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記者從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悉,2月13日,廣東省豐順縣發生了一起4人因誤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獲知消息后,該所研究員鄧旺秋、助理研究員李挺等人于火速趕赴現場開展調查。經鑒定,導致這起中毒事件的主兇正是經常在廣東地區早春季節殺人眾多的劇毒蘑菇——致命鵝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 Yang & T.H. Li。
據介紹,每年早春,潮濕天氣出現后,便是廣東劇毒蘑菇出現之時。致命鵝膏又名致命白毒傘,是廣東省乃至我國南方毒蘑菇中毒致死的第一殺手。其外形潔白,外貌誘人,常在早春天氣回暖、濕度較高(如多雨或回南天)的時候出現,生長于殼斗科植物(黧蒴樹等)林下。
由于近期雨水較多,今年毒蘑菇的出現時間特別早,春節剛過,節日歡樂的氣氛還未散去,毒蘑菇便已悄然登場。致命鵝膏含有鵝膏肽類毒素,其中劇毒的鵝膏毒肽含量可達5mg/g干重以上,而鵝膏毒肽對人的致死劑量為0.1mg/kg體重,約等于一個50克的毒蘑菇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
微生物生長表型篩選是工業育種、酶定向進化和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面臨的限速步驟。精準的單細胞精度生長表型測量是突破上述瓶頸的關鍵。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開發了低成本、非標記的微型......
北京農學院動物營養與畜產品開發創新團隊揭示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對柑橘提取物的短期定植規律,探索了柑橘提取物在瘤胃內的降解機制。近日,相關研究以《柑橘皮在瘤胃發酵過程中定植菌群的動態變化特征》為題,發表在微......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地下水中的鉻(Cr(VI))污染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復技術廣泛應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復工程。糖漿作為制糖業的副產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為了主流生物修復碳源之一。但糖漿成分......
英國和荷蘭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產嬰兒也不會錯過必要的微生物,雖然剖腹產嬰兒在出生時吸收的母親腸道微生物確實較少,但母親能夠通過母乳喂養等補償途徑將微生物轉移給嬰兒。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宿主......
在集約化耕作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施肥是快速補充土壤養分的重要途徑。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種群。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化、化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構建......
化肥鹽度指數高,對農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難以在高鹽環境中生存,這是常識。如今,一種新技術正破解“化肥與微生物難以兼容”這一難題。2月11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為組長,由山西農業大學校長張強研究員、北京農......
發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達40%—80%,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以及豐富的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
日本的研究團體正聯合起來反對政府對日本科學委員會(SCJ)施加更大的控制計劃,SCJ是日本的國家科學研究院。他們認為,這些改革將使人權理事會受到政治影響,并削弱其獨立性。在2月14日于東京舉行的新聞發......