之一是可能對周圍的腦組織造成損害。研究人員發現,在血液中發現的生物標志物是一種有用的新工具,可以在細胞水平上跟蹤損害,提供比目前使用的技術更詳細的信息。盡管人類的大腦是一個非......

    小非編碼RNA可以作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臨床診斷標志物

    小非編碼RNA(sncRNA),包括miRNA、tsRNA、rsRNA和ysRNA,是重要的調節分子。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具有異質性,并涉及多種非編碼RNA改變。近年來,miRNA在AML中的作......

    2個月年輕4.6歲!飲食、運動改變DNA甲基化,逆轉衰老

    衰老,是一個復雜、多階段、漸進的過程,發生在生命的整個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體的器官、肌肉會逐漸衰老,一些疾病也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包括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DNA甲基化,是一種DNA上的......

    新冠心肌炎標志物及細胞因子診斷抗體對原料全新兔破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感染過新冠的人群基數龐大,心臟驟停或突然猝死的相關報道屢見不鮮。臨床和醫藥相關企業競相關注新冠病毒相關性心肌炎的病理與靶點機制研究。尤其是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到“陽康”后如何進行適......

    常見腫瘤標志物解析AFP、CEA、CA724、NSE、CA125等

    腫瘤標志物檢測從醫學診斷的角度來說,它不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而應理解為只是一種篩查手段。要確定是否是腫瘤,還要結合其他檢查手段,比如CT、超聲、脫落細胞學、組織病理檢測等綜合考慮。常見腫瘤標志物分類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